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臣

nì chén [ ni chen]
注音 ㄋ一ˋ ㄔㄣˊ

词语释义

叛逆之臣。

词语解释

  1. 叛逆之臣。

    《孔丛子·公仪》:“逆臣制国,弗能以其众死而逃之,此罪诛之人也。”《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遂令出勑於天下,遣捉艰兇搜逆臣。” 鲁迅 《南腔北调集·偶成》:“ 张献忠 的剥人皮,不是一种骇闻么?但他之前已有一位剥了‘逆臣’ 景清 的皮的 永乐皇帝 在。”

引证解释

⒈ 叛逆之臣。

《孔丛子·公仪》:“逆臣制国,弗能以其众死而逃之,此罪诛之人也。”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遂令出勑於天下,遣捉艰兇搜逆臣。”
鲁迅《南腔北调集·偶成》:“张献忠的剥人皮,不是一种骇闻么?但他之前已有一位剥了‘逆臣’ 景清的皮的永乐皇帝在。”

逆臣的网络释义

逆臣 (汉语词汇)

  • 【词目】逆臣
  • 【拼音】nì chén
  • 【释义】叛逆之臣·
  • 【示例】
  •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今日果应吾祖之口!既不幸为逆臣之族,又不幸违先祖之训,今日死其分也,安敢逃刑耶。”
  • 逆臣造句

    我重临世界之日,诸逆臣皆当死去。
    当我重临大地之时,诸逆臣皆当死去。
    可笑又可悲的是,崇祯帝至死不悟自己中了皇太极反间计,甚至连入清后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明末大才子张岱,也在书中把袁崇焕列为明朝逆臣。
    西伯侯,潼关的故人,你却不识了,哎!逆臣贼子!
    窦宪也犹豫过,他也想过自己杀进长安抢回妹妹,可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自家食汉朝俸禄已经几世了,他不愿做那逆臣贼子,不想九泉之下无颜面对祖先。
    我国多年来与东魏交好,为了一个逆臣而将邦交舍弃,臣窃为陛下所不取。
    逆臣何能有英雄之名?江南。
    凡王之血,必以剑终,色欲,饕餮,汝必以痛,偿还僭越,贪婪,懒惰,汝必以眼,偿还狂妄,傲慢,妒忌,汝必以血,偿还背叛,我重临世界之日,诸逆臣皆当死去!江南。
    桓温心中骂到,你们司马氏不过是谋朝篡位的逆臣贼子。
    本帮郑帮主与陆大人神交已久,这一次应陆大人之请出山,专门对付逆臣贼子!
    如今天命已定,国运恒昌,谁敢有二心,臣愿提三尺铁剑将这逆臣贼子诛之。
    把这些逆臣贼子,押下去,等候发落!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否则,再这样跟着永王继续下去,不仅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是战败身死了,也永远只是个逆臣贼子。
    逆臣贼子,你与那姜尚一样,只会逞口舌之利!
    既然董卓倒行逆施,伯父正好与朝廷大臣联络,清君侧,除逆臣。
    帝星不明,逆臣乱国,蛊惑人心,万民涂炭。
    燕南天篡权夺位,辱圣上,欺压百官,罪大恶极,实在是天下人人人得而诛之的逆臣贼子。
    人民才不会在乎什么真相,只要你们守口如瓶,菲里欧就是乱臣贼子奸党逆臣!

    汉字详情

    [n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UBTP
    五行:
    仓颉: YTU
    四角: 38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屰( )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 同本义

    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说文》

    宣公如 齐逆女。——《左传·成公十四年》

    上卿逆于境。——《国语·周语上》

    楚庄王伐 郑,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宋· 苏轼《留侯论》

    晋侯逆夫人 嬴氏以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陶潜《自祭文》

    (3) 又如:逆战(迎战);逆厘(迎福纳吉);逆劳(迎劳);逆暑(迎夏。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逆视(迎视);逆送(迎送);逆女(迎接女儿归宁)

