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

fáng huàn yú wèi rán [ fang huan yu wei ran]
繁体 防患於未然
注音 ㄈㄤˊ ㄏㄨㄢˋ ㄩˊ ㄨㄟˋ ㄖㄢ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成语用法

防患于未然作谓语、宾语;指在事故发生前防范。

引证解释

⒈ 见“防患於未然”。见“防患於未然”。

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语本《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非止排难於变切,亦将防患於未然。”
清程麟《此中人语·成衣匠》:“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哉。”
亦作“防患于未然”。 王西彦《夜宴》五:“昨天省里就来了密令,叫注意这个问题,说为了防患于未然。”
亦省作“防患未然”。 《明史·于谦传》:“中原多流民,设遇岁荒,啸聚可虞。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飭,防患未然。”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最可笑的是他们对于已经错定的,无可如何,毫无改革之意,只在防患未然,不许‘新错’,而又保护‘旧错’,这岂不可笑。”

防患于未然的网络释义

防患于未然

  • 防患于未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ánɡ huàn yú wèi rán。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出自《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防患于未然的翻译

    俄语: зарáнее пресекáть беду

    防患于未然造句

    出门时,一定要佩戴避雷针,防患于未然。真有一天,被雷劈后,又被车压烂,用勺子往盆里舀尸体时,我们会难过的。
    在安乐时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
    世上无独有偶的现象多着呢,关键在于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新手开车往往还会犯低级错误,平常犯错事小,出事那是大事。驾车的人应时刻保持高度安全意识,时刻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安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做到有备无患,或者说是防患于未然。
    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你这样做岂不是抱虎枕蛟吗?还是防患于未然吧。
    由此可见,对于对手、对于未来,应一直心存谨慎,只有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才能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上班前喝酒,事故随时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保安全。
    篮子里有个鸡心状的垫枕,上面用金属线固定住戒指。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万一科格纳克决定带着篮子和戒指一起跳进泉水游个泳,而不是按我们的计划把篮子给布拉德。
    气象厅一位负责人表示,鉴于地震次数与日俱增,政府需采取一切抗震防震措施,防患于未然。
    纪检组组长、副组长和各室主任、副主任,严格依照制度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坚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陈先生:真的吗?那我们最好防患于未然。她明年就要上国中了。
    她猜到他的用意之后,就决定防患于未然,使之不能实现。
    但凡每一次重大事件以后,我们总要认真总结一下事件的教训,以期通过事件举一反三,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可能和病人的因素,风险系数或是医院住院制度的改变以及一直以来医疗水平的改善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的提高有关。
    如果我不防患于未然,他会继续干这种事的。
    安全监控可以使准确的记录下没有权限的用户试图登录数据库的用户机子的地址,能防患于未然。
    与其后悔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

    汉字详情

    fáng [fang]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LYHS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defend; prevent; embank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g/bvangbʰĭwaŋ
    huàn [huan]
    部首: 440
    笔画: 11
    五笔: KKHN
    五行:
    仓颉: LLP
    四角: 503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毌 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2) 同本义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患累(忧患);患御(害怕服兵役);患忧(忧患);患失(生怕失去)

    (4) 憎恶;讨厌;厌烦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 申公。——《汉书·申公传》

    (5) 又如:患苦(厌恶);患毒(痛恨);患恶(厌恶);患忌(嫌忌)

    (6) 苦于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7) 害病 。如:患肝炎;患麻疹;患重伤风

    名词

    (1) 祸患,祸害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 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 疾病;毛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患子(病人);患处;防患于未然;后患无穷;有备无患;消除后患

    英文翻译

    suffer, worry about; suff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m5 [宝安腔] fam5 [梅县腔] fam1 fam5 [东莞腔] fan5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海陆丰腔] fam6 [沙头角腔] fam5 [台湾四县腔] fam5 [陆丰腔] fam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慣刪合去聲合口二等ɣwanghruanh/hoann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
    wèi [wei]
    部首: 420
    笔画: 5
    五笔: F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D
    四角: 5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 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3)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4) (“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众宾未拾取矢。——《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6) 否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名词

    (1) 滋味。后作“味”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2) 地支的第八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5)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6) 五行属土

    丑、未,亦土也。——《论衡》

    (7) 十二生肖属羊

    未禽羊。——《论衡》

    (8) 将来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英文翻译

    not yet; 8th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wi5 wui5 [沙头角腔] wui5 [客英字典] vui5 mui5 [陆丰腔] mui6 [东莞腔] mui5 [宝安腔] mui3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海陆丰腔] wui6 [台湾四县腔] wi5
    ◎ 潮州话:bhi7(bī) bhuê7(būe)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沸微合去聲合口三等myoih/mvoymĭwəi
    rán [ran]
    部首: 403
    笔画: 12
    五笔: QD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F
    四角: 2333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njen/rennʑĭ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