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儿

nà ér [nar]
繁体 那兒
注音 ㄋㄚˋ ㄦˊ
词性 代词

词语释义

1.那里。 2.那时候。 3.中篇小说。作者曹征路。

词语解释

  1. 口语。那里。

    张天翼 《丰年》一:“ 陈七 把那双浓浓的眉毛皱了起来:‘没呀,那姓 奚 的小子在那儿,不便说。’”

  2. 口语。那时候(用在“打”、“从”、“由”后面)。如:打那儿起,他每天都很用功。

引证解释

⒈ 口语。那里。

张天翼《丰年》一:“陈七把那双浓浓的眉毛皱了起来:‘没呀,那姓奚的小子在那儿,不便说。’”

⒉ 口语。那时候(用在“打”、“从”、“由”后面)。

如:打那儿起,他每天都很用功。

那儿的国语词典

何处。如:「你家住在那儿?」也作「那里」。

如:「别把东西放在那儿,容易搅混。」

那儿的网络释义

那儿 (词语)

  • 释义:
  • 1、那里
  • 例子:那儿的天气很热。
  • 2、那时候(用在‘打、从、由’后面)
  • 例子:打那儿起,他就每天早晨用半小时来锻炼身体。
  • 2.中篇小说。作者曹征路,发表于《当代》2004年第四期。小说描述的是某矿机厂工会主席“我小舅”试图阻止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失败后自杀身亡的故事。小说发表后,立即受到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一般认为,这部小说代表了新时期“左翼文学”或“工人阶级伤痕文学”的开端。
  • 那儿造句

    别在那儿痴人说梦了,你根本办不到!
    他好好地在那儿写作业,你不要去挑逗他。
    那儿有一丛低矮的灌木。
    你打伤了别人,怎么还能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儿不动?
    小莉在那儿苦思冥想了半天,仍然没有解答出那道题。
    在几十亿年前,有一片广阔的草原,那儿有许多喘急的河流,这儿是恐龙这些庞然大物的家。
    下次到你那儿聚会,轮到你当东道主了。
    那儿云集了远处来的一大群艺人。
    你才长我一岁,请不要在那儿倚老卖老,罗哩罗唆!
    那儿有几个小流氓正在跟一青年女子胡搅蛮缠。
    他不动声色,静静地坐在那儿盘算着下一步计划。
    有的山峰好像大象立在那儿。
    既然搬不动那块石头,你又何必在那儿逞强呢?
    抓紧时间干活,别在那儿东拉西扯!
    大火熊熊燃烧起来,她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
    为了一点儿小事,她在那儿磨叨了一天了。
    列车已经远去,但她还是含情脉脉地伫立在那儿,忘记了回家。
    从老师那儿,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几个人合力拉他,小明仍纹丝不动地立在那儿。
    他持久地站在那儿,什么话都没说。

    汉字详情

    nà,nǎ,nā [na]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VFBH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QNL
    四角: 17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姓

    (2) 另见 nà;nǎ

    代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 rǎn)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nuó。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2) 指示代词

    (3)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4)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6)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那两个同学都不在屋里,她独自在窗前站着

    (7) 指较远的时间、处所。如:那和天交界的地方,有一点红红的摇动的灯光…

    (8) 指前文提到的或根据上下文或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所指的某个人或物 。如:把那只猫赶出去

    (9) 表示突出强调某人、事物或语意 。如:我决不会投那家伙票的

    (10) 表示赞同之点 。如:那就是你的光荣

    连词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ā;nè;nèi;nuó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that, that one, those

    方言集汇

    ◎ 粤语:aa6 naa5 naa6 no1 no4 no5 n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o2 na3 [宝安腔] la3 | lo2 [客英字典] na3 nai5 ne5 [台湾四县腔] no2 na3 [梅县腔] mak7 man3 na3 nai5 ngai5 ne.5 lai5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3 na4 nai4 [陆丰腔] na3 [东莞腔] la3
    ◎ 潮州话:na2(náⁿ) na1(n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諾何平聲開口一等na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那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