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

à ge,ā gē [a ge,a ge]
注音 ㄚ ㄍㄜ

词语释义

[ à ge ] :

1.对兄长的称呼。

2.对年轻男子的亲热称呼。

3.满族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清代皇室称没有成年的皇子。


[ ā gē ] :

称谓。称哥哥。


词语解释

  1. 哥哥。

    《宣和遗事》后集:“如今阿哥被 灵州 同知使往 燕京 下文字,不久亦须此来。”《官场现形记》第八回:“难末,倪又勿懂哉。倪格娘有个过房儿子,算倪的阿哥,从前也勒一爿洋行里做买办格。”

  2. 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

    《水浒传》第三回:“ 鲁提辖 道:‘阿哥,你莫不是 史家村 甚么 九纹龙 史大郎 ?’”《白雪遗音·八角鼓·酒鬼》:“我将阿哥送到府上,反惹的大嫂子出来数落了我一场。”《中篇小说选刊》1983年第2期:“一个小伙子奔过去趁机找便宜:‘叫我一声阿哥,我教你们踏黄鱼车。’”

  3. 满 俗。同辈彼此间的互称。

    清 吴振臣 《宁古塔纪略》:“各村庄 满洲 居者多, 汉 人居者少……等辈彼此称呼曰阿哥,有呼名者。”

  4. 为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老爷听了这话,把脸一沉,问道:‘阿哥!你在那里弄得许多银子?’”

  5. 为对皇子的通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皇诸子》:“诸皇子亦有称阿哥者,知阿哥当为皇子之通称。”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乾隆 初元, 寧化 雷公 ,以庶吉士蒙特召,侍阿哥书房讲读。”

引证解释

⒈ 哥哥。

《宣和遗事》后集:“如今阿哥被灵州同知使往燕京下文字,不久亦须此来。”
《官场现形记》第八回:“难末,倪又勿懂哉。倪格娘有个过房儿子,算倪的阿哥,从前也勒一爿洋行里做买办格。”

⒉ 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

《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道:‘阿哥,你莫不是史家村甚么九纹龙史大郎 ?’”
《白雪遗音·八角鼓·酒鬼》:“我将阿哥送到府上,反惹的大嫂子出来数落了我一场。”
《中篇小说选刊》1983年第2期:“一个小伙子奔过去趁机找便宜:‘叫我一声阿哥,我教你们踏黄鱼车。’”

⒊ 满俗。同辈彼此间的互称。

清吴振臣《宁古塔纪略》:“各村庄满洲居者多, 汉人居者少……等辈彼此称呼曰阿哥,有呼名者。”

⒋ 为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老爷听了这话,把脸一沉,问道:‘阿哥!你在那里弄得许多银子?’”

⒌ 为对皇子的通称。

清梁章鉅《称谓录·皇诸子》:“诸皇子亦有称阿哥者,知阿哥当为皇子之通称。”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乾隆初元, 寧化雷公,以庶吉士蒙特召,侍阿哥书房讲读。”

阿哥的国语词典

称谓。称哥哥。

阿哥的网络释义

阿哥

  • 阿哥是一个满族俗语,即对兄长子辈的互称,清代没有成年的皇子,也指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尤其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年轻未婚女子对自己异性朋友的称呼。

