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罗

yán luó [ yan luo]
繁体 閻羅
注音 一ㄢˊ ㄌㄨㄛ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阎罗 Yánluó

(1) 地狱之王。梵语 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的简称。义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缚罪人之义

Yama Raja

(2) 旧时比喻刚正、不畏权势的执法官

upright law-executor

(3) 比喻极凶恶的人

an extremely cruel and violent person

词语解释

  1. 梵语的略译,佛教称主管地狱的神。通称 阎王 。

    《铁城泥犁经》:“ 阎罗 言:‘汝何以不自改为善耶?’”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论十王荐亡之诞》:“一云,佛言 琰魔罗 ,盖主捺落迦者,止一 琰魔罗王 耳, 阎罗 盖 琰魔罗 之讹也。” 曹禺 《原野》第三幕第四景:“我死了,见了五殿 阎罗 ,我也得问个清楚。”

  2. 旧时比喻刚直的清官。

    宋 叶□ 《爱日斋丛钞·阎罗王》:“予谓如 包孝肃 君 开封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 包老 。’ 孝寿 尹 开封 ,亦号 李阎罗 。特喻其刚严,即史云咸称神明之义。”

  3. 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他可也性子利害母 阎罗 。” 陈毅 《梅岭》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引证解释

⒈ 梵语的略译,佛教称主管地狱的神。通称阎王。

《铁城泥犁经》:“阎罗言:‘汝何以不自改为善耶?’”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论十王荐亡之诞》:“一云,佛言琰魔罗,盖主捺落迦者,止一琰魔罗王耳, 阎罗盖琰魔罗之讹也。”
曹禺《原野》第三幕第四景:“我死了,见了五殿阎罗,我也得问个清楚。”

⒉ 旧时比喻刚直的清官。

宋叶□ 《爱日斋丛钞·阎罗王》:“予谓如包孝肃君开封,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孝寿尹开封,亦号李阎罗。特喻其刚严,即史云咸称神明之义。”

⒊ 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他可也性子利害母阎罗。”
陈毅《梅岭》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阎罗的国语词典

地狱中的鬼王。为梵语Yama的音译。在佛经中他既是地狱的审判者,但同时也承受地狱的烧炙毒痛之苦。在中国民间更进一步发展成十阎罗王乃至十八阎罗王的信仰。

阎罗的网络释义

阎罗 (汉语词语)

  • 阎罗是梵文Yamara ja的意译,又译作“阎魔”、“焰魔罗”等,俗称“阎王爷”、“阎罗王”。
  • 阎罗造句

    莫奇?前辈莫非是人称华陀再世的‘阎罗敌’莫奇莫神医?
    如同在世阎罗一般凶恶残忍,但也不是只会一味逞凶,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公门胥吏向来极擅长察言观色,既然见到张灵宝对自己如此客气,他们对自己的态度自然不会多么严苛。
    来人疙疸脸,玲珑眼,腮边长着长短淡黄须,铜铃色的身上密密麻麻地长着乌黑小点,穿个棋子布背心,腰上系着一条生布裙,正是活阎罗阮小七。
    说至此稍顷,阎罗又道施此功时,若回旋二、三墙尚不费劲,但越折回的多,越耗真气,为师以前上此山壁,仅要七转,如今负你而行,必须全力施为了。
    一书生死法帖,拘魂拿魄,阎王要你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铁面无私的阎罗王,公正明理,赏善罚恶。
    生铁打成,疑是顽铜铸就。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唤作活阎罗。
    他话音一落,第一个行动的就是阎罗王,他的身体如同闪电般冲了过来,右手做剑指,带起三道寒光,正是追魂剑法中的追魂夺魄。
    原来二人自小镇外痛歼五虎后,昼夜不停的赶回百变阎罗的修隐之地——万山。
    九幽阴灵,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三生七世,永堕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
    孤独傲雪巧妙地让过了黑面神,然後侧转一百八十度,双掌先後朝著阎罗王的背心驰去。
    五殿阎罗王,另设十六个小地狱,本来他是位居第一殿,但他总是可怜那些含冤而死的人,然后让那些鬼魂还阳伸雪,所以才会被降调到第五殿。
    月坠花折,果然犀利!两根指头没了,这老太监意识到自己失算,赶忙飞退,但是这阎罗追魂卡就如同是索命的活阎罗,以更快的速度斩入了老太监的一只手臂上。
    统率整个无间世界的却是十大阎罗殿,开始他只想好好活着,慢慢才发现“阎罗”。
    阎罗王,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第五殿。
    不过阎罗王并非一味罚恶,由於目莲救母的孝行,让他决定每年农历七月让无主孤魂放暑假,享受难得的自由与祭品。
    经签可超生,岂有阎罗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脏官。
    在包公生前,他的事迹口耳相承,广为传诵,死后至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誉。
    真是恼火,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了,还你推我让的,在推来让去的我看直接到阎罗王面前去推让谁先投胎吧。
    刺目、白煞煞的灯光,跟鬼阎罗的眼睛似的,把地面映照得透亮,甚至于都看得见爬动的蚂蚁。
    阎罗是“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郡司和城隍“上下其鹰鸷之手”,“人面而兽心”。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321
    笔画: 11
    五笔: UQV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SNHX
    四角: 37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臽( xiàn)声。本义:内巷内的门,亦指里巷)

