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捉摸

nán yǐ zhuō mō [nan yi zhuo mo]

词语释义

很难让人摸索,揣测清楚。

难以捉摸造句

她的脾气越来越坏,让人难以捉摸。
这人寡言寡语,令人难以捉摸。
因为美丽是看成是个难以捉摸的概念,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璀璨的夜空下,淡淡的迷雾遮住月亮,显得有些迷离,宛如一轮圆镜,飘忽地难以捉摸。
她的态度非常暧昧,让人难以捉摸。
这不过是一声震颤,隐隐约约,难以捉摸,无法形容。
进入演艺圈对我而言一直是个难以置信的经历。直到现在,我仍觉得我做的每件事都很不可思议。每天,都有新的挑战,而演艺圈环境是如此与众不同又难以捉摸。最令我失落的部分,也是追求演艺事业最大的牺牲,莫过于和家人分开。
他那对眼睛闪耀着一种灵活的难以捉摸的光芒。
他为人处事,常常不露圭角,让人难以捉摸。
,遇到女孩和她的二胡,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让我着迷,也许生活会不会有第二次。所以,如果有一天我厌倦了这个声音,我觉得真的,也没有活下去的理由。虽然难以捉摸,但我会,会得到她。
荣耀如同海市蜃楼,似有似无,难以捉摸。
她那反覆无常的心思,阴晴不定的情绪,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奥多姆在上半场是发现刘易斯非常难以捉摸,让他在外线任意发炮,投中了好几个三分球。但至少奥多姆意识到了。
赌桌上,永远不是拿着一手好牌的人赢钱,然而那些往往令人难以捉摸,拿着一手烂牌却依然还能表现得悠然自得的人才能最终赢得赌局。
很多人讨厌天秤,说天秤们难以捉摸,变化莫测,最会当和事老。
不论他站在那一边,玉像的眼光始终向着他,眼光中的神色更是难以捉摸,似喜似爱,似是情意深挚,又似黯然神伤。
我一再对自己说时间是一条由过去、现在、将来、永恒和永不组成的无穷无尽的经线,没有什么东西比时间更难以捉摸的了。博尔赫斯。
能令女人保持简单的男人很少,生命中有遗憾的女人从来不能简单,她的遗憾你填补不了,取代不了,那么她便会令你难以捉摸。本性纯良和本性邪恶的女人都是一样的,她快乐时便简单了。
这里必须有更好的理论,它能够从小到原子内部,大到宏观的宇宙尺度,描写出万物运作的原因和机理,然而这是极端难以捉摸的。
常使喜马拉雅山的攀登者浮想联翩的雪人也不比此更难以捉摸。

汉字详情

nán,nàn [nan,nan]
部首: 811
笔画: 10
五笔: CWYG
仓颉: EOG
四角: 70415

详细解释

n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动词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名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后缀词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nàn

名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动词

(1) 诘问;责难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英文翻译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naan4 naan6

宋本广韵

[yi]
部首: 220
笔画: 4
五笔: NYWY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IO
四角: 28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名词

(1) 原因,缘故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如:阿以战争

介词

(1) 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1) 为 。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助词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英文翻译

by means of; thereby, therefore; consider as; in order to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jyu5
◎ 客家话:[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海陆丰腔] ri1 ri5 [陆丰腔] ji1 [沙头角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ji5 [东莞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己上聲開口三等jĭəjix/jiio
zhuō [zhuo]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KHY
五行:
仓颉: QRYO
四角: 56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捉,搤也。——《说文》

捉,持也。——《广雅》

伊便能捉杖打人。——《世说新语·方正》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左传》

孙权捉 预手,涕泣而别。——《三国志》

(3) 又如:捉发(手握头发);捉秤(拿秤,掌秤);捉手(握手);捉身(把握身体);捉船(撑船,划船);捉笔(执笔)

(4) 捉拿,擒拿;追捕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 杜甫《石壕吏》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杜甫《岁晏行》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不能行捉。——《聊斋志异·促织》

(5) 又

迅不可捉。

余捉蟋蟀。——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捉事人(捉拿罪犯的公人);捉生替死(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捉生(活捉敌人);捉取(擒拿;捕捉)

(7) 戏弄

张珙新来,受了别人家捉。—— 董解元《西厢》

(8) 又如:捉掐(捉弄);捉狭(捉弄);捉搦(戏弄)

(9) 捡,拾

若见女人一发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百喻经》

(10) 找,趁

当日权且欢天喜地,并无他说。明日捉个空,便一径到临安府前叫起屈来。——《京本通俗小说》

你瞧,太太们老在一起,哪有我捉空儿跟他说话的机会。——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11) 又如:捉个空(找个空子);捉冷眼(趁人没看见);捉脉(堪舆家据地势,寻找所谓龙脉);捉空(趁空);捉破(抓出破绽)

(12) 控制

那小二不曾提防,捉脚不定,翻筋斗直跌出门外,磕碎脑后,鲜血直淌。——《醒世恒言》

原来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兀自捉脚不住。——《水浒全传》

(13) 又如:捉不住(控制不住);捉兵(提调军队);捉店(守护店铺)

介词

相当于“把”、“将”

身边铜钱又无,吃了却捉什么还他?——《警世通言》

好得合头痴。向吾宅里坐,却捉主人欺。——《敦煌变文集》

英文翻译

grasp, clutch; catch,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zu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k7 [客英字典] zok7 zuk7 [陆丰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ok7 zuk7 [海陆丰腔] zok7 [zuk7] [宝安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ok7 [z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角入聲開口二等ʧɔkcruk/treok
[mo]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AJ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TAK
四角: 540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2) 同本义

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后汉书·蔡邕传》

(3) 又如: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抚摩,以手接触);摸挲(亦作“摸娑”。抚摩);摸牌(玩牌)

(4) 用手探取

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摸鱼;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钥匙来

(6) 在黑暗中行进 。如:摸夜(摸黑夜行);摸营;摸椿(摸营。夜里偷袭敌人);摸黑

(7) 偷 。如:他一天到晚都想摸点钱

(8) 暗中抓人 。如:摸壮丁去了;摸个舌头来

(9) 通过试探而了解 。如:摸量(估量,约摸);摸情况;摸索(试探,寻求)

(10) 同“摹”。描摹;模仿;描绘;拓印

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唐· 韩愈《画记》

(11) 又如:摸写(描写,描绘;仿效);摸拟(模仿,仿效)

英文翻译

gently touch with hand; ca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mo2 mok3
◎ 客家话:[宝安腔] mo1 [梅县腔] mo1 mio1 mok7 [沙头角腔] mo1 [东莞腔] mo1 [陆丰腔] mo1 [客英字典] mo1 mio1 [海陆丰腔] mo1 mu2 mia1 [客语拼音字汇] mia3 mo1 mo3 [台湾四县腔] mo1 mu2 mia1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胡平聲開口一等mo/mu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