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意

yǎ yì [ ya yi]
注音 一ㄚˇ 一ˋ

词语释义

雅意 yǎyì

(1) 敬∶旧时敬辞,用于对方的情意

your kindness;your kind offer

(2) 风雅的意趣

delicate interest and charm

(3) 敬辞,称对方的意见

your opinion

词语解释

  1. 素来的意愿;本意。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大将军 霍光 缘上雅意,以 李夫人 配食,追上尊号,曰 孝武皇后 。” 颜师古 注:“雅意,素旧之意。” 宋 欧阳修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诗:“职清事简称雅意,蠹书古篋晨装轻。” 清 俞樾 《诸子平议·扬子法言一》“众人所不能踰也”:“今按正文初无如天之説, 李氏 增益其义,诚非 扬子 雅意。”

  2. 很留意。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五:“ 顺图 萧散风度,雅意文墨,蓄法书名画甚富。”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赵宋 诸帝,雅意文墨。 庆历 间,《崇文总目》所载,三万餘卷。”

  3. 风雅的情趣。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然后极雅意,尽欢情。” 宋 刘过 《沁园春·王汝良自长沙归》词:“不復少年,插花搥鼓,雅意在乎云水乡。”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雅意通毫素,閒素托 剡 藤。”

  4. 美意;好意。常用为敬辞。

    明 唐顺之 《与田巨山提学书》:“ 约之 过敝邑,寄到手书……多谢雅意。”《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学生都另外加给奬赏,以酬答他们从前一番雅意。” 鲁迅 《书信集·致张慧》:“有负雅意,真是十分抱歉。”

引证解释

⒈ 素来的意愿;本意。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颜师古注:“雅意,素旧之意。”
宋欧阳修《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诗:“职清事简称雅意,蠹书古篋晨装轻。”
清俞樾《诸子平议·扬子法言一》“众人所不能踰也”:“今按正文初无如天之説, 李氏增益其义,诚非扬子雅意。”

⒉ 很留意。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顺图萧散风度,雅意文墨,蓄法书名画甚富。”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赵宋诸帝,雅意文墨。 庆历间,《崇文总目》所载,三万餘卷。”

⒊ 风雅的情趣。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然后极雅意,尽欢情。”
宋刘过《沁园春·王汝良自长沙归》词:“不復少年,插花搥鼓,雅意在乎云水乡。”
清吴伟业《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雅意通毫素,閒素托剡藤。”

⒋ 美意;好意。常用为敬辞。

明唐顺之《与田巨山提学书》:“约之过敝邑,寄到手书……多谢雅意。”
《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学生都另外加给奬赏,以酬答他们从前一番雅意。”
鲁迅《书信集·致张慧》:“有负雅意,真是十分抱歉。”

雅意的国语词典

本意。

雅意的网络释义

雅意

  • 雅意是汉语词汇,出自《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解释为旧时敬辞,用于对方的情意。基本解释为:1.素来的意愿﹔本意。 2.很留意。 3.风雅的情趣。 4.美意﹔好意。常用为敬辞。
  • 雅意的翻译

