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繁体
针灸
词语释义
针灸,针灸疗法
(1) 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英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鍼灸”。 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针灸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鍼灸。”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被疾病则遽针灸。”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 道宗 在阵损足,帝亲为针灸。”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毕》:“宗气营卫,有生之常,鍼灸之外,汤药至齐。”
針灸的国语词典
一种中医疗法。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用特制的金属针,或燃烧的艾绒,刺激经脉穴道治疗疾病。也作「针灸」。
針灸的网络释义
针灸
針灸的翻译
英语: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ogiveorhav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德语:
AkupunkturundMoxibustion(S,Med)
法语:
acupunctureetmoxibustion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needle; pin; tack; acupunc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z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m1 [客语拼音字汇] zim1 [客英字典] z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宝安腔] zim1 [陆丰腔] zhim1 [梅县腔] zhim1 zhim5 [东莞腔] zi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m1 [客语拼音字汇] zim1 [客英字典] z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宝安腔] zim1 [陆丰腔] zhim1 [梅县腔] zhim1 zhim5 [东莞腔] z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斟 | 職深 | 章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tɕĭĕm | cjim/tji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久声。本义:用艾火烧灼。中医的一种疗法)
(2) 同本义
灸,灼也。——《说文》
所谓不病而灸,无忧而自默。——向秀《难养生论》
(3) 又如:灸刺(艾灸和针刺);灸客(接受灸疗的病人);灸眉(用艾炷烧灼眉头以治狂疾);灸师(以灸术治病的医师)
(4) 烧灼 。如:灸灼(烧灼);灸发(烧灼头发)
(5) 拄,支撑
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周礼》
(6) 堵塞
英文翻译
cauterize with moxa; moxibus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3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3 gui3 [东莞腔] giu5 [梅县腔] giu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3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3 gui3 [东莞腔] giu5 [梅县腔] g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久 | 舉有 | 見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kiux/kiov | k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