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部首 --
笔画 19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总笔画19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1
统一码 93DA
仓颉 CIHF
郑码 PHAK
四角号码 83150
电码 9380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QDHT
注音 ㄑㄧ,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名〉

  1. 古代一种斧样的兵器。如:鏚钺(斧和钺)

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一种斧样的兵器 。如:鏚钺(斧和钺)

英语翻译

axe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梅县腔] cit7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chek/cektsʰiek

百度释义

古同“戚”,古代一种形似斧的兵器:“干~羽旄。”

康熙字典

鏚【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同戚。《廣韻》干鏚,斧鉞也。《左傳·昭十二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註》鏚,斧也。柲,柄也。《淮南子·本經訓》干鏚羽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戚【卷十二】【戉部】

戉也。从戉尗聲。倉歴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

(戚)戉也。大雅曰。干戈戚揚。傳云。戚、斧也。揚、鉞也。依毛傳戚小於戉。揚乃得戉名。左傳。戚鉞秬鬯。文公受之。戚鉞亦分二物。許則渾言之耳。戚之引伸之義爲促迫。而古書用戚者、俗多改爲蹙。試思親戚亦取切近爲言、非有異義也。大雅。戚戚兄弟。傳曰。戚戚、內相親也。小雅。戚戚靡所逞。箋云。戚戚、縮小之貌。其義本相通。而淺人於節南山必易其形與音矣。戚訓促迫。故又引申訓憂。小明。自詒伊戚。傳曰。戚、憂也。度古衹有戚。後乃別製慽字。从戉。尗聲。倉歴切。古音在三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