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 注:“杜 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赐鏚鉞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斧鉞”。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一种斧样的兵器 。如:鏚钺(斧和钺)
英文翻译
axe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梅县腔] cit7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梅县腔] c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戚 | 倉歷 | 清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chek/cek | tsʰi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戉,形声。本义: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2) 同本义
戉,大斧也。——《说文》
王左杖黄戉。——《书·牧誓》。传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戉,经传皆以铖为之。”
钺,车銮声也。——《说文》。伟借为戉。
一人冕执钺。——《书·顾命》
授铖四七。——张衡《东京赋》
斧钺汤镬。——《汉书·李广苏建传》
碧汉中百十队翔鸾振羽,黄旌白钺。——《梼杌闲评——明珠缘》
(3) 又如:钺钺(车铃声。也作“哕哕”);钺斧(圆刃大斧);钺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套语。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
(4) 星名。钺星,即天枪三星,也称天钺
辛酉,月行在东井钺星南八寸。——《南齐书·天文志上》
英文翻译
broad-axe, a battle axe, halber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