阿哥的翻译

英语: (familiar)​ elder brother
德语: älterer Bruder, Bruderherz
法语: grand frère

阿哥造句

天上星星参北斗,地上情人成双对。星星跟着月亮走,阿哥阿妹情相投。星空月下许心愿,花前泉边留影相。千卉见证我两情,百鸟为媒一生缘。愿你恩爱长寿康!
阴差阳错中,小燕子进宫成了“还珠格格”,吸引了五阿哥;而真格格紫薇却进入学士府,与尔康相恋。
而与此同时,河南射阳、平顶山等阿哥汇配货站都同样忙碌在热火朝天当中。
微臣医术不精,愧对皇上和各位阿哥们厚爱,微臣惶恐,微臣罪该万死!
阴差阳错间,小燕子进宫成了“还珠格格”,还吸引了五阿哥;而真格格紫薇却进入学士府,与尔康相恋。
院子里的奴才经过一夜的折腾也都很是疲乏,不过见四阿哥和澜惠来了他们又一个个的精神起来。
唐美丽最擅长最喜欢跳的还是阿哥哥舞,因为这舞蹈可以完全地自我发挥,自我展示。
晴川:“傻瓜,你要记得我的话,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照顾自己,知道吗?”,八阿哥:“只要你好好的,我就好好地。你等我。”,八阿哥:“晴川,我会好好吃饭,好好地睡觉。”。
他们是来自紫禁城的一群可爱精灵,包括小皇帝、小皇后、小阿哥、小格格等众多“宝贝”形象。
弘晖在四阿哥身后撇了撇嘴,心想道‘只能说宗室里没有生三个的罢了百姓里可不一定。
三阿哥一向勤学好问,所以忍不住问道。
动,舞技了得,尤以阿哥哥舞最为出色,被冠以“阿哥哥女郎”称号是名副其实。
独在楼阁闺房,心飞室外桃园。花好蝶舞羡慕,蜂采花蕊共享。人在寝室心飞翔,要与阿哥早会面。无奈短信心意传,阿妹永远心不变。愿友早日成婚配!
谢过父王和阿哥的美赞,我们可以上路了吗?
长媳赖月心说,家婆黄瑶香为人开朗活泼,身子硬朗,从不怨天尤人,孙婿迁新家时,家婆还会跳一曲“阿哥哥”。
十三阿哥胤祥已脚步匆遽地进入殿内,等抬头看时,已到了太后面前,望见她凄楚的脸色,万感丛生,禁抑不住,喊得一声“皇额娘!”。
四阿哥每当我想哭泣的时候,都会抬头看看天空,看眼泪能否回到眼眶里。我们不管别人烤的味道如何,我们只管烤好我们自己的肉。娘娘人无伤虎意,虎意害人心。
同时唐美丽也想起来了,阿哥哥舞进入高潮时,旁边人齐声喊一个名字,那喊的应该就是“孝文”。
又是阳春三月三,相亲泼水大理山。情歌唱响万山应,姑娘阿哥情妹郎。去年三月蝴蝶泉,对歌相许终身伴。今春远离情人寨,短信传递情意缠。只愿有情成眷属,距离无碍共缠绵。
会上,丁珮以美貌和舞姿征服了所有的人,而她在快节奏音乐伴奏下一段表演性质的阿哥哥舞更是将酒会推向高潮。

汉字详情

ā,ē,a [a,e]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SK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MNR
四角: 71220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2 aa3 aak3 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烏何平聲開口一等qa/a
[ge]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SK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RNR
四角: 106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可。“可”,有“快乐”、“欢乐”的意思。《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 毛传:“哿,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哿与哀对文,哀者忧悲,哿者欢乐也。……《毛传》训哿为可,可亦快意惬心之称。”“哥”似即“歌”之本字。本义:歌)

(2) 通“歌”。咏,唱,奏乐

召公卒,而民人思 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燕召公世家》

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盐铁论》

(3) 又如:哥钟(即歌钟,古代打击乐器);哥咏(歌咏)

(4) 哥哥

哥,声也。从二可。——《说文》。按,发声之语,如可而平,今以称兄之词。

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维哥孝友慈惠,和易谦恭。——唐· 白居易《祭浮梁大兄文》

(5) 又如:大哥;二哥;哥嫂;哥子(哥哥;对男孩的称呼)。亦用于对同族和亲戚中兄长的称呼。如:叔伯哥

(6) 对年稍长者或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的尊称或昵称 。如:张大哥;李大哥;哥们(男子之间的昵称)

(7) 唐代常称父为哥

(8) 对丈夫的昵称。尤其是小两口之间 。如:送哥参军

(9) 宋代著名瓷窑“哥窑”的简称

英文翻译

elder br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1 [梅县腔] go1 [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宝安腔] go1 [沙头角腔] go1 [东莞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