鞶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腰带和佩巾。
汉 扬雄 《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恶在《老》不《老》也。” 李轨 注:“鞶,大带;帨,佩巾也。衣有华藻文绣,书有经传训解也。文绣之衣,分明易察;训解之书,灼然易晓。”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盖皆先生旧日塞上噢咻诸健士,或有为先生持鞶帨者。”
古代妇女用的小囊和毛巾。
唐 韩愈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櫛珥鞶帨于篋。月旦、十五日,则一出而陈之。” 清 龚自珍 《阙里孙孺人墓志铭》:“若夫才艺之美,能刻繆篆施金石,以及鞶帨黹紩之事,丝竹音律之具,靡不通妙焉。”
比喻雕饰华丽的辞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清 龚自珍 《写神思铭》:“谓怀古也,曾不朕乎诗书;谓感物也,岂能役乎鞶帨。”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居然流览关河胜,岂是寻常鞶帨词,柳絮因风诗句好,定知传诵徧 滇池 。”
引证解释
腰带和佩巾。
汉扬雄《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恶在《老》不《老》也。” 李轨注:“鞶,大带;帨,佩巾也。衣有华藻文绣,书有经传训解也。文绣之衣,分明易察;训解之书,灼然易晓。” 清周亮工《朱静一诗序》:“盖皆先生旧日塞上噢咻诸健士,或有为先生持鞶帨者。”
古代妇女用的小囊和毛巾。
唐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武君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櫛珥鞶帨于篋。月旦、十五日,则一出而陈之。” 清龚自珍《阙里孙孺人墓志铭》:“若夫才艺之美,能刻繆篆施金石,以及鞶帨黹紩之事,丝竹音律之具,靡不通妙焉。”
比喻雕饰华丽的辞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清龚自珍《写神思铭》:“谓怀古也,曾不朕乎诗书;谓感物也,岂能役乎鞶帨。”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居然流览关河胜,岂是寻常鞶帨词,柳絮因风诗句好,定知传诵徧滇池 。”
鞶帨的国语词典
大带与佩巾。
鞶帨的网络释义
鞶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般声。革,去毛并经加工的兽皮。本义:皮制的束衣的大带)
(2) 同本义
鞶,大带也。——《说文》
或锡之鞶带。——《易·讼卦》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
(3) 又如:鞶帨(大带与佩巾。喻学者文辞繁琐);鞶带(革带,腰带);鞶厉(古代衣服上的带子)
(4) 小囊。专指荷包。 如:鞶囊(古代官吏用来盛印绶的革制袋囊); 鞶结(小袋子的扎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n2 [台湾四县腔] pan2 [客英字典] pan2 [梅县腔] pa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槃 | 薄官 | 並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buan | bʰuɑn |
详细解释
名词
佩巾。同“帅” 。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所授。用以擦拭不洁。在家时挂在门右,外出时系在身左。后世遂称女子的生辰为帨辰。
动词
(1) 拭擦 。如:帨手(擦手)
(2) 蒙,覆盖
帨以文锦,一灯三之。——清· 张岱《陶庵梦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ot7 soi5 [梅县腔] choe.5 [海陆丰腔] tot7 soi5 [客英字典] so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毳 | 此芮 | 清 | 祭A合 | 去聲 | 霽 | 合口三等 | 祭A | 蟹 | chyed/cvey | tsʰĭwɛ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