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口

shì kǒu [ shi kou]
繁体 适口

词语释义

适合口味。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适合口味。《宋书·孔琳之传》:“所甘不过一味,而陈必方丈,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费。” 唐 杜甫 《病橘》诗:“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刺毁》:“ 丘文庄 自製饼,软腻适口。”《孽海花》第七回:“我们并不叫局,不过借他船坐坐舒服些,用他菜吃吃适口些。”

適口的国语词典

食物合于口味。

適口的网络释义

适口

  • 适口,是汉语词汇,
  • 拼音:shì kǒu
  • 释义:适合口味。
  • 出自《宋书·孔琳之传》。
  • 汉字详情

    shì,dí,zhé [shi,di,zhe]
    部首: 306
    笔画: 14
    五笔: UMDP
    仓颉: YYCB
    四角: 30302

    详细解释

    shì

    動詞

    (1) (形聲。從辵( chuò),啻( chì)聲。本義:往,到)

    (2) 同本義

    適,之也。——《説文》。段曰:“往自發、髮動言之,適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 薛。——《漢書·高帝紀》

    輟耕之壟上。——《史記·陳涉世家》

    適,往也。——《爾雅》

    民不適攸居。——《書·盤庚》

    爰其適歸。——《詩·小雅·四月》

    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

    使適四方。——《周禮·小行人》

    以適父母舅姑之所。——《禮記·内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魏風·碩鼠》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宋·  蘇、囌軾《石鍾、鐘 山記》

    (3) 又如:無所適從;何適;適秦;適遠(到遠處去);適野(前往野外)

    (4) 歸嚮

    好惡、噁不愆,民知所適,事與不濟。——《左傳·昭公十五年》

    (5) 又如:適歸(往歸;歸嚮);適道(可以一起學習,而不可以一起完成某種事業或達到某種道德境界)

    (6) 女子出嫁

    適,女子出嫁。——《玉篇》

    女年十五許,有適人之道。——《孔子家語·本命》

    女三人,長適秘書丞錢衮,余尚幼。—— 歐陽修《江鄰幾墓志銘》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玉台新咏·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已適(已嫁出);重適(改嫁)

    (8) 符合,適合

    適我願兮。——《詩·鄭風·野有蔓草》

    其風雨則不適。——《吕氏春秋·明理》

    寒暑適。——《吕氏春秋·大樂》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玉台新咏·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少無適俗韵,性本愛丘山。——晋· 陶淵明《歸園田居》

    (9) 又如:適意(順心;滿意);適志(做事合乎心意);適變(適應變化);適職(適合職分);適願(符合心願);適價(合適的價格);適足(充足適度而不過分);適例(恰當、噹的例子)

    (10) 節製 。如:適欲(節製欲望);適逸(節製淫樂)

    (11) 遇

    世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其故,以爲適遭暴亂,得奮其劍。—— 班彪《王命論》

    形容詞

    (1) 舒適,滿足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掃葉席草,酌相勞,意適往反,往往留于山上。——宋· 蘇、囌轍《武昌九曲亭記》

    (2) 又如:舒適;適身(身體感到舒適);適己(自得)

    副詞

    (1) 正好,恰好

    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于山頂之地麵。——宋· 瀋括《夢溪筆談》

    適先生奓户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適晤(恰好遇見);適逢其會;適然(恰好如此)

    (3) 偶而,偶然

    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灾,適爾。——《書·康誥》

    (4) 剛剛;方才

    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玉台新咏·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時已過午,奴輩適至。——《徐霞客游記·游黄山記》

    (5) 又如:適聆雅奏(剛才聽得所奏之高雅音樂)

    名詞

    辟領,古喪服之領。係、繋開喪服而成。一説通“積”

    負廣出于適寸。適博四寸,出于衰。——《儀禮》

    kuò

    暫無詳細釋義

    英文翻译

    match, comfortable; just

    方言集汇

    ◎ 粤语:dik1 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t7 dit7 [dui5] [台湾四县腔] siit7 dit7 dui5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sid5 zag5 [东莞腔] sit7 [客英字典] shit7 [宝安腔] sit7 | dit7 | zak7 | tit8 [梅县腔] s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施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ɕĭɛksjek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