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子

niè zi [nie zi]
繁体 鑷子
注音 ㄋ一ㄝˋ ㄗ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镊子 nièzi

(1) 一种用于摘、持或操作的小钳形工具(如拔毛或夹持钟表零件)

tweezers

词语解释

  1. 拔除毛发或夹取细物的用具。一般用金属制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葅绿》:“若有麤毛,镊子拔除,柔毛则剔之。” 谌容 《人到中年》十四:“她一边从 姜亚芬 手中接过适时递过来的剪子、镊子和各种特殊用处的手术针,一边细声细语地同小病人说着话。”

引证解释

⒈ 拔除毛发或夹取细物的用具。一般用金属制成。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葅绿》:“若有麤毛,镊子拔除,柔毛则剔之。”
谌容《人到中年》十四:“她一边从姜亚芬手中接过适时递过来的剪子、镊子和各种特殊用处的手术针,一边细声细语地同小病人说着话。”

镊子的国语词典

用来夹取细小物品或拔除毛发的器具。一般以金属或竹子制成。

镊子的网络释义

镊子

  • 镊子(niè zī)是用于夹取块状药品、金属颗粒、毛发、细刺及其他细小东西的取用的一种工具。也可用于手机维修,用它夹持导线、元件及集成电路引脚等。
  • 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镊子,一般要准备直头、平头、弯头镊子各一把。化学中使用的镊子不可使其加热,不可夹酸性药品 ,用完后必须使其保持清洁。
  • 2014年03月04日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镊子,可夹起单个病毒或分子。
  • 镊子造句

    正规医疗单位牙科使用的口镜、镊子都是一次性的。
    就在他给两人戴手铐时,其中一名嫌疑人激烈反抗,手持镊子反手直刺曾工夫的脖子,曾工夫猛地一拳挡过去,镊子划过脖子,留下一道清晰的血痕。
    要除掉体毛,用小镊子、拔毛蜡、剃毛器这些都是安全的。
    尤其是一些小的用品,如火柴、药匙、玻璃棒、纸槽、镊子等,避免实验时出现被动的局面。
    曾树仁一边笑着说,一边拿出一些工具,像耳刀、镊子还有一些自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为老人掏耳朵。
    除了一人一牙钻及时消毒、医生手套一人一换,医院还为每位病人准备了一套包括口镜、镊子、探针在内的一次性治疗器械。
    我选用了一些珍珠球提亮边缘,然后用镊子将糖屑一粒粒摆上去。
    在中山大厦门口,一位环卫工阿姨正踩着保洁车,拿着镊子拾垃圾,施鸿鉴第一个冲了过去,可冲到阿姨面前,他又害起羞来。
    使用镊子将外侧下眼睑同眼球分离以便暴露外眦肌腱。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牙科综合治疗椅三台,台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一台,拔牙钳、探针、镊子、口镜等各十余把。
    一个二尺半长的大镊子,可以使环卫工人做到看到垃圾不下车,只用大镊子一夹,就能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内。
    每蒸几分钟,老师傅就取出经卷,用针或镊子慢慢地将其表层松软的部分一点点挑开,直到挑不动了,再放入笼屉蒸。
    无影灯下,是宝宝、贝贝紧紧相连的腹部,陈进军简短地吩咐“准备好,镊子、电刀……”手术开始了。
    衣襟前挂有金或银制的装饰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镊子等。
    常用的器具只是用清水清洗,甚至卫生部门规定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口镜、镊子等都在长期重复使用。
    他从旁边拿起消毒好的镊子和小钳,然后分开秦川后背上的弹孔,鲜血顿时不要钱地往外流,吓得钱娇脸色苍白,忍不住背过头去。
    夹子、镊子是比较好用的工具,但人多工具少,有人就用自家的勺子甚至火筷子挖。
    在市民弯腰选菜或双手推车时,扒手会悄悄从后面贴近,用镊子将财物夹走。
    外科医生的晚餐…吃饭要用如注射器,镊子和解剖刀这类餐具。
    涤沦织物点燃后燃烧很慢,在离开火源时通常会自行熄灭。我们简单地用消过毒的镊子从裂开的内果皮中取出种子。

    汉字详情

    niè [nie]
    部首: 506
    笔画: 15
    五笔: QBCC
    五行:
    仓颉: OPSJE
    四角: 81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镊子

    镊,摄取发也。——《释名·释首饰》

    愿戢子之手,摄子之镊。——晋· 左思《白发赋》

    (2) 古簪端垂锦

    后床帷陈设故旧,钗镊十余枚。——《南齐书》

    动词

    夹出或拔出 。如:镊白(拔除白发);镊鬓(拔除鬓角上的白发);镊挦(用镊子拔除);镊胡子

    英文翻译

    tweezers, forceps, pincers

    方言集汇

    ◎ 粤语:nip6

    宋本广韵

    [zi]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BB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D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

    镊子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