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滥堆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唐玄宗 所作的曲名。本为鸟名。俗名告天鸟,其鸣声相续,有如告诉,至为动人,故以其声翻曲。
唐 张祜 《华清宫》诗之三:“至今风俗 驪山 下,村笛犹吹《阿滥堆》。”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玄虚子》:“﹝ 徐贞一 ﹞书二絶於壁:‘……碧殿歌传《阿滥堆》,玉笙吹彻海桃开。’” 宋 贺铸 《天门谣》词:“待月上潮平波灩灩,塞管轻吹新《阿滥》。” 清 陈维崧 《花犯·西山晴雪》词:“凭栏望,吾狂甚矣,笛声吹《阿滥》。”自注:“《阿滥堆》,曲名。”参阅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参见“ 阿嚲迴 ”。
引证解释
⒈ 唐玄宗所作的曲名。本为鸟名。俗名告天鸟,其鸣声相续,有如告诉,至为动人,故以其声翻曲。参阅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参见“阿嚲迴”。
引唐张祜《华清宫》诗之三:“至今风俗驪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
清褚人穫《坚瓠补集·玄虚子》:“﹝徐贞一﹞书二絶於壁:‘……碧殿歌传《阿滥堆》,玉笙吹彻海桃开。’”
宋贺铸《天门谣》词:“待月上潮平波灩灩,塞管轻吹新《阿滥》。”
清陈维崧《花犯·西山晴雪》词:“凭栏望,吾狂甚矣,笛声吹《阿滥》。”
自注:“《阿滥堆》,曲名。”
阿滥堆的网络释义
阿滥堆
阿滥堆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阿 | 烏何 | 影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qa/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监声。本义:浮起,浮现)
(2) 同本义
滥,泛也。——《说文》
江出于 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荀子·子道》
滥泉正出。——《尔雅·释水》
滥水之潘为渊。——《列子·黄帝》
(3) 大水漫出,泛滥
大水泛滥郡国十五有余。——《汉书·谷永传》
其水阳焊不耗,阴霖不滥。——《水经注·湿水》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孟子·滕文公》
(4) 又如: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滥泉(从地下向上涌出的泉水);滥汜(泛滥,浮沉)
(5) 浸渍,泡在水里
滥车之水。——《管子·地图》
(6) 蔓延;波及 。如:滥炎(蔓延的火);祸滥及平人
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 又如:滥漫(任意,随便);滥杀(胡乱杀戳无罪的人);滥浊(过度混乱);滥用职权;滥冗(过多);滥刑(过量的刑罚;任意判罪或施刑)
(8) 通“欿”。贪欲;卑污
虞公滥于宝于马。——《吕氏春秋》
(9) 又如:滥官(贪官);滥墨(指官吏贪财好贿者);滥溢(胡作非为)
(10) 通“敛”。收聚
至刑不滥。——《淮南子·汜论》
形容词
(1) 过度;超过限度;漫无准则
生穑省用,不滥其度。——《周书·程典》
小人究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2) 虚妄不实
不僭不滥。——《诗·商颂·殷武》
(3) 又如:滥言(虚妄不实的言词);滥词(虚妄不实的话);滥套(指文章中完全抄袭前人,毫无创新之见)
(4) 谦词。才不胜任 。如:滥膺(滥竽充数。谦词);滥膺阃外(滥竽充数受命统兵在外)
(5) 用同“烂”
(6) 破碎,松软。如:滥泥(烂泥,稀泥)
(7) 程度深。如:滥熟(极熟悉、熟练)
副词
任意地;肆意地
不许滥诛骨肉。——《资治通鉴》
名词
假借为“鉴”。浴盆
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庄子·则阳》
钟鼎壶濫。——《吕氏春秋·节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m6 [澄海]nang6 [潮州、饶平]lam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土,隹(
)声。本义:土堆)(2)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激堆埼。——司马相如《上林赋》
呼水中沙堆为墠。——《尔雅·释水》注
(3) 又如:堆阜(小丘);堆埼(曲折的岸边)——多用于地名。如:滟滪堆(在四川长江中);双堆集(在安徽)
(4) 常为排列的整齐有序的叠堆 。如:草堆;柴火堆;堆云(形容密集众多);堆堆(久久不动的样子;形容累积得很多的样子)
动词
(1) 堆积
堆,聚土。——《说文》
(2) 又如:堆堵(堆积堵塞);堆绢(堆纱花。用彩绢制成花鸟人物形状,缀附于屏障上);堆山塞海(形容财物极为丰富);堆红(漆器上所堆成的朱色花纹);堆案(累积案头。指积压很多文书)
量词
(1) 用来计量成堆的东西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一堆垃圾;一堆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doi1 [海陆丰腔] doi1 doi3 doi5 [梅县腔] doi1 doi3 [宝安腔] doi1 [客英字典] doi1 [东莞腔] doi1 [台湾四县腔] doi1 doi3 doi5 [客语拼音字汇] doi1 [陆丰腔] do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磓 | 都回 | 端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tuai/tuoi | tuɒ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