    (2) 同本义

    閻,里中门也。——《说文》

    隐于穷阎漏屋。——《荀子·儒效》。注:“里门也。”

    兴于闾阎。——《汉书·循吏传》注

    便旋闾阎。——张衡《西京赋》。注:“里中门曰阎。”

    (3) 又如:阎闾(里巷内外的门);阎术(里巷);阎亲(乡亲)

    (4) 姓

    英文翻译

    village gat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宋本广韵

    luó [luo]
    部首: 520
    笔画: 8
    五笔: L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LNI
    四角: 6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 ),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2) 同本义

    罗,以丝罟鸟也。——《说文》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诗·王风·兔爰》

    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韩非子·难三》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曹植《野田黄雀行》

    (3) 又如:罗尉(捕鸟的网);罗落(截捕禽兽的用具);罗弋(捕鸟的工具)

    (4) 轻软的丝织品

    遍身罗绮。——宋· 张俞《蚕妇》

    湿罗幕。——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红罗复斗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晚成单罗纱。

    (6) 又如:罗绮(罗与绮皆为丝织品,这里指衣着高贵华丽的人);罗衾(绸被);罗衫(古人夏季时所穿的丝织衣衫;质料柔软轻爽);罗巾(丝制手巾);罗帕(丝织方巾);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罗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罗带(丝织的衣带)

    (7) 一种细密的筛子 。如:罗床(筛面用的一种器具);绢罗,铜丝罗

    (8) 罗马尼亚的简称

    (9) 姓

    动词

    (1) 用网捕捉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小雅·鸳鸯》

    (2) 又如:罗雀(设网来捕雀,比喻门庭冷落);罗毕(用网捕鸟);罗雀掘鼠(粮尽而张网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饥)

    (3) 排列;广布

    族布而罗生。——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桃李罗堂前。——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又如:罗落(罗列部署 );罗落境界(分布驻扎于边境);罗天结角(布下天罗地网)

    (5) 收罗;招集,收集

    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庄子·天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罗斋(指聚集等待他人雇请的工匠、僧道);罗弋(网罗);罗取(搜罗求取);罗捕(搜索捕捉);罗搜(到处搜索)

    (7) 包罗 。如:罗括(包括,包罗);罗居(周围的邻居)

    (8) 约束,防范 。如:罗守(环绕守护);罗峙(环绕屹立);罗禁(包围禁闭);罗骑(巡行的骑卫)

    (9) 阻止;遮拦 。如:罗伞(仪仗行列中的伞盖);罗闉(古时军营周围的宵禁设施)

    (10) 经过筛具或滤网、有网眼的织物筛下来 。如:罗面;罗和(对磨面工人的称呼)

    量词

    英文gross的省音译。十二打为一罗

    英文翻译

    net for catching birds; gauze

    方言集汇

    ◎ 粤语:lo4
    ◎ 潮州话:lo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