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救

zhèn jiù [ zhen jiu]
注音 ㄓㄣˋ ㄐ一ㄡˋ

词语释义

振救 zhènjiù

(1) 援助,挽救

to relieve those in distress; to rescue from predicament

(2) 周济,赈济

莫之振救。——· 贾谊《论积贮疏》
to relieve famine or flood victims

词语解释

  1. 亦作“ 振捄 ”。救助;拯救。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吾无专享 文 武 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全国命之所寄在此一二千万人中,其餘二万万人,虽有智勇,无能为役,此其国所以一败涂地而不可振救也。”

  2. 赈济。

    《汉书·魏相传》:“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於此,赖明詔振捄,乃得蒙更生。” 宋 苏轼 《乞免五穀力胜税钱札子》:“所得未必减於力胜,而灾伤之地,有无相通,易为振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振捄”。

⒉ 救助;拯救。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康有为《大同书》丙部:“全国命之所寄在此一二千万人中,其餘二万万人,虽有智勇,无能为役,此其国所以一败涂地而不可振救也。”

⒊ 赈济。

《汉书·魏相传》:“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於此,赖明詔振捄,乃得蒙更生。”
宋苏轼《乞免五穀力胜税钱札子》:“所得未必减於力胜,而灾伤之地,有无相通,易为振救。”

振救的国语词典

救助、周济。

振救的网络释义

振救

  • 【词目】振救
  • 【拼音】zhèn jiù
  • 【释义】亦作“振捄”。
  • 1.救助;拯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全国命之所寄在此一二千万人中,其馀二万万人,虽有智勇,无能为役,此其国所以一败涂地而不可振救也。”
  • 2.赈济。《汉书·魏相传》:“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于此,赖明诏振捄,乃得蒙更生。” 宋 苏轼 《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所得未必减于力胜,而灾伤之地,有无相通,易为振救。”
  • 汉字详情

    zhèn [zhen]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DF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MMV
    四角: 51032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 同本义

    振,举救也。——《说文》

    振,救也。——《小尔雅·广言》

    三曰振穷。——《周礼·大司徒》

    踣弊不振。——《国语·周语》

    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蛊》。

    (3)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4) 挽救;救治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6) 抖动;摇动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振衣裳。——清· 方苞《左宗毅公逸事》

    (7)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8) 举起;挥动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李陵《答苏武书》。

    (9) 又如:振羽(鼓翅);振豪(竖起的细毛)

    (10) 通“震”。震憾;震惊

    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抱朴子·行品》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后汉书·张衡传》

    (11) 又

    振声激扬。

    振之以威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13) 整治,整顿

    蹶而不复振。——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17) 消除

    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管子》。

    (18) 又如:振耻(除去耻辱);振蛊(清除积弊)

    (19) 发出;生长

    木体实而花萼振。——刘勰《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raise, excite, arouse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n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n3 [海陆丰腔] zhin3 tin1 [客英字典] zhin3 [宝安腔] zen3 [梅县腔] zhin3 [台湾四县腔] tsiin3 tin1 [陆丰腔] zhin6 [东莞腔] z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tjin
    jiù [jiu]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IYT
    五行:
    仓颉: IEOK
    四角: 489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 同本义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英文翻译

    save, rescue, relieve; help,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4 [东莞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5 [梅县腔] giu5 [陆丰腔] giu5 [台湾四县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宝安腔] g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祐去聲開口三等kĭəukiuh/k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