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砭

zhēn biān [ zhen bian]
繁体 針砭
注音 ㄓㄣ ㄅ一ㄢ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针砭 zhēnbiān

(1) 古代的一种针刺疗法,现已失传。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

an ancient form of acupuncture

(2) 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时时苦语见针砭,邂逅天涯得三益。——范成大《晞真阁留别方道士》
针砭时弊
point out sb.'s errors and offer salutary advice

词语解释

  1. 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病。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 清 孙枝蔚 《自号浊翁因赋》:“此疾何时瘳,难施鍼砭术。” 张弦 《记忆》:“如果说,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癣疥之患,不就发生于你 秦慕平 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病。

宋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宋周密《齐东野语·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
清孙枝蔚《自号浊翁因赋》:“此疾何时瘳,难施鍼砭术。”
张弦《记忆》:“如果说,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癣疥之患,不就发生于你秦慕平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

针砭的国语词典

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治疗方法。宋.祖士衡《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也作「针砭」。

针砭的网络释义

针砭

  • 针砭,读音zhēn biān,砭是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使用方法已失传。“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针“贬”是错误的说法。出自祖士衡《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 针砭造句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内容。
    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广义校雠学的理论主张与实践经验,很有针砭作用和启迪价值。
    他开始更加自觉的将文字视作针砭时弊的武器。
    作为一名当代作家,他将主要精力放在针砭时弊上.
    关于针砭时弊的内容都是在爱国的框架内写出的。
    卓别林因演出针砭时弊的电影而成为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对象。
    指教谈不上,方才师弟一篇赋文针砭时弊,嘉佩服。
    里面融入了针砭时弊的冷笑话,使书与时代精神俱进。
    国外选篇统统针砭时弊国内选段全是歌舞升平。
    我们不仅要关注底层,针砭时弊,还要为这座城市的发展鼓与呼。
    字,平时最好针砭时弊,藏否人物,因此朋辈中人皆戏呼他“五口先生”。
    由于他敢作敢当,针砭时弊,受到当权者的猜忌。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王勃的大多数作品表达了他的情感以及只想,还有一些是针砭时弊的.
    他们的目光盯在生活的病兆、人性的缺欠与社会的痼疾,然后痛下针砭。
    之后不胆怯,还从容应对,仍继续针砭时弊,就更了不起了。
    蓝兰的话,果然是针砭时弊,一语中的。
    至上,以及当代教育的现状做了针砭时弊的讽刺和批评。

    汉字详情

    zhēn [zhen]
    部首: 506
    笔画: 7
    五笔: QF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J
    四角: 847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2) 同本义

    (3) 缝缀衣物的用具。也叫“引线”

    鍼,所以缝也。——《说文》。字亦作针。

    挫鍼治繲,足以糊口。——《庄子·人间世》

    若当针,不过一二处。——《三国志·华陀传》

    月小看针暗,云开见缕明。——陈叔宝《七夕宴玄圃诗》

    (4) 又如:针头线脑(做针线活的零碎物件);针巧(针线的工夫精巧);针缕(即“针线”。也作“鍼缕”、“鍼镂”);针关(针孔);针颖(针尖);针头(针尖。借指绣针);针锋(针尖);针帖(插针用的线板);针虱(针马虱。比喻细微之物);针尖不倒(指手不停针);针衣(藏针用的带)

    (5) 医疗用具。用石或金属做成

    鍼石运乎手爪。——《后汉书·文苑赵壹传》

    (6) 又如:针石(用以治病的石针);针艾(即针灸);针膏(针饵。针灸和药物);针剂(针灸和药剂)

    (7) 针状的东西。如:针芒(针尖。比喻细微。也作“鍼芒”);针水(稻种发芽后其芽露出水面);针列(密集如细针排列)

    (8) 刻度盘上的指针 。如:时针,分针,秒针;针路(罗盘针指的航路)

    (9) 缝衣服、编织时,针穿布的一下 。如:在袜子上缝两针;织漏一针;伤口缝了四针

    动词

    (1) 缝

    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唐· 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2) 又如:针线娘(替富人做针线活儿的妇女);针黹(缝纫、刺绣等针线活儿);针指(缝纫、刺线之类的针线活计);针姑(制衣之神);针女(缝纫女工);针匠(裁缝);针纫(缝纫);针妇(俗名纺织娘。即络纬);针绝(绝妙的缝纫、刺绣手艺);针缀(缝纫)

    (3) 刺

    鍼,刺也。——《广雅》

    针之立死。——《物类相感志》

    (4) 又如:针笔匠(在人身上刺画花纹的技师);针史(唐末无赖之徒于身上刺字,录入文字或记经历,称为“针史”);针绣(刺绣)

    (5) 以针刺治病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鬲,随手而差。——《三国志》

    (6) 又如:针治(针灸治病);针科(针灸科);针师(针灸医师)

    英文翻译

    needle; pin; tack; acupunc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zam1

    宋本广韵

    biān [bian]
    部首: 517
    笔画: 9
    五笔: DTPY
    五行:
    仓颉: MRHIO
    四角: 126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石,乏声。本义:治病刺穴的石针)

    (2) 同本义

    砭,以石刺病也。——《说文》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素问·异法方宜论》

    (3) 又如:砭割(用石针治病。比喻忍痛除恶)

    (4) ∶曲流凹岸由于水流拥挤而发生侵蚀的地点

    (5) 〈方〉∶山坡

    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柳青《铜墙铁壁》

    动词

    (1)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后用金属针以治病,也称“砭”

    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2) 又如:砭磨(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砭熨(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指救治病痛)

    (3) 救治

    士病吾能砭。——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

    (4) 又如:砭俗(救治庸俗)

    (5) 刺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欧阳修《秋声赋》

    (6) 又如:砭骨

    英文翻译

    stone probe; pierce; couns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en1 [海陆丰腔] bien1 bien3 [梅县腔] bien1 bien5 [台湾四县腔] bien1 bien3 [宝安腔] ben1 b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府廉鹽B平聲開口三等鹽Bpĭɛmpiem/py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