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迁移

nì xiàng qiān yí [ni xiang qian yi]

词语释义

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如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先前普通心理学的理解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迁移。逆向迁移可以使原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者重构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汉字详情

[n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UBTP
五行:
仓颉: YTU
四角: 38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屰( )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 同本义

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说文》

宣公如 齐逆女。——《左传·成公十四年》

上卿逆于境。——《国语·周语上》

楚庄王伐 郑,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宋· 苏轼《留侯论》

晋侯逆夫人 嬴氏以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陶潜《自祭文》

(3) 又如:逆战(迎战);逆厘(迎福纳吉);逆劳(迎劳);逆暑(迎夏。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逆视(迎视);逆送(迎送);逆女(迎接女儿归宁)

(4) 迎击;迎战

并力逆操。——《资治通鉴》

(5) 又如:逆涛(顶着浪涛);逆击(迎击);逆格(迎击);逆拒(迎击,抵御)

(6) 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

水逆流百余里。——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7) 又如:逆电流;逆鳞(倒生的鳞片);逆向(反方向);逆溢(水倒流泛滥);逆推(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推测)

(8) 抵触;不顺;违背

逆节伤化,不道。——《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汉· 贾谊《治安策》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忠言逆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逆时代潮流而动;逆拂(拂逆);逆辞(违背礼数的言辞);逆意(违背尊长的心意);逆节(违背法度);逆道(违背事理);逆理(违背事理);逆负(违背辜负)

(10) 颠倒

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左传·文公二年》

(11) 又如:逆毛(倒向生长的毛);逆祀(颠倒祭祀的顺序);逆折(倒向回旋);逆箭(倒插在袋中的箭)

(12) 叛乱,谋反

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后汉书·班超梁传》

叔侄为逆。——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逆阉防伺。——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3) 又如:逆计(谋反的计划);逆变(变乱);逆属(叛乱者的亲属);逆孽(背叛的罪恶);逆藩(叛逆的藩邦、藩臣);逆谋(叛逆的阴谋);逆俦(逆党)

(14) 抗拒

故专兵一志以逆秦。——《战国策·齐策三》

(15) 又如:逆命(抗拒命令);逆遣(拒却;辞绝);逆呵(逆拒并呵斥);逆拒(拒绝);逆斥(排斥)

(16) 预测;揣度

我有亲父兄,…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7) 又如:逆志(猜测其志向);逆断(预料;推测);逆臆(预料、猜想)

(18) 退却 。如:逆窜(逃窜);逆退(后退;倒退);逆走(退走,逃走)

(19) 回旋 。如:逆转(回旋);逆环(指回旋的水流);逆折(水流回旋的样子)

副词

(1) 事前,预先

周、 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逆告(预告);逆知(预先知道);逆计(预先想到);逆诈(事先即怀疑别人会欺骗自己);逆备(预先防备);逆数(预测未来);逆睹(预见,预知)

名词

(1) 叛逆

数(斥责)吕师孟叔侄为逆。——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中医指气血不和、胃气不顺等所致病症 。如:逆胪(中医病名);逆气(中医指气逆行不顺之症)

英文翻译

disobey, rebel; rebel, traitor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ngaa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k8 [宝安腔] ngiak8 [东莞腔] ngiak8 [客英字典] ngiak8 [台湾四县腔] ngia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g6 [陆丰腔] gniak8 [梅县腔] ngi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戟陌三開入聲開口三等ngiek/ngyakŋĭɐk
xiàng [xia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TM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BR
四角: 2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宀( 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2) 同本义

向,北出牖也。——《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3) 泛指窗户

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齐民要术》

刮楹达鄉(向)。——《礼记·明堂位》。注:“谓夹户窗也。”

启牖鄉(向)如初。——《仪礼·士虞礼记》

(4) 方向;方位

明利害之向。——《国语·周语上》

东向驰去。——明· 魏禧《魏叔子文钞·大铁椎传》

(5) 又如:风向;反向;去向;山向;向前(犹将来)

