鞮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狄鞮”和“译”,原为古代把西方、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的译官.后亦指歌词已译成汉语的少数民族的乐曲。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匭牘相寻,鞮译无旷。” 张铣 注:“言四夷献乐,译言岁时不旷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鱼龙息曼衍之陈,鞮译沮兜离之献。”
引申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或外国的语言。
黄人 《<清文汇>序》:“劬古并治鈐符,著书旁通鞮译。”
借指少数民族。
南朝 齐 谢朓 《元会曲》:“珪贄纷成序,鞮译憬来思。”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故名王结髮,冠带入臣, 坚昆 稽首,鞮译来献。”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非徒鶩鞮译,将使明彝伦。”
泛指边远地区。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鞮译穷天,琛维尽地。”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神威交鬯於遐荒,德教诞敷於鞮译。” 清 查慎行 《拟玉泉山大阅二十韵》:“鞮译销氛气,风云蓄睿謨。”参见“ 鞮译象寄 ”。
引证解释
“狄鞮”和“译”,原为古代把西方、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的译官.后亦指歌词已译成汉语的少数民族的乐曲。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匭牘相寻,鞮译无旷。” 张铣注:“言四夷献乐,译言岁时不旷也。” 唐司空图《成均讽》:“鱼龙息曼衍之陈,鞮译沮兜离之献。”
引申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或外国的语言。
黄人《<清文汇>序》:“劬古并治鈐符,著书旁通鞮译。”
借指少数民族。
南朝齐谢朓《元会曲》:“珪贄纷成序,鞮译憬来思。” 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故名王结髮,冠带入臣, 坚昆稽首,鞮译来献。” 陈去病《出塞望蒙古》诗:“非徒鶩鞮译,将使明彝伦。”
泛指边远地区。
唐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鞮译穷天,琛维尽地。” 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神威交鬯於遐荒,德教诞敷於鞮译。” 清查慎行《拟玉泉山大阅二十韵》:“鞮译销氛气,风云蓄睿謨。”参见“ 鞮译象寄 ”。
鞮译的国语词典
传译。
鞮译的网络释义
鞮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用皮制的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梅县腔] ti2 [台湾四县腔] ti2
◎ 潮州话:d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低 | 都奚 | 端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te/tei | tie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睪(
)声。本义: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2) 同本义
译,传译四夷之言者。——《说文》
译,传也。——《方言十三》
北方曰译。——《礼记·王制》
重舌之人九译。——张衡《东京赋》
译者称西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汉语被译成日语;译品(翻译的作品);译义(意译);译写(翻译写作);译经(翻译经典)
(4) 解释;阐述
夫圣人为天口,贤者为圣译。——《潜夫论》
(5) 通“择”。选择
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译居。——《隶释·汉孟郁修尧庙碑》
(6) 又如:译居(择居)
名词
(1) 翻译人员
于是乃召越译,乃 楚说之。—— 刘向《说苑》
(2) 又如:译费(支付给翻译人员的钱);译界(翻译界);译员(翻译工作者)
(3) 异域
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唐· 顾况《送从兄使新罗》
(4) 又如:译语(异域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