顺风吹火

shùn fēng chuī huǒ [ shun feng chui huo]
繁体 順風吹火
注音 ㄕㄨㄣˇ ㄈㄥ ㄔㄨㄟ ㄏㄨㄛ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费力不多,事情容易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 焦赣《易林 井之临》:“顺风吹火,幸附骥尾,易为功力,因权受福。”

成语用法

顺风吹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顺着风势吹火。比喻因势乘便,费力不多。

汉焦赣《易林·井之临》:“顺风吹火,幸附驥尾,易为功力,因权受福。”
宋陆九渊《语录下》:“今既於本上有所知,可略略地顺风吹火,随时建立,但莫去起炉作灶。”
《石点头·感恩鬼三古传题旨》:“我虽叨在宦途,要举荐你广游大人门下,不过顺风吹火,不为难事。”

顺风吹火的国语词典

顺著风势吹火。比喻趁著有利的形势做事。汉.焦延寿《易林.卷六.贲之观》:「顺风吹火,牵骑骥尾,易为功力,因惧受福。」《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我虽叨在宦途,要举荐你广游大人门下,不过顺风吹火,不为难事。」也作「因风吹火」。

顺风吹火的网络释义

顺风吹火

  •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 汉字详情

    shùn [shun]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K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LO
    四角: 210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页,从巛。页( xié),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2) 同本义

    顺,循也。——《释名》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曹操自 江陵将顺 江东下。——《资治通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 如: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水顺地势而流泻;顺着水流的方向);顺衽(按衣襟的方向顺序);顺领(顺着次序);顺绪(顺着次序);顺数(顺着次序计数)

    (4) 顺从;顺应

    顺,从也。——《广韵》

    顺彼远方。——《礼记·月令·孟秋》

    不识不和,顺帝之则。——《墨子·天志中》

    顺天之意。

    文王顺 纣而不敢逆。 武王逆 纣而不肯顺。——《庄子·天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顺情(依顺人情);顺率(顺应天理而统率仁义之师);顺变达权(顺应形势变化而权宜行事);顺风旗(比喻随声附和,一边倒);顺时颐养(顺应季节变化,注意保养身体);顺守(遵循正道而固守之);顺常(遵循常道、常典);顺人(顺从人心);顺天(顺应天道);顺化(顺应造化);顺命(顺从天命);顺俗(随顺习俗);顺时(顺应时宜);顺义(顺从正当的义理);顺天应人(顺承天意而合乎民心);顺脑顺头(顺顺从从);顺行(遵循道理行动);顺机(顺循时机)

    (6) 通过润色加以改动或删除 。如:文章还得顺一顺;顺朱儿(红仿;描红习字帖)

    (7) 通“训”。教诲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

    民有心而兵有顺。——《庄子·天运》

    顺民之经。——《管子·牧民》

    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宋世家》

    名词

    (1) 道理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汉书》

    (2) 姓

    形容词

    (1) 合理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 又如:顺逆(顺正与邪逆);顺政(顺理的政治);顺言(顺理的话);顺成(因顺理而成功);顺备(合理完备)

    (3) 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4) 又如:顺成(顺利成就);顺溜纸(给鬼神烧纸,以求要办的事得以顺溜);顺济(顺利地渡过)

    (5) 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6) 和顺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郑风·女曰鸡鸣》

    (7) 又如:顺女(和顺的女子);顺美(和顺善良);顺气(和顺正直之气);顺顺(服服帖帖的样子);顺亲(相顺相亲);顺慈(和顺慈祥)

    (8) 通“慎( shèn)”。谨慎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荀子·劝学》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淮南子·缪称》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顺便;趁便 。如:顺访(顺路拜访);顺劲(乘势);顺会(乘方便会晤)

    (2) 依循次序 。如:顺续(顺次接续);顺递(依次递接);顺推(连词顺接前项,而使意思推进一层)

    英文翻译

    obey, submit to, go along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6

    宋本广韵

    fēng [feng]
    部首: 410
    笔画: 4
    五笔: M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K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chuī [chui]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Q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NO
    四角: 670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2) 同本义

    吹,嘘也。——《说文》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吹火筒;吹火(吹气使火旺盛。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吹网(吹气于网中,欲使之鼓满);吹吁(吹气和哈气)

    (4) 刮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又如:风一阵阵地吹;暴风吹得船搁浅了;吹云(吹起云气;鼓的别称)

    (6) 引申为吹奏乐器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上》

    (7) 又如:吹手(吹鼓手);吹打(吹打乐器。指演奏乐曲);吹唇(吹口哨)

    (8) 关系破裂;失败 。如:他们俩吹了;原来的计划吹了

    (9) 说大话,自夸

    夫言非吹也。——《庄子·齐物论》

    (10) 又如:吹得天花乱坠;吹镑懵诈(说大话欺人)

    英文翻译

    blow; puff; brag, boas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ce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i1 chui1 [台湾四县腔] coi1 cui1 [沙头角腔] cui1 [东莞腔] cui1 [梅县腔] choi1 chui1 [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hoi1 chui1 [客语拼音字汇] coi1 cui1 [陆丰腔] ch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昌垂支A合平聲合口三等支Atɕʰĭwechjye/tcve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