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

qiān bǐ [ qian bi]
繁体 鉛筆
注音 ㄑ一ㄢ ㄅ一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铅笔 qiānbǐ

(1) 内有涂写物质芯子的木杆,一端露出削尖的芯子,另一端常有橡皮

pencil

词语解释

  1. 指蘸铅粉涂改错字之笔。

    《东观汉记·曹褒传》:“寝则怀铅笔,行则诵文书。”《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大宰碑启>》:“人蓄油素,家怀铅笔。” 李周翰 注:“油素,绢也;铅,粉笔也,所以理书也。” 宋 宋祁 《自讼》诗:“铅笔用多毛秃落,鬢髯愁罢雪纷垂。”

  2. 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做笔芯的笔。

    《恨海》第七回:“那洋人便在衣袋里取出洋纸铅笔,画了许多洋字。”

引证解释

⒈ 指蘸铅粉涂改错字之笔。

《东观汉记·曹褒传》:“寝则怀铅笔,行则诵文书。”
《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大宰碑启>》:“人蓄油素,家怀铅笔。”
李周翰注:“油素,绢也;铅,粉笔也,所以理书也。”
宋宋祁《自讼》诗:“铅笔用多毛秃落,鬢髯愁罢雪纷垂。”

⒉ 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做笔芯的笔。

《恨海》第七回:“那洋人便在衣袋里取出洋纸铅笔,画了许多洋字。”

铅笔的国语词典

铅粉做成的笔,用来涂改绢帛或纸上的错字。

铅笔的网络释义

铅笔 (用于书写的笔类)

  • 铅笔(Pencil),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绘画素描的铅笔分为诸多类型,它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石墨、木制笔杆、带帽铅笔;另外,它的颜色有红白、黑白、黄黑等条纹,
  • 铅笔造句

    一时间,教室里无声无息,静得连一枝铅笔掉到地上都能听到。
    我先拿铅笔画天安门,再画国旗。
    这支铅笔不是你的,而是我的。
    那是一个瘦得像铅笔似的老人,就那样佝偻着身子,把脑袋埋在瘦骨嶙峋的膝盖上,他面前的火堆,已经快要熄灭了。
    小红的铅笔丢了,我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借给他。
    这支铅笔不是小王的,而是我的。
    这支铅笔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
    他俩同桌,常为借铅笔、用橡皮等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事吵闹,真不应该!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无非是想写些什么送给你,不知不觉,我的心不见了,纸上却出现了我的心。
    用姐姐寄来的钱买铅笔盒、作业本和书包,还绰绰有余。
    谁能说卷笔刀不是用来削铅笔的。
    今天的雨真大,像豆子一样大,像铅笔一样粗。
    我有一支带着粉红的帽子的铅笔,他还有一身绿色的衣服呢。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到,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往返回,无非是想写些什么送给你,人不知鬼不觉,我的心不见了,纸上却呈现了我的心。
    火堆里全是铅笔,我的脑袋都快炸了。
    我最喜欢铅笔了,觉得用铅笔在纸上写字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兴奋感。
    今天在地摊上买的这个铅笔盒,回来发现是个假冒货,才知道自己上了花言巧语的当。
    花丛里百花齐放,有的花像娇艳的女子,有的花像笔直的铅笔,还有的花像幼小的树苗。
    春天了,今天放学回家,回到书房桌子上摆放着铅笔和橡皮,阳台上放着花盆,花盆里的花等都活了。
    小红的铅笔丢了,我还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借给他。

    汉字详情

    qiān,yán [qian,yan]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MK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HNR
    四角: 87761

    详细解释

    qiān

    名词

    (1) 青金

    铅,青石也。——《说文》

    铅松怪石。——《书·禹贡》

    或髡钳以鈆杵舂。——《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唐·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2) 古时也指锡类

    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一种重而柔软、有延展性、可塑性而没有弹性的二价或四价的金属元素,元素符号Pb。原子序数82,刚切割时呈蓝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很快失去光泽而变暗灰色,它大多以化合状态存在

    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汉· 贾谊《吊屈原赋》

    (4) 又如:铅刀(铅制的刀,不够锋利。比喻才力微薄,有鄙视或自谦之意);铅汞(古代炼丹家以铅和汞来提炼药物,服食可以长寿,因此称炼丹为铅汞)

    (5) 铅粉

    (6) 用以搽脸的化妆品。系铅白与香料等汇制而成。如:铅黛(铅粉和黛墨);铅白(铅粉);铅霜(化妆用的铅粉)

    (7) 古时用以点校书文或绘画的颜料

    寝则怀铅笔,行则诵文书。——《东观汉记》

    (8) 用墨铅(石墨)或加入带颜料的粘土做的笔心 。如:铅椠家(铅指铅笔粉。椠指木板。铅椠为古代的书写工具,故引为著作家);铅椠竖儒(指才能差,毫无识见的儒生;也用作自谦之辞);铅条(自动铅笔的笔芯)

    (9) 另见 yán

    yán

    动词

    通“沿”。遵循,因袭

    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荀子·礼论》。杨??注:“铅与沿同,循也。”

    yán

    名词

    (1) 姓

    铅氏,《华阳国志》云:“江州官族有铅氏。”——《姓氏寻源》

    (2) 铅山( Yánshān),县名,在江西省

    (3) 另见 qiān

    英文翻译

    lea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潮州话:ing5(îng)[揭阳]êng5[潮阳]iang5

    宋本广韵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