    (4) 迎击;迎战

    并力逆操。——《资治通鉴》

    (5) 又如:逆涛(顶着浪涛);逆击(迎击);逆格(迎击);逆拒(迎击,抵御)

    (6) 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

    水逆流百余里。——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7) 又如:逆电流;逆鳞(倒生的鳞片);逆向(反方向);逆溢(水倒流泛滥);逆推(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推测)

    (8) 抵触;不顺;违背

    逆节伤化,不道。——《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汉· 贾谊《治安策》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忠言逆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逆时代潮流而动;逆拂(拂逆);逆辞(违背礼数的言辞);逆意(违背尊长的心意);逆节(违背法度);逆道(违背事理);逆理(违背事理);逆负(违背辜负)

    (10) 颠倒

    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左传·文公二年》

    (11) 又如:逆毛(倒向生长的毛);逆祀(颠倒祭祀的顺序);逆折(倒向回旋);逆箭(倒插在袋中的箭)

    (12) 叛乱,谋反

    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后汉书·班超梁传》

    叔侄为逆。——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逆阉防伺。——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3) 又如:逆计(谋反的计划);逆变(变乱);逆属(叛乱者的亲属);逆孽(背叛的罪恶);逆藩(叛逆的藩邦、藩臣);逆谋(叛逆的阴谋);逆俦(逆党)

    (14) 抗拒

    故专兵一志以逆秦。——《战国策·齐策三》

    (15) 又如:逆命(抗拒命令);逆遣(拒却;辞绝);逆呵(逆拒并呵斥);逆拒(拒绝);逆斥(排斥)

    (16) 预测;揣度

    我有亲父兄,…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7) 又如:逆志(猜测其志向);逆断(预料;推测);逆臆(预料、猜想)

    (18) 退却 。如:逆窜(逃窜);逆退(后退;倒退);逆走(退走,逃走)

    (19) 回旋 。如:逆转(回旋);逆环(指回旋的水流);逆折(水流回旋的样子)

    副词

    (1) 事前,预先

    周、 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逆告(预告);逆知(预先知道);逆计(预先想到);逆诈(事先即怀疑别人会欺骗自己);逆备(预先防备);逆数(预测未来);逆睹(预见,预知)

    名词

    (1) 叛逆

    数(斥责)吕师孟叔侄为逆。——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中医指气血不和、胃气不顺等所致病症 。如:逆胪(中医病名);逆气(中医指气逆行不顺之症)

    英文翻译

    disobey, rebel; rebel, traitor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ngaa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k8 [宝安腔] ngiak8 [东莞腔] ngiak8 [客英字典] ngiak8 [台湾四县腔] ngia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g6 [陆丰腔] gniak8 [梅县腔] ngi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戟陌三開入聲開口三等ngiek/ngyakŋĭɐk
    chén [chen]
    部首: 602
    笔画: 6
    五笔: AH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LSL
    四角: 71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2) 同本义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事君不贰是谓臣。——《国语·晋语》

    臣治烦去惑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

    臣则左之。——《礼记·少仪》。注:“谓囚俘。”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御(臣妾仆御);臣宰(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

    (4) 国君所统属的众民 。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 君主制时的官吏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臣门如市(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竟像集市一样热闹);臣下(臣子。君主制时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称

    (10) 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11) 又如:臣下(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12) 对父的自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史记·高帝纪》

    (13) 对一般人的自称。表示自谦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

    动词

    (1) 役使 。如:臣虏(奴役,役使)

    (2) 臣服

    匈奴背叛不臣。——《盐铁论·本议》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战国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优(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相当于臣服)。又指为臣,作臣子。如:臣仕(为人臣而任官职);臣臣(为臣者尽为臣之道)

    英文翻译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n4
    ◎ 客家话:[东莞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tsiin2 [宝安腔] cin2 [海陆丰腔] shin2 chin2 [客英字典] chin2 sh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shin2 chin2 [陆丰腔] shin3 chin3 [客语拼音字汇] s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植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ʑĭĕnzjin

    逆臣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