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梵语Abhidharma的音译,或译为“阿毗曇”。(1)指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理的一种体裁,成就佛教智慧的手段。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七:“阿毗曇,或言阿毗达磨,或云阿鼻达磨,皆梵言转也。此译云胜法,或言无比法,以詮慧故也。”(2)指佛教三藏中的“论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 优波釐 持律明究,众所知识,集毘奈耶藏。我 迦叶波 集阿毘达磨藏。”
引证解释
⒈ 梵语Abhidharma的音译,或译为“阿毗曇”。(1)指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理的一种体裁,成就佛教智慧的手段。
引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阿毗曇,或言阿毗达磨,或云阿鼻达磨,皆梵言转也。此译云胜法,或言无比法,以詮慧故也。”
(2)指佛教三藏中的“论藏”。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优波釐持律明究,众所知识,集毘奈耶藏。我迦叶波集阿毘达磨藏。”
阿毗达磨的国语词典
佛教经典三藏中属于论藏的典籍。为梵语Abhidharma的音译,意为对法、向法、无比法等特别的法。指对佛陀教法以非常详细而系统化方式撰述的佛教典籍。《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论,谓传生无漏慧教,此诸慧论,是彼资粮故,亦得名『阿毗达磨』。」也作「阿毗昙」。
阿毗达磨的网络释义
阿毗达磨
阿毗达磨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阿 | 烏何 | 影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qa/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比声。本义:人脐)
(2) 人的肚脐 ?
(3) 春秋时鲁国城邑名
五年,春,城毗。——《春秋》
动词
(1) 通“弼”。辅助,从旁协助
辅毗安顺。——《太尉刘宽碑》
为国毗辅。——《绥民校尉熊君碑》
(2) 又如:毗助(毗佐、毗奉、毗辅、毗翼。辅助);毗益(辅助;助益);毗赞(辅佐;襄助)
(3) 邻连,与…相邻 。如:毗联(毗连)
(4) 附和
天之方懠,无所夸毗。——《诗·大雅》。朱熹集传:“夸,大也;毗,附也。”
(5) 通“裨”。增益
轧言及政事,多所毗补。——《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梅县腔] pi2 [宝安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海陆丰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辵( ),羍声。本义:道路畅通)(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详细解释mó动词 (1)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2) 同本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3)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4)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5) 又如:磨镜石(传说 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6) 磨擦 。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7) 磨炼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8)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9) 研讨;观摩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10)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11) 折磨 。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12) 拖延 。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13) 纠缠 。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14) 通“摩” 。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15) 磨灭;泯灭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 韩愈《送穷文》 (16) 转;移 。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17) 挥;摇 。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名词 (1) 磨刀石 。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2) 磨难;灾难 。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3) 另见 mò名词 (1) 磨子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2) 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动词 (1) 用磨碎物 。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2) 转移;掉转 。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3) 晃动;摇动 。如:磨动(挥动;摇动) (4) 碾轧土地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5) 〈方〉∶拉,指拉下脸子 。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6) 另见 英文翻译grind; polish; rub; wear out; a millstone
方言集汇◎ 粤语:mo4 mo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2 mo5 [宝安腔] mo3 | mo2 [台湾四县腔] mo5 mo2 no2 [客英字典] mo2 mo5 mo3 [海陆丰腔] mo6 mo2 no2 [东莞腔] mo2 mo3 [陆丰腔] mo6 mo3 [梅县腔] mo1 mo2 mo5 no2 [客语拼音字汇] mo2 mo4 [梅县腔] mo6 ◎ 潮州话:bhua5 ,mo7 [潮州、饶平]bho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