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

kǎi jiǎ [kai jia]
繁体 鎧甲
注音 ㄎㄞˇ ㄐ一ㄚˇ

词语释义

铠甲 kǎijiǎ

(1) 中世纪通常在战斗中穿戴的金属护身服

armor

词语解释

  1. 古代作战时的护身服装,用金属片或皮革制成。

    《韩非子·五蠹》:“ 共工 之战,铁銛短者及乎敌,鎧甲不坚者伤乎体。” 唐 柳宗元 《禡牙文》:“鏃刃锋鍔,毕集于兇躬,鎧甲干盾,咸完於义驱。”《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器仗鎧甲,任意取办。” 冰心 《姑姑·分》:“我的身上,是我的铠甲,我要到社会的战场上,同人家争饭吃呀!”

  2. 泛指武器装备。

    《后汉书·袁谭传》:“我鎧甲不精,故前为 曹操 所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作战时的护身服装,用金属片或皮革制成。

《韩非子·五蠹》:“共工之战,铁銛短者及乎敌,鎧甲不坚者伤乎体。”
唐柳宗元《禡牙文》:“鏃刃锋鍔,毕集于兇躬,鎧甲干盾,咸完於义驱。”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器仗鎧甲,任意取办。”
冰心《姑姑·分》:“我的身上,是我的铠甲,我要到社会的战场上,同人家争饭吃呀!”

⒉ 泛指武器装备。

《后汉书·袁谭传》:“我鎧甲不精,故前为曹操所败。”

铠甲的国语词典

古代的战服。多用金属片缀成,以扺御兵器穿刺。

铠甲的网络释义

铠甲 (特摄片《铠甲勇士》系列里的战斗道具)

  • 铠甲勇士是指国产特摄剧《铠甲勇士》系列中为保护地球合体铠甲与邪恶力量进行战斗的铠甲召唤人的总称。
  • 铠甲为铠甲勇士战斗时的战斗道具。
  • 铠甲 (汉语词汇)

  • 铠甲,汉语词汇。
  • 拼音:kǎi jiǎ
  • 释义:1、古代作战时的护身服装,用金属片或皮革制成。2、泛指武器装备。
  • 铠甲造句

    谷底传来一声怒喝,吼声声势如虹,一股绝强气息铺天盖地的涌出,一个身材高大,身披铠甲,浑身笼罩在云雾之中的男子冲天而起,气冲霄汉,直奔东方瑛而去。
    他的部属仅有七百多人,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
    他身材不高却是长像雄蛮,满面横肉,铁茬乱须,身穿一副红色的铠甲,便如同小一号的寺庙四大天王般模样。
    还没等天过正午,三套铠甲已经都找到了买主,来的稍迟一些的客人,只能站在铺子里扼腕长叹。
    透过它那披满“铠甲”的饱满身躯我仿佛看到了它的全身都蕴藏了一种难以估计的力量。是的,它那充满旺盛生命力的饱满身躯已向大地宣告:它将迎着风雨,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决斗者不能穿任何铠甲,只能希一条裹腰布。
    而且整付铠甲并不重,陈克复感觉了一下,估计也就是四十斤左右。
    恐怖的音波瞬间笼罩了二十名城卫军,失去了固金铠甲的保护,城卫军们防御力下降。
    幸好,李磐的身上,有遮蔽法帖幻化的铠甲保护,没有受伤,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磐只有牢牢地护卫着自己的小白脸儿,拨打着可能袭击来的木杵。
    男子自来红的国字方脸,无须,浓眉大眼,肉鼻阔口,虽未着铠甲,一身淡蓝色便装,仅从坐姿谈吐就可知此人是戎马生涯的一方将领。
    我们首先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鳄鱼,它身匹铠甲,眼睛哧溜哧溜地转,时不时张张嘴巴,露出锋利的牙齿,好像在说:“我可是世界上凶猛最凶猛的动物了!你们可不要惹火我了!”。
    护腿甲为防护大腿前部而穿戴的铠甲。
    军士们便排队领取腰牌后,领取武器装备军衣,每人发给发给规定的铠甲头盔,一套军用胖袄,战鞋,军裤,军士裘帽。
    瞧!我家那窗台上的芦荟。它披着翠绿色的带着尖刺的外衣,长长的“叶子”慢慢向外伸接着把营养运到芦荟的最上面,哪里有一些还未伸展的刚冒芽的小芦荟。穿着带刺的铠甲显得威风凛凛神气极了!
    同时,其配备了顶级神兵霸王青龙戟、顶级宝马‘乌骓’、顶级铠甲狻猊吞金甲……
    从校场内冲出一队禁卫军,军风凛凛,都是全身的铠甲,煞气逼人。
    借助铠甲的力量,黎沨轻易做到能够在黑暗里视物犹如白昼,视线从左手转移到凌夷的身上,黎沨紧盯着凌夷双眼,这双蓝色的眼眸里的最后一丝惊恐消散,化为一具尸体。
    你不消弄鬼妆幺得,动不动摆出一副小媳妇相儿,今天说破天我也得走,用得着披铠甲、戴面具的演戏,还没落到放个屁都有人管的地步!
    能挡则行,人不怕死,只畏奇行,斯是巨人,惟吾德生,巨人破露丝,血色入城中,巨型有六十,铠甲有十五,可以冒蒸气,破城墙。
    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汉字详情

    kǎi [kai]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M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USU
    四角: 82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豈声。本义:用以护身的铠甲战衣)同本义(用金属薄片缀成)

    铠,甲也。——《说文》。段注:“古曰甲, 汉人曰铠。”

    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金,谓之铠。——《周礼·考士记》疏

    禁民不得挟弩铠。——《汉书·王莽传》

    其铠胄精良。——《新唐书·吐蕃传》

    铠胄皆镔铁。——《阎典史传》

    (2) 又如:铠马(铠甲和战马。披有铠甲的战马。也称“铁马”);铠骑(穿铠甲的骑兵);铠胄(铠甲和头盔);铠袄(铠甲袍袄)

    英文翻译

    armor, chain mail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潮州话:kai2

    宋本广韵

    jiǎ [jia]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HN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L
    四角: 6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狎入聲開口二等krap/keap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