    英语: your kind offer, your valued advice, delicate interest and charm

    雅意造句

    年轻男子抚茶而抿,行为极具幽雅,一动一抿间都充满了雅意,也代表了他的态度。
    将军雅意,本当敬从,但亮疏懒已久,恐多废事,未敢应命。
    黄蓉心思之敏锐,萧月生佩服不已,闻弦而知雅意,一点即通,俏脸此时已经沉凝如水,蛾眉微蹙,与刚才嫣然而笑之态迥异。
    曾大人为人清正,为官清廉,不才湘乡仕子朱洪章领受雅意,回去就拆除山寨谴散落草兄弟,去邪归正回祖居做一个大清顺民!
    有时良宵过访,不禁到履以趋,迎雅意相投,未免牵衣而并坐,始或馈槟款茗,旋即握雨携云。
    马骏的清雅意闲、叶芃的简淡疏香、孙洪的笔润灵秀、李君琳的婉清如现、李金国的一意境旷……咫尺之间,大千世界。
    秋高气爽是她的节气代表,暑褪风凉是她的气温特色,秋月无边是她的优雅意境,变化无常是她的气候状态,立秋已到,请保重身体!
    哈哈……肖先生果然颖悟绝伦,闻弦歌而知雅意,不过赐教可不敢当,当初我们三个可都是你们的手下败将啊。
    于永茂有着古代文人画士般的闲情雅意,热爱古典诗词,尤其欣赏王维那充满画意的田园诗。
    这座府邸本是南宋光王府,内里亭台楼舍,花园小湖什么的挺有雅意,杨晓峰知道耶律楚材附庸风雅,特意给留了。
    置身于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体味“羡君生在桃源里”的雅意。
    石块迭罗,清水潺潺,彰显了园中的幽雅意境。
    楚?笑眯眯的转过视线,方老大闻弦知雅意,手上一枚指环光华闪动,掌中登时多了一锭银子,没好气的粗声粗气道“拿来!”。
    来自九朝古都洛阳的周永涛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的设计作品散发着东方人特有的禅雅意境。
    春花秋月最动人,花丛赏月度诗魂。天上明月只一轮,人间才子满昆仑。月中桂树飘香来,墙里桂花墙外开。男儿本色有点坏,行为操守不能卖。得闻三秋桂子香,今宵诗情画意长。君有雅意出西厢,奴家怎会不起床!
    我知道你的雅意,但我并不需要。
    此时翠风亭内石桌上已经杯盘狼藉,亭内石桌旁坐着十几个光着膀子的汉子,他们彼此间推杯换盏大声喧哗着,这些粗鲁的汉子可没有欣赏仙境的雅意。
    闻弦音而知雅意,莫拉蒂很清楚拉波尔塔的意思。
    那几位哥们闻弦歌而知雅意,马上说“在这里我们都长胖了,不想出去!”。
    滴一滴蜜在书上,知识散发着芬芳。写一首诗在书旁,雅意传递到地久天长。送一本书给朋友,友情持续到天长地久。开卷有益,喜欢读书,是一生的财富。国际扫盲日,从爱书开始!

    汉字详情

    [ya]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AH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HOG
    四角: 702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牙声。从隹( zhuī),与鸟有关。( )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2) 正确;合乎规范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文章尔雅。——《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

    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按:说文疋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疋字隶体似正,故傅会训正,其实古文借疋为諝,后又借雅为諝也。风,讽也。雅,諝也,颂,诵也。此四始之本字。

    辞令就得谓之雅。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算(正确的决策);雅学(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

    (4) 高尚;美好

    张耳雅游。——《史记·张耳陈馀传》

    忽忘雅素。——《汉书·张禹传》

    雅步擢纤腰。——《陆云诗》。注:“闲雅谓妖丽也。”

    都督阎公之雅望。—— 王勃《滕王阁序》

    (5) 又如:雅操(称弹奏乐曲高雅精妙);雅望(美好的愿望);雅篇(优美的篇章);雅像(雅相);雅量高致(气度不凡,情趣高尚);雅驯(温文不俗);雅坐(文静地坐着);雅人深致(风雅的人有深远的意趣);雅俗(雅士与俗人);雅客(高雅的客人)

    (6) 尊敬他人的敬辞 。如:雅饬(对别人告诫的敬称);雅诲(尊称别人的教诲);雅命(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

    副词

    (1) 素常;向来

    予雅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叹。——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雅好(平素所喜好);雅志(平素的志向);雅尚(平素的喜好);子所雅;善雅鼓琴

    (3) 表示程度很甚,相当于“很”、“极”

    帝雅重瑞名。——《明史》

    (4) 又如:雅重(甚为敬重)

    名词

    (1) 平素的交情

    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2) 又如:同朝之雅;同寅之雅;雅素(故旧的情谊);雅故(故交,旧友)

    (3) 《诗经》中六义之一

    古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序》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 郑樵《通志》总序

    (4) 训诂中多有名雅的书

    《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释名》

    (5) 又如:《尔雅》;《广雅》;《通雅》

    (6) 姓

    英文翻译

    elegant, graceful, ref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ngaa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1 nga3 [陆丰腔] nga1 [沙头角腔] nga3 [客语拼音字汇] nga3 [客英字典] nga3 [台湾四县腔] nga1 nga3 [梅县腔] nga1 [宝安腔] nga3 [东莞腔] n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下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ŋangrax/ngeaa
    [yi]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AP
    四角: 00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記去聲開口三等ʔĭəqih/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