(6) 过去,往昔

向也不恕而今也恕,向也虚而今也实。——《庄子·山水》

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导,引导,渡水。)——《吕氏春秋·察今》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便扶向路。

向吾不为斯役。(假使过去我不当这个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向察众人之议。——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向之噌吰。——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又如:向道(原以为);向年(往年)

(8) 从来,向来

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三国演义》

(9) 又如:向料(一直认为);向蒙(一贯承蒙)

(10) 刚才

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金史》

向来道边有卖饼家。——《史记·华佗传》

比向日不同。——《西厢记》

(11) 又如:向年(往年);向事(往事);向来(表示时间上过去不久)

(12) 姓。如:向平(东汉高士,隐居不仕,子婚嫁既毕,遂漫游不知所终。后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动词

(1) 面朝、面对。跟“背”相对

见剑向己。——《左传·定公十年》注

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向灯向火(喻看法各一);向暖(晒太阳);向炎乞儿(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之徒)

(3) 趋向,亲近

何故欲向汉?——《史记·班超传》

向于时夏。——《书·多士》

(4) 又如:向化(归顺教化);向服(仰慕佩服)

(5) 爱;偏爱;偏袒

不妨事,妳妳向着俺哩!——《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儿剧三》

(6) 又如:向顺(偏向;偏袒)

(7) 往,去

闲向溪边磨巨斧。——《水浒全传》

(8) 又如:向寓(以往借宿)

介词

(1) 朝着 。如:向日(明日;第二天);向前(未来);向开(以外;以上);向着(朝着,对着)

(2) 从;在

向那御屏风背后,转出一大臣。——《水浒传》

连词

假设;如果 。如:向令(假如);向若(假如);向非(假若不是)

助词

用于“争”、“怎”、“争奈”、“如何”一类词语后,起加强语气作用

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法曲第二》

动词

(1) 对着,面向

君子以嚮晦入宴息。——《易·随》

戒六神訃浑嚮服。——《楚辞·惜诵》。注:“对也。”

请席何響。——《礼记·曲礼》。注:“面也。”

沛公北嚮坐,张良西嚮侍。——《史记·项羽本纪》

(2) 奔向;趋向

嚮方略。——《荀子·仲尼》

军以向宛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直下襄阳向 洛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已向荆州。——《资治通鉴》

(3) 又如:向清虚(奔向高天。喻得到幸福)

(4) 接近;临近

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东坡种花二首》

(5) 又如:向中(谓近午。比喻鼎盛时期);向早(凌晨)

名、副词

(1) 旧时,以往

曏,不久也。从日,鄉声。——《说文》

曏役之三月。——《春秋传》

曏谓往时也。——《桂苑珠丛》

曏者,吾子辱使某见。——《仪礼·士相见礼》

(2) 又如:向日;向之豪气何在?

(3) 明,表明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庄子·秋水》

英文翻译

toward, direction, trend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hiong4 [海陆丰腔] hiong5 [宝安腔] hiong5 [梅县腔] hiong5 [东莞腔] hiong5 [客英字典] hiong5 [台湾四县腔] hiong5 [陆丰腔] hi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亮陽開去聲開口三等ɕĭaŋsjangh/sjanq
qiān [qian]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TF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J
四角: 32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辵”表移动。形声字声旁有时有表意作用,此即一例。本义:向高处迁移)

(2) 同本义

迁,登也。——《说文》

迁,徙也。——《尔雅》

迁,移也。——《广雅》

既其女迁。——《诗·小雅·巷伯》

出自幽谷,迁于乔马。——《诗·小雅·伐木》

(3) 又如:迁莺(指迁升飞翔的黄莺。喻登第)

(4) 晋升或调动

帝迁明德。——《诗·大雅·皇矣》

迁至栘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迁我如振落叶。——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迁淳安知县。——《明史》

