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罗王

yán luó wáng [ yan luo wang]
繁体 閻羅王
注音 一ㄢˊ ㄌㄨㄛˊ ㄨㄤ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阎罗王 Yánluówáng

(1) 同“阎罗”(1)

Pluto,king of Hell

词语解释

  1. 同“ 阎罗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临命终时,方言今我欲得修善。狱卒将去付 阎罗王 ,虽欲修善,亦无所及已。”《隋书·韩擒虎传》:“生为上柱国,死作 阎罗王 ,斯亦足矣。”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 阎罗王 ,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引证解释

⒈ 同“阎罗”。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临命终时,方言今我欲得修善。狱卒将去付阎罗王,虽欲修善,亦无所及已。”
《隋书·韩擒虎传》:“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阎罗王的国语词典

地狱中的鬼王。参见「阎罗」条。

阎罗王的网络释义

阎罗王 (地府第五殿之主)

  • 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 十殿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 阎罗王造句

    一书生死法帖,拘魂拿魄,阎王要你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铁面无私的阎罗王,公正明理,赏善罚恶。
    你不知道自己多利害,你的笔是刀笔,你的墨水等于死水,你的纸赛得阎罗王出的拘票。
    我罗琨行为端正,作事光明磊落,不为暗室欺心,顶天立地,何惧之有;你阎罗王自不公正,反怪他人谤毁,是何道理!
    听着阎罗王的解释,我特别注意了一下铁驴背后的那根如拇指粗细的尖铁,只见上面血迹斑斑,而且两旁的行刑小鬼又都是那么的丑不勘言。
    有人怀疑:是否有阎罗王和无常鬼?这要看你能否不死?你能不死,就没有无常鬼。你若觉得很有把握,不受果报,那就没有阎罗王。宣化上人。
    第五殿阎罗王据说是铁面无私的包公包大人,由于包公公正廉明、执法如山,阴天子批准他日间断阳,夜间断阴。
    做完这一切,阎罗王有些疲惫,说话也是低声细语,整个人都好像苍老了许多。
    不过阎罗王并非一味罚恶,由於目莲救母的孝行,让他决定每年农历七月让无主孤魂放暑假,享受难得的自由与祭品。
    我肯定打不过阎罗王。富坚义博。
    孤独傲雪巧妙地让过了黑面神,然後侧转一百八十度,双掌先後朝著阎罗王的背心驰去。
    那太师是阎罗王殿下第一权臣,平日靠托了阎王势,作威作福,卖官鬻音玉,卖爵,无所不为的。
    阎罗王,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第五殿。
    望乡台,是阎罗王动恻隐之心,为投胎鬼魂修建,构造极为奇异,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只有一条石级小路外,周围竟然全是刀山剑树,十分险峻。
    第五殿,阎罗王,十殿阎王之首,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此时期,地藏信仰与十王信仰汇集在一起构成了地藏十王组合式的信仰和图卷,为此后阎罗王形象的主要存在形式。
    他话音一落,第一个行动的就是阎罗王,他的身体如同闪电般冲了过来,右手做剑指,带起三道寒光,正是追魂剑法中的追魂夺魄。
    此鬼是阎罗王手下专门劈山开路,斩关夺隘的一员猛鬼将,不仅有着高大而结实的体型,而且力大无比,所执大刀,有下余斤之重,刀劈之处,火星飞溅,山崩地裂。
    那阎罗王也不过是鬼做的,手下也有一班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相帮着筑个酆音丰都地名城,在阴山背后做了国都,住在里头称孤道寡,不在话下。
    五殿阎罗王,另设十六个小地狱,本来他是位居第一殿,但他总是可怜那些含冤而死的人,然后让那些鬼魂还阳伸雪,所以才会被降调到第五殿。
    真是恼火,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了,还你推我让的,在推来让去的我看直接到阎罗王面前去推让谁先投胎吧。

    汉字详情

    yán [yan]
    部首: 321
    笔画: 11
    五笔: UQV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SNHX
    四角: 37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臽( xiàn)声。本义:内巷内的门,亦指里巷)

    (2) 同本义

    閻,里中门也。——《说文》

    隐于穷阎漏屋。——《荀子·儒效》。注:“里门也。”

    兴于闾阎。——《汉书·循吏传》注

    便旋闾阎。——张衡《西京赋》。注:“里中门曰阎。”

