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彩虹。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一折:“空锁着一腔怨气,做不的万丈霓虹。”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送何黼侯之任阶州》诗之四:“赠我龙马篇,吐言如霓虹。” 梁斌 《红旗谱》一:“﹝这座铜钟﹞如同一面铜镜,照得见人影,能映出向晚的霞光,早晨的雾露,雨后的霓虹,也能映出 滹沱河 上的四季景色。”
指霓虹灯。
萧三 《重游塔什干》诗:“院外喷泉洗蓝天,城中霓虹蔽浩月。”
引证解释
⒈ 彩虹。
引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空锁着一腔怨气,做不的万丈霓虹。”
清黄鷟来《述别叙怀送何黼侯之任阶州》诗之四:“赠我龙马篇,吐言如霓虹。”
梁斌《红旗谱》一:“﹝这座铜钟﹞如同一面铜镜,照得见人影,能映出向晚的霞光,早晨的雾露,雨后的霓虹,也能映出滹沱河上的四季景色。”
⒉ 指霓虹灯。
引萧三《重游塔什干》诗:“院外喷泉洗蓝天,城中霓虹蔽浩月。”
霓虹的国语词典
雨过天晴时,出现在天上的彩色圆弧。外环暗淡较不清楚的是霓,内环鲜丽较明艳的是虹。
如:「大雨过后,阳光乍现,天边出现了一道霓虹。」
霓虹的网络释义
霓虹 (汉语词语)
霓虹的翻译
霓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兒(
)声。本义:副虹)(2) 同本义,即虹的外环。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光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射比形成虹时多了一次,彩带排列的顺序和虹相反,红色在内,紫色在外
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也。——《说文》。按,雨与日相薄而成光,有雌雄,鲜者为雄虹。暗者为雌霓。
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列子·无端》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岗。——柳宗元《笼鹰词》
霓为衣兮风为马。——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彩云;云霞 。如:霓衣(以霓所制的衣裳。多以形容仙人所穿的服装。也指五彩薄细如虹霓的衣服);霓旄(画有虹霓的旗帜);霓旌(饰以五彩的旗帜。多用于仪仗。因其似霓虹,故名);霓饮(蜺虹汲水);霓裳(用霓制成的霓裳。即霓衣)
(4) 借指天空,高空
羽旄扫霓,云旗拂天。——班固·《东都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ngi2 [台湾四县腔] ji2 ngi2 [梅县腔] ngi2 j2 [客英字典] ji2 ngi2 [客语拼音字汇] ngi2 [宝安腔] ji2 ng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倪 | 五稽 | 疑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ŋiei | nge/nge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工声。甲骨文“虹”与杠梁、古玉璜之形相似。本义: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晕。主虹称虹,副虹称霓)
(2) 同本义
虹,螮蝀也,状似虫。——《说文》
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列子·天瑞》
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尔雅·释天》疏
不霁何虹。——唐· 杜牧《阿房宫赋》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虹女(古代把虹比作美人,故称虹霓为虹女);虹梁(形状似虹的曲梁);虹霓(即彩虹);虹霓吐颖(吐气成虹霓。形容有丰富的诗文才华)
(4) 旌旗 。如:虹采(旗子)
(5) 彩色 。如:虹旆(绘有颜色的旗帜);虹裳(彩色的衣服)
(6) 桥的代称
跨虹连绝岸,浮鼋续断航。——庾信《忝在司水看治谓桥》
(7) 通“讧”。惑乱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诗·大雅》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ng2 giung1 [kiung5] [陆丰腔] fung3 [海陆丰腔] fung2 giung1 [kiung6] [客英字典] fung2 giung1 [宝安腔] fung2 [梅县腔] fung2 [东莞腔] fung2 k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f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洪 | 戸公 | 匣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ɣuŋ | ghung/h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