(5) 又如:迁于乔木(比喻升官);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官吏由低职升到高职位);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

(6) 徙居;搬动

二曰询国迁。——《周礼·小司寇》。注:“谓徒都改邑也。”

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

盘庚之迁。——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后序》

(7) 又如:迁次(移居,迁移);迁幸(旧指天子迁居他处);迁神(移灵,移柩);迁海(从濒海之地向内地迁徙);迁祔(迁徙墓地);迁冗(迁徙逃散);迁京(迁都);迁座(迁移灵座);迁土(迁离乡土);迁宅(犹迁居);迁邻(迁居择邻)

(8) 变更,变动

有百世不迁之宗。——《礼记大传》。注:“犹变易也。”

饬令,则法不迁。——《韩非子·饬令》

其迁极渐。——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9) 又如:事过境迁;迁正(变异历制);迁易(改变);迁染(人的性情被习俗沾染而有所改变);迁兰变鲍(在无形中渐渐受影响而同化);迁日(更改日期)

(10) 死亡 。如:迁神(死亡);迁形(死亡);迁徂(离去);迁殂(犹去世);迁神(僧人逝世);迁逝(犹死去;离去)

(11) 流放;放逐

怒而迁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唐· 柳宗元《封建论》

(12) 又如:迁放(流放);迁逐(贬斥放逐);迁窜(迁逐流放)

(13) 贬谪,降职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14) 又如:迁斥(贬斥,放逐);迁臣(指贬斥远地的官吏);迁削(谪降削职);迁凑(迁就凑合);迁寺(谪降削职)

(15) 离散

成而不迁。——《国语·晋语》。注:“离散也。”

(16) 又如:迁逃(逃走;逃离);迁逝(消逝,流失);迁摇(离散动摇)

英文翻译

move, shift, change; transfer; relocate a capital city

方言集汇

◎ 粤语:c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蒼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tsʰienchen/cen
[yi]
部首: 505
笔画: 11
五笔: TQQ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DNIN
四角: 279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2) 同本义。泛指移植

移,禾相倚移也。——《说文》。徐灏注:“ 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 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

(3) 又如:移花(移植花木);移根(犹移植);移种,移莳(犹移植)

(4) 假借为“迻”。移动

则民不移。——《国语·齐语》。注:“徙也。”

弗能移也。——《国语·晋语》。注:’动也。”

徐趋皆用是,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礼记》

移兵先击。——《史记·魏公子列传》

撤兵移营。——《广东军务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移顺天府。——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移户(所迁移的民户);移帐(迁徒篷帐);移籍(移居);移垦(迁徙垦荒);移寝(迁徙卧处);移寓(移居,迁居);移步(挪步);移云掩月(喻以假代真,巧加掩饰);移船泊岸(自动迁就);移窠(指婴儿满月时移入他人的房中);移山(移动山岳)

(6) 转移

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史记》

(7) 又如:移奖(把奖赏转移给他人);移茶客人(旧时上海妓院的定例,初次逛院的客人要挑选一个合意的妓女。这种嫖客称“移茶客人”);移商刻羽(移商拨羽。奏出优美动听的曲调);移赃(转移赃物或赃款);移营(转移营地)

(8) 变动;改变

时位之移人。——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世易时移。——《吕氏春秋·察今》

守节情不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知几移。——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9) 又如:移天换斗(喻力大谋高,能使天地星辰改变位置);移心(改变心意);移志(改变意志;动心)

名词

移文,古时官府文书的一种。与牒相类,多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间 。如:移会(古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移告(移文告假);移知(移文通知);移劾(移文弹劾);移报(移文报告);移复(移文回复);移牒(以正式公文通知平行机关或人)

英文翻译

change place, shift; move abo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陆丰腔] ji3 [客英字典] ji2 [沙头角腔] ji2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东莞腔] ji2 [海陆丰腔] r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弋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jĭe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