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爹

ā diē [ a die]
注音 ㄚ ㄉ一ㄝ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父亲。 对长者的敬称。 祖父。

词语解释

  1. 父亲。

    汉 戴良 《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唐 韩愈 《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 挐子 之灵。”《水浒传》第二回:“﹝太公﹞便教那后生来拜师父,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説。’”《新民晚报》1983.2.6:“ 康金梅 在她的学画道路上,走过来了。阿爹、阿妈娘不再反对,他们说:‘ 金梅 囡,要钱买什么,爹妈给。’”

  2. 对长者的敬称。

    《旧唐书·回纥传》:“可汗又拜泣曰:‘儿愚幼无知,今幸得立,惟仰食於阿爹。’”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记》:“女常呼 项 ( 项四郎 )为阿爹,因谓 项 曰:‘儿受阿爹厚恩,死无以报。’” 清 翟灏 《通俗编·称谓》:“按今农贾之家称尊老者曰阿爹。”

  3. 祖父。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赵一郎 道:‘小人靠阿爹洪福过日的,怎敢洩漏?’”按, 赵一郎 为 赵完 心腹义孙。 茅盾 《春蚕》一:“阿爹,妈等你吃中午饭呢!”

引证解释

⒈ 父亲。

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唐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
《水浒传》第二回:“﹝太公﹞便教那后生来拜师父,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説。’”
《新民晚报》1983.2.6:“康金梅在她的学画道路上,走过来了。阿爹、阿妈娘不再反对,他们说:‘ 金梅囡,要钱买什么,爹妈给。’”

⒉ 对长者的敬称。

《旧唐书·回纥传》:“可汗又拜泣曰:‘儿愚幼无知,今幸得立,惟仰食於阿爹。’”
宋王明清《摭青杂记》:“女常呼项(项四郎 )为阿爹,因谓项曰:‘儿受阿爹厚恩,死无以报。’”
清翟灏《通俗编·称谓》:“按今农贾之家称尊老者曰阿爹。”

⒊ 祖父。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赵一郎道:‘小人靠阿爹洪福过日的,怎敢洩漏?’”
按, 赵一郎为赵完心腹义孙。 茅盾《春蚕》一:“阿爹,妈等你吃中午饭呢!”

阿爹的国语词典

称谓。称父亲。亦为父亲向子女的自称。

阿爹的网络释义

阿爹

  • 阿爹是指对长者的敬称,出处《旧唐书·回纥传》。
  • 阿爹的翻译

    英语: dad, father, (paternal)​ grandfather, old man
    法语: papa

    阿爹造句

    这是我阿妈给我的东西,看到了这个香袋,兴许我阿爹和阿妈会念着骨肉之情,不为难司徒大哥。
    自从离开阿爹,再没有人会张开双臂抱我入怀,可是幸运的我有狼兄,虽然他不可能抱我,不过我抱他是一样的。
    天色已晚,鬼叶林中更加的阴暗不明,吾金阿爹一步一颤地背着疯魔向天坑行去,这个林子太诡异了,眨眼间一众大活人就没了,连阿四都变成了怪物。
    亏阿爹说你少年英雄,我看就是一只色中饿鬼。
    原因在于穆太后开始惧惮我阿爹,统领边关十万守将是她的死穴。
    糯米团子咽下半只糕,了嘴角,甚沉重与扇子兄扼腕道:“能将我阿爹引得生一场气,你也是个人才,就此别过,保重!”。唐七公子 
    李叔,您就放一百个心吧!阿爹和他朋友是八拜之交,在天地门中也有些权力,这些小事难不倒他的。
    记得到了长安城不要惹事,不要让阿爹忧心!我去给你拿些铜钿!
    狼在很小时,就要学会受伤后自己添舐伤口,可被另一个人照顾是这样温暖的感觉,如果做人有这样的温馨,我愿意做人。阿爹,阿爹,我现在很快乐呢!
    他成了我们众人畏惧的黑炭阿爹。
    各位将军不要再争持不决了,可惜阿爹镇南王不在这里,我也没有一个参详,李师,还是你说吧,该怎么分配?
    你觉不觉得他这番说话,可能是冲着在第二节提到,正在争吵的友阿爹和循都基而说的呢?
    过了一会,苏轼意识到气氛冷场,口中还嚼着肉,含糊不清的说道阿娘,三日后就是‘荒祝’大典,孩儿一定不让您跟阿爹失望。
    天色已晚,鬼叶林中更加的阴暗不明,吾金阿爹一步一颤地背着疯魔向天坑行去,这个林子太诡异了,眨眼间一众大活人就没了,连阿四都变成了怪物。十、狼在很小时,就要学会受伤后自己添舐伤口,可被另一个人照顾是这样温暖的感觉,如果做人有这样的温馨,我愿意做人。阿爹,阿爹,我现在很快乐呢!
    糯米团子咽下半只糕,了嘴角,甚沉重与扇子兄扼腕道:“能将我阿爹引得生一场气,你也是个人才,就此别过,保重!”。

    汉字详情

    ā,ē,a [a,e]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SK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MNR
    四角: 71220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2 aa3 aak3 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烏何平聲開口一等qa/a
    diē [die]
    部首: 411
    笔画: 10
    五笔: WQQQ
    五行:
    仓颉: CKNIN
    四角: 8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父,多声。本义:父亲)

    (2) ∶父亲 ——广泛流行于口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用。如:爹娘(子女对父母的称呼)

    (3) 对老者、长者的尊称

    女(徐七娘)常呼 项 为阿爹…—— 王明清《摭青杂说》

    (4) 〈方〉∶祖父

    阿爹!妈等你吃中饭呢!——茅盾《春蚕》

    (5) 旧时对官长的尊称或作官长的代称

    比及爹有这个心,小人打听在肚里了。——关汉卿《鲁斋郎》

    英文翻译

    father, daddy

    方言集汇

    ◎ 粤语:de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a1 [梅县腔] dia1 [陆丰腔] dia1 [东莞腔] dia1 [海陆丰腔] dia1 [客语拼音字汇] dia1 [宝安腔] dia1 [客英字典] dia1
    ◎ 潮州话:d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邪麻三開平聲開口三等ţĭatria/t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