    (3) 又如:阎闾(里巷内外的门);阎术(里巷);阎亲(乡亲)

    (4) 姓

    英文翻译

    village gat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宋本广韵

    luó [luo]
    部首: 520
    笔画: 8
    五笔: L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LNI
    四角: 6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 ),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2) 同本义

    罗,以丝罟鸟也。——《说文》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诗·王风·兔爰》

    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韩非子·难三》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曹植《野田黄雀行》

    (3) 又如:罗尉(捕鸟的网);罗落(截捕禽兽的用具);罗弋(捕鸟的工具)

    (4) 轻软的丝织品

    遍身罗绮。——宋· 张俞《蚕妇》

    湿罗幕。——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红罗复斗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晚成单罗纱。

    (6) 又如:罗绮(罗与绮皆为丝织品,这里指衣着高贵华丽的人);罗衾(绸被);罗衫(古人夏季时所穿的丝织衣衫;质料柔软轻爽);罗巾(丝制手巾);罗帕(丝织方巾);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罗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罗带(丝织的衣带)

    (7) 一种细密的筛子 。如:罗床(筛面用的一种器具);绢罗,铜丝罗

    (8) 罗马尼亚的简称

    (9) 姓

    动词

    (1) 用网捕捉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小雅·鸳鸯》

    (2) 又如:罗雀(设网来捕雀,比喻门庭冷落);罗毕(用网捕鸟);罗雀掘鼠(粮尽而张网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饥)

    (3) 排列;广布

    族布而罗生。——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桃李罗堂前。——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又如:罗落(罗列部署 );罗落境界(分布驻扎于边境);罗天结角(布下天罗地网)

    (5) 收罗;招集,收集

    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庄子·天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罗斋(指聚集等待他人雇请的工匠、僧道);罗弋(网罗);罗取(搜罗求取);罗捕(搜索捕捉);罗搜(到处搜索)

    (7) 包罗 。如:罗括(包括,包罗);罗居(周围的邻居)

    (8) 约束,防范 。如:罗守(环绕守护);罗峙(环绕屹立);罗禁(包围禁闭);罗骑(巡行的骑卫)

    (9) 阻止;遮拦 。如:罗伞(仪仗行列中的伞盖);罗闉(古时军营周围的宵禁设施)

    (10) 经过筛具或滤网、有网眼的织物筛下来 。如:罗面;罗和(对磨面工人的称呼)

    量词

    英文gross的省音译。十二打为一罗

    英文翻译

    net for catching birds; gauze

    方言集汇

    ◎ 粤语:lo4
    ◎ 潮州话:lo5

    宋本广韵

    wáng,wàng [wang]
    部首: 436
    笔画: 4
    五笔: GG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
    四角: 10104

    详细解释

    wáng

    名词

    (1) (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

    (2)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 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 汉有天下,因 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王公(天子与诸侯;泛指达官贵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宫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车(王之车乘)

    (4) 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越王勾践栖于 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请勾践女女于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王人(国君);王女(古时封王者之女);王吏(天子或国君的官吏);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王政(国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于皇后)

    (6)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西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8) 朝廷 。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王务(朝廷的公事);王机(朝廷的政事);王体(朝廷的大政方针)

    (9) 王朝 。如:王轨(王朝的秩序、制度);王制(王朝的制度);王灵(王朝的威德)

    (10) 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王久不至。——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擒贼先擒王;乐器之王;拜他为王

    (12) 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尔雅》

    (13) 统治者,主宰者 。如:王化(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职官)

    (14) 冠军 。如:拳王

    (15) 姓

    (16) 另见 wàng

    wàng

    动词

    (1)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

    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秦地可尽王。

    沛公为 汉王,王 巴、 蜀。——《史记·留侯世家》

    (2) 作皇帝,称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

    周不法 商, 夏不法 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3) 胜过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

    (4) 另见 wáng

    英文翻译

    king, ruler; royal;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wong6
    ◎ 客家话:[陆丰腔] wong3 [客英字典] vong2 [海陆丰腔] wong2 [宝安腔] wong2 [台湾四县腔] wong2 [梅县腔] wong2 wong5 [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客语拼音字汇] ong2 vong2
    ◎ 潮州话:uang5(uâng) <姓>hêng5(h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雨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ĭwaŋyang/hv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