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阿姨
(1) 〈方〉母亲的姊妹
(2) 继母
(3) 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4) 照顾孩子的保姆
词语解释
姨母。
晋 王献之 《东阳帖》:“不知阿姨所患得差否?极令悬惻。” 金 元好问 《姨母陇西君讳日作》诗之一:“竹马青衫小小郎,阿姨怀袖阿孃香。” 元 杨椿 《西湖竹枝词》:“早听当初阿姨语,免教今日悔狂夫。”
称妻子的姊妹。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自旦至午,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 秦国夫人 端坐观之。曲罢,上戏曰:‘ 阿瞒 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 秦国 曰:‘岂有大 唐 天子阿姨无钱用耶?’”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 唐天子 !你有了一个贵妃,又添上这几个阿姨,好不风流也。”
指母亲。多用于姬妾所生之子称呼其生母。
《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 子懋 ﹞年七岁时,母 阮淑媛 尝病危篤,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甖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子懋 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姨娘》:“然世俗又称妾为姨娘,亦有所本…… 子懋 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此花竟夕不萎。’二王皆呼母为姨。葢姨本姬侍之称,二王所生母皆非正嫡,宫中久呼为姨,故其子之呼母亦同耳。”
尼姑。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尼》:“《翻译名义》:比邱尼称阿姨,亦称师姨,梵言阿棃姨,此翻尊者圣者。”
泛称跟母亲年岁差不多的妇女。
冰心 《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妈妈说她和她们纸花厂的工人阿姨们,都是一边扎着花圈和纸花,一边流着眼泪。” 袁鹰 《篝火之歌·店门外奔来两个少先队员》:“营业员阿姨满心欢喜:‘你们送来的哪是二分钱!少先队员的一颗红心,千吨白玉、万两资金也难换!’”
称保育员或保姆。
柯岩 《快活的小诗·小红马的遭遇》:“阿姨,快带我们去追吧,阿姨,快带我们去找吧!”《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我如坐针毡地等了好久,阿姨才把瘫痪了的女主人搀扶出来。”
引证解释
⒈ 姨母。
引晋王献之《东阳帖》:“不知阿姨所患得差否?极令悬惻。”
金元好问《姨母陇西君讳日作》诗之一:“竹马青衫小小郎,阿姨怀袖阿孃香。”
元杨椿《西湖竹枝词》:“早听当初阿姨语,免教今日悔狂夫。”
⒉ 称妻子的姊妹。
引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自旦至午,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秦国夫人端坐观之。曲罢,上戏曰:‘ 阿瞒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 秦国曰:‘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耶?’”
清洪昇《长生殿·禊游》:“唐天子 !你有了一个贵妃,又添上这几个阿姨,好不风流也。”
⒊ 指母亲。多用于姬妾所生之子称呼其生母。 《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篤,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甖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引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
清赵翼《陔馀丛考·姨娘》:“然世俗又称妾为姨娘,亦有所本…… 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此花竟夕不萎。’二王皆呼母为姨。葢姨本姬侍之称,二王所生母皆非正嫡,宫中久呼为姨,故其子之呼母亦同耳。”
⒋ 尼姑。
引清梁章鉅《称谓录·尼》:“《翻译名义》:比邱尼称阿姨,亦称师姨,梵言阿棃姨,此翻尊者圣者。”
⒌ 泛称跟母亲年岁差不多的妇女。
引冰心《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妈妈说她和她们纸花厂的工人阿姨们,都是一边扎着花圈和纸花,一边流着眼泪。”
袁鹰《篝火之歌·店门外奔来两个少先队员》:“营业员阿姨满心欢喜:‘你们送来的哪是二分钱!少先队员的一颗红心,千吨白玉、万两资金也难换!’”
⒍ 称保育员或保姆。
引柯岩《快活的小诗·小红马的遭遇》:“阿姨,快带我们去追吧,阿姨,快带我们去找吧!”
《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我如坐针毡地等了好久,阿姨才把瘫痪了的女主人搀扶出来。”
阿姨的国语词典
称谓:(1) 母亲的姊妹。晋.王献之〈东阳帖〉:「不审阿姨所患得差否?」(2) 妻子的姊妹。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耶?」(3) 庶母。《南史.卷四四.齐武帝诸子传.晋安王子懋传》:「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4) 与母亲年纪差不多的女子。如:「阿姨!请问儿童读物摆在那边?」
阿姨的网络释义
阿姨
阿姨的翻译
阿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阿 | 烏何 | 影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qa/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夷声。本义:妻子的姐妹)
(2) 同本义
姨,妻之女弟同出为姨。——《说文》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尔雅》
蔡哀侯曰吾姨也。——《左传·庄公十年》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诗·卫风·硕人》。 毛传:“妻之姊妹曰姨。”
其妻又吾姨也。——晋· 潘安《寡妇赋》
(3) 又如:姨夫(妻的姊妹夫;又两男共狎一妓,彼此互称姨夫)
(4) 母之姊妹
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左传》。 孔颖达疏:“据父言之,谓之姨,据子言之,当谓之从母,但子效父语,亦呼为姨。”
(5) 又如:姨丈人(妻之姨夫);姨弟(姨表弟)
(6) 父亲的小老婆;庶母
母之姊妹曰姨。——《释名》
其父之侧庶,亦称姨者,姨本姊妹同事一夫之称,后世无媵之礼,而侧庶实与媵比,故虽非母姊妹,而得借比称之。——翟灏《通俗篇》
(7) 又如:姨姨(称父之妾;称所亲狎的妓女);姨夫钱(可供循环挪用的他人的钱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陆丰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台湾四县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宝安腔] ji2 [海陆丰腔] r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姨 | 以脂 | 以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jii/ji | z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