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纵

ā zòng [ a zong]
繁体 阿縱
注音 ㄚ ㄗㄨㄥˋ

词语释义

1.庇护纵容。

词语解释

  1. 庇护纵容。

    《汉书·夏侯胜传》:“於是丞相 义 、御史大夫 广明 劾奏 胜 非议詔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 黄霸 阿纵 胜 ,不举劾,俱下狱。”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孔公 ﹞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詔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史·宦官传二·张鲸》:“给事中 张应登 再疏论之,御史 马象乾 并劾大学士 申时行 阿纵。”

引证解释

⒈ 庇护纵容。

《汉书·夏侯胜传》:“於是丞相义 、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詔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唐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孔公﹞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詔夺京兆尹三月之俸。”
《明史·宦官传二·张鲸》:“给事中张应登再疏论之,御史马象乾并劾大学士申时行阿纵。”

阿纵的网络释义

阿纵

  • 阿纵是汉语词汇,拼音是ē zòng,解释为庇护纵容。
  • 阿纵的翻译

    英语: The longitudinal
    法语: M. Longitudinal
    德语: Caruso!

    汉字详情

    ā,ē,a [a,e]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SK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MNR
    四角: 71220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2 aa3 aak3 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烏何平聲開口一等qa/a
    zòng [zong]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WW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OO
    四角: 28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从声。本义:松缓)

    (2) 同本义

    纵,缓也。——《说文》

    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南齐书》

    (3) 又如:纵缓(松懈);纵弛(松懈;放松)

    (4) 南北称纵,东西称横。古作“从衡”

    不别横之与纵。——《楚辞·沈江》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

    (6) 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平行的 。如:纵波;纵目(直竖的眼睛);纵理入口(面部有竖纹衔接至口边。命相者以为饿死之相);纵剖面

    (7) 广泛

    谈道之余,纵言及文辞,…,非凡子所及。——陆游《重修天封寺记》

    (8) 又如:纵意(任意)

    动词

    (1) 发;放

    纵,一曰舍也。——《说文》

    李种坐故纵死罪。——《汉书·昭帝纪》。注:“谓容放之。”

    夫民气纵则底。——《国语·楚语》。注:“放也。”

    抑纵送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纵言至于理。——《礼记·仲尼燕居》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唐· 韩愈《秋怀诗》之六

    顺风纵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纵目(放眼远望);纵出(放出);纵兵(发兵;出兵);纵笔(放手书写)

    (3) 释放;放走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七擒七纵。——《李靖》

    纵虎归山也。——《三国演义》

    (4) 又如:纵囚(释放囚犯);纵出(枉法减轻刑罚或非法释放囚犯;任意放出);纵遣(释放遣发);纵舍(释放;宽放)

    (5) 放纵;随心所欲,不受约束,不加检点

    纵欲而不忍。——《离骚》。按,任情肆意之谓也。

    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左传·昭公十年》

    纵之顺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6) 又如:若纵(如果放纵听任);纵放(言行放纵,不自检点;奔放自如,具有豪迈雄健的气势)

    (7) 腾跃 。如:纵跳(腾跃欢跳;跃身跳起);纵体(跳舞时腾跃轻盈的样子)

    (8) 放过 。如:纵恶(姑息坏人);纵敌(放过敌人而不拦截)

    (9) 指合纵。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要他们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曰“合纵”

    必得定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纵,定纵。)又

    纵之利害。

    谨奉社稷而以纵。

    日出而言纵。

    纵定乎?

    歃血而定纵。

    定纵于殿上。

    连词

    (1) 纵然,即使

    公子纵轻胜。——《史记·魏公子列传》

    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 柳永《雨霖铃》

    纵豆蔻词工。——宋· 姜夔《扬州慢》

    (2) 又如:纵有(即使有);纵大(纵然;即使);纵得(纵令,即使);纵饶(纵令,即使)

    英文翻译

    indulge in, give free reign to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