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

jiǎ zhòu [jia zhou]
繁体 甲冑
注音 ㄐ一ㄚˇ ㄓㄡ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甲胄 jiǎzhòu

(1) 盔甲衣胄

躬擐甲胄。——《左伟·成公十三年》
甲胄之士
armor

词语解释

  1. 铠甲和头盔。

    《易·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书·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孔 传:“甲,鎧;胄,兜鍪也。”《汉书·王莽传上》:“甲胄一具,秬鬯二卣。”《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字的两旁,上下排列一些泥塑的历史上的名人,文戴纱帽,武披甲胄。”

  2. 泛指兵器。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任甲胄於忠信,施干櫓於礼义。去彼取此,息南征北伐之劳;小往大来,变东作西成之器。”

  3. 披甲戴盔。

    《礼记·表记》:“是故君子衰絰则有哀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国语·晋语三》:“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旧唐书·刘玄佐传》:“明晨,衙兵皆甲胄,拥 士寧 登重榻。”

  4. 指战争。

    清 赵翼 《偶书所见》诗:“小则兴讼狱,大则兴甲胄。”

引证解释

⒈ 铠甲和头盔。

《易·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
《书·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孔传:“甲,鎧;胄,兜鍪也。”
《汉书·王莽传上》:“甲胄一具,秬鬯二卣。”
《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字的两旁,上下排列一些泥塑的历史上的名人,文戴纱帽,武披甲胄。”

⒉ 泛指兵器。

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任甲胄於忠信,施干櫓於礼义。去彼取此,息南征北伐之劳;小往大来,变东作西成之器。”

⒊ 披甲戴盔。

《礼记·表记》:“是故君子衰絰则有哀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
《国语·晋语三》:“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
《旧唐书·刘玄佐传》:“明晨,衙兵皆甲胄,拥士寧登重榻。”

⒋ 指战争。

清赵翼《偶书所见》诗:“小则兴讼狱,大则兴甲胄。”

甲胄的国语词典

铠甲和头盔。

甲胄的网络释义

甲胄

  • 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的打击。
  • 中国传统甲胄发展具有中国特有的历史特色,自唐宋发展到顶峰时期。
  • 甲胄造句

    影片中的主角穿着中古时代的甲胄。
    蟹豸倚赖铜甲胄,大虫生风多野岫。
    乙巳,躬擐甲胄,四面疾攻,一鼓拔之,生擒王琳、王贵显、卢潜及扶风王可硃浑道裕、尚书左丞李騊駼送建康。
    朕自先朝肃将天威,抚军朔方,殆将十年,亲御甲胄,力战却敌者屡矣。
    这尘色立眉瞪眼,面目凶悍,身披甲胄,手持齐眉棍棒,好不威猛。
    突然,只闻大殿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接着,一队甲胄鲜明的士兵一拥而入,凭借人多势众,迅速将一干禁卫制服。
    口含天宪万道臣,率土之滨仙佛顺,众生替我披甲胄,我为众生闭幽冥。
    几个副官正在帮助他穿上一副沉重的钢铁制全身甲胄,这套甲胄由由护盖身体的甲和护盖头部的胄组成,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部分要害还加钢。
    这位永宁参将何大人年约五旬,身材不高,瘦削的脸颊,黎黑的面庞上一双眼睛极是凌厉,再配上那一身鲜明的甲胄,自有一股身居上位者不怒自威的气概。
    这批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中精选而出的珍品种类齐全、工艺精湛,体现出俄罗斯皇家兵械、火器和甲胄装饰的高度艺术性。
    “复活”的藤甲胄确实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神奇,不过它究竟是否与历史传说中的藤甲兵一脉相承,几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答案。
    妖月幻刃刺入战士玩家的甲胄里,蹦跳出一个爽心悦目的数字,暴击!看的我灰常的开心,一下子就把那个玩家给秒掉了半管多的气血。
    如果卡是武器,甲胄,物品,请将卡放到进行区,你英雄卡片的旁边。
    白色光芒中站着山一样魁伟的骏马,它披着金属错花的沉重甲胄,白色毛皮上流淌着晶石般的辉光,八条雄壮的马腿就像是轮式起重机用来稳定车身的支架。它用暗金色的马掌扣着地面,坚硬的路面被它翻开一个又一个的伤口。马脸上带着面具每次雷鸣般地嘶叫之后,从面具上的金属鼻孔里喷出电光的细屑。
    诸位,兵不在多,而在精,四千甲胄,我保证,诸位必定可以此建立殊勋,名扬海内。
    隆隆的马蹄声依旧响彻在官道上,借着明亮的,依稀可以看清楚他们身上的黑色甲胄。
    他的全身上下,已经是一袭甲胄戎衣。
    到处是甲胄鲜明的士兵,各路将领威风凛凛的来往,杏黄旗金龙招展,探马蓝旗来去匆匆,没见过这么大场面,哥几个包括蓝熙书有点儿晕场,特别是葛大,眼睛都不够使得了。
    甲胄鼠死了,有了一个魔物的尸体能够用来赚取肥料值的天肖并不急得将甲胄鼠的尸体转换成肥料值,而是看了看自己的手掌。
    它的头形状通常像盔甲,有些种类的变色龙还会从多鳞的甲胄长出角状的结构来呢。

    汉字详情

    jiǎ [jia]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HN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L
    四角: 6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狎入聲開口二等krap/keapkap
    zhòu [zhou]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WB
    四角: 5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胄”古有两个字。小篆字形从肉,由声。本义:头盔)

    (2) 同本义

    胄,兜鍪也。从月,由声。——《说文》

    离为甲胄。——《易·说卦》

    惟甲胄起戎。——《书·伪说命》

    贝胄朱綅。——《诗·鲁颂·閟宫》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冠軸(胄)带剑。——《荀子·议兵》

    铠胄皆镔铁。——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甲胄

    (4) 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 徐州。——《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帝室之胄。——《三国志·诸葛亮传》

    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5) 又如:胄子(帝王或贵族的长子);胄监(国子监);胄阀(家世门第)

    (6) 泛指世系

    岂孤人之能胄。——《遂志赋》

    英文翻译

    helmet, headpiece; descendant

    方言集汇

    ◎ 粤语:za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u5 diu3 [宝安腔] ciu3 [海陆丰腔] ciu6 diu3 [客英字典] ciu5 (diu3) [梅县腔] c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祐去聲開口三等driuh/diowɖʰ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