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

fù jìn [fu jin]
注音 ㄈㄨˋ ㄐ一ㄣ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附近 fùjìn

(1) 靠近,离某地不远的

nearby;neighboring

(2) 指附近的地方

炸弹落在建筑物附近
close to;in the vicinity

词语解释

  1. 使近者亲附。

    《尚书大传》卷五:“ 子贡 曰:‘ 叶公 问政於夫子,子曰:政在附近而来远。’”

  2. 接近,靠近。

    《<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 孔颖达 疏:“既义见由序,宜各与其本篇相从附近,不宜聚於一处。”《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朗 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四方虽知 朗 无能为益,犹以附近至尊,多赂遗之,富均公侯。”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五》:“ 荀况 之出,虽附近夫子,其源流乃出 子弓 , 子弓 者,古云 仲弓 也。”

  3. 邻近;靠近的地方。

    《管子·侈靡》:“不谨於附近,而欲求远者,兵不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一日散步田间,遇老父对语,怪附近村落无此人。” 曹禺 《日出》第一幕:“ 方达生 :奇怪,怎么这个地方会有鸡叫? 陈白露 :附近就是一个市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萧队长 连忙抬头,看见一片烟云似的远山的附近,有一长列土黄色的房子。”

引证解释

⒈ 使近者亲附。

《尚书大传》卷五:“子贡曰:‘ 叶公问政於夫子,子曰:政在附近而来远。’”

⒉ 接近,靠近。

《<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
孔颖达疏:“既义见由序,宜各与其本篇相从附近,不宜聚於一处。”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朗引军还”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四方虽知朗无能为益,犹以附近至尊,多赂遗之,富均公侯。”
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五》:“荀况之出,虽附近夫子,其源流乃出子弓,子弓者,古云仲弓也。”

⒊ 邻近;靠近的地方。

《管子·侈靡》:“不谨於附近,而欲求远者,兵不信。”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一日散步田间,遇老父对语,怪附近村落无此人。”
曹禺《日出》第一幕:“方达生 :奇怪,怎么这个地方会有鸡叫? 陈白露 :附近就是一个市场。”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萧队长连忙抬头,看见一片烟云似的远山的附近,有一长列土黄色的房子。”

附近的国语词典

相近。

附近的网络释义

附近 (汉语词语)

  • 附近是汉语词语,拼音fù jìn,意思是靠近,离某地不远的地方。
  • 附近的翻译

    英语: (in the)​ vicinity, nearby, neighboring, next to
    德语: benachbart, in der Nähe (von)​, nahe bei
    法语: voisinage, environs, tout près, proche de

    附近造句

    爸爸每天都会在公司附近的报摊上买一份报纸。
    她的家就在学校附近,用不上三分钟就走到了。
    黄昏,我常常跟随奶奶到附近的公园中散步。
    新建的农贸市场就在我家附近,买东西很便利。
    边境附近人烟稀少,几十里找不到一户人家。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考察了校园附近的植物种类。
    村子附近有一条小河,孩子们常去那里捉泥鳅。
    工地上轰隆的机器声,吵得附近的居民没有宁日。
    我们家附近那条河的堤埂上种了许多柳树。
    我们小区卖的蔬菜都是附近的菜农提供的。
    那个公厕无人管理,臭气熏天,附近居民深受其害。
    毕业后同学各奔前程,虽说都住在附近,但见面不易,真有咫尺天涯之感。
    几个小朋友在社区附近的公园里嬉戏。
    小刚的家就住在学校附近,五分钟可以走到。
    附近的房屋和树木,都被喷出的火山灰给埋没了。
    为了方便附近孩子上学,这里将要修建一所学校。
    我的自行车轮子上扎了一枚图钉,附近又没有修车的摊点,我只好推着自行车走回家。
    我家附近有一段废弃的火车轨道。
    这座公园已经成为附近的老人们休息晨练的最佳场所。
    老师领我们到附近的公园里采集落叶,用来制作标本。

    汉字详情

    [f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W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ODI
    四角: 7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 。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名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3) 通“腑”。脏腑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英文翻译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宝安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东莞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遇去聲合口三等byoh/biuhbʰĭu
    jìn [ji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R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ML
    四角: 32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

    (2) 同本义

    近,附也。——《说文》

    为其近于道也。——《礼记·祭义》

    小大近丧。——《诗·大雅·荡》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

    稍出近之。——唐· 柳宗元《三戒》

    近出前后。

    稍近。

    时敌军已近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逼近(靠近;接近);挨近;近傍(接近;靠近);近晚(傍晚);近火(靠近火)

    (4) 引申追求,希求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5) 又如:近名(追求名誉);近利(逐利)

    (6) 逼近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易·系辞下》。韩康伯注:“位逼于君,故多惧也。”

    (7) 得宠

    襄子必近 幸子。——《战国策·赵策》

    有七孺子皆近。——《战国策·齐策》

    虽有贵戚近习。——《礼记·月令》

    (8) 又如:近上(接近上司);近上的(接近上层的;等级高的);近珰(皇帝宠信的太监);近爱(帝王所亲近宠爱)

    (9) 位于边缘;濒于 。如:已近老年;近天(天边,极远之处);近正(接近正确;接近标准);近边(接近边疆)

    (10) 知晓

    慈亲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短

    无有远近幽深。——《易·系辞》

    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而日中时近也。

    远者小而近者大。

    近者热而远者凉。

    (2) 又如:四近(周围附近的地方);邻近(位置挨近;附近);近宅(附近左右的住宅);近局(近邻,邻居);近火先焦(比喻无辜的人因最接近祸源而首先遭殃)

    (3) 最近

    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4) 又如:新近(不久以前);近目(近日;目前);近夜(傍晚);近忧(近虞。目前的忧虑)

    (5) 亲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6) 又如:近宾(亲近的宾客;有亲密关系的宾客);近侍(亲近侍奉);近属(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近党(关系密切的亲族)

    (7) 浅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8) 又如:近识(识见浅陋);近器(才识浅陋平庸的人);近鄙(鄙薄);近浅(浅陋,平庸);近俗(浅近通俗);近事(浅鄙之事)

    副词

    (1) 将近;差不多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近半

    英文翻译

    near, close; approach; in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6 ka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1 kiun6 [客英字典] kiun1 kiun5 [沙头角腔] kiun1 kiun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1 kiun4 [台湾四县腔] kiun1 kiun5 [梅县腔] kiun1 kiun3 [东莞腔] kiun3 [宝安腔] kiun3 | kiun1 [陆丰腔] kiun6 kiun1
    ◎ 潮州话:geng6(kũrng) [揭阳]gêng6[潮阳]gi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九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謹上聲開口三等gʰĭəngionx/gi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