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

táo bì [ tao bi]
注音 ㄊㄠˊ ㄅ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逃避 táobì

(1) 逃走避开;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

逃避追踪者
escape;evade;shirk;avoid

词语解释

  1. 躲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人和事。

    《后汉书·赵岐传》:“ 延熹 元年, 玹 ( 唐玹 )为 京兆 尹, 岐 惧祸及,乃与从子 戩 逃避之。” 唐 韩愈 《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叶君健 《火花》十五:“他们也可以打破常规,找出别的办法来逃避这个命运。”

引证解释

⒈ 躲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人和事。

《后汉书·赵岐传》:“延熹元年, 玹(唐玹 )为京兆尹, 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戩逃避之。”
唐韩愈《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叶君健《火花》十五:“他们也可以打破常规,找出别的办法来逃避这个命运。”

逃避的国语词典

闪躲一旁而不敢面对事实。

如:「你一昧的逃避,也不是办法呀!」

逃避的网络释义

逃避 (路绮欧演唱歌曲)

  • 歌曲《逃避》,是由中国青年歌手路绮欧演唱的网络曲目,其歌词中略带伤感。
  • 逃避 (汉语词语)

  • 逃避一词出自《后汉书·赵岐传》,基本释义是逃走避开。
  • 逃避的翻译

    英语: to escape, to evade, to avoid, to shirk
    德语: entziehen (V)​, flüchten (V)​, fliehen (V)​, kneifen (V)​
    法语: échapper à, esquiver

    逃避造句

    勇敢而勤奋的人不怕困难,只有懦夫和懒汉才逃避困难。
    然而,你们两个都不擅长表达内心更深层次的感觉,尤其当那些感情很沉重或者有可能引发冲突的时候。不能明确地表达愤怒会带来麻烦,因为你们都更喜欢选择分析和逃避,而不想面对公开的情感冲突。
    他乔装打扮,掩人耳目,还是逃避不了仇家的追杀。
    歹徒想使用张冠李戴的矇混技俩逃避刑责,结果被警方一眼识破。
    你老是靠喝酒来逃避现实,无异于饮鸩止渴。
    贼喊捉贼是反动派逃避罪责时惯用的伎俩。
    她逃避现实的想法是错误的。
    他编造了一些虚假的情节,企图逃避公安人员的调查。
    他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躲藏于深山老林,从此巢居穴处。但法网恢恢,最终没有躲过应有的惩罚。
    没有人可以逃避生离死别,悲伤过度后的是泣不成声。
    你遇到问题就逃避,那显得太软弱了。
    你以为真的能看破红尘吗?那只是逃避的借口!
    逃避不一定躲的过。
    一群烈马在西环街道上横冲直撞,路人纷纷逃避一旁。
    遇到困难只懂得一味的逃避是一种软弱的行为。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逃避。
    旧社会,一些穷人为了逃避债务,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为了逃避战乱,他不得不背井离乡。
    许多岩穴之士并非真的愿意隐居,他们只不过以隐居来逃避现实罢了。
    他每天失魂落魄,到处游走,彷彿在逃避什么似的,令人生疑。

    汉字详情

    táo [tao]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IQPV
    五行:
    仓颉: YLMO
    四角: 323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兆声。本义:逃走,逃跑)

    (2) 同本义

    逃,亡也。——《说文》

    许由逃之。——《庄子·外物》

    恒侯体痛,使人索 扁鹊,已逃 秦矣。——《韩非子·喻老》

    处于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逃未及远。——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逃闪(逃跑藏匿);逃越(逃走);逃生子(逃妾所生之子);逃犯(逃跑的犯人);逃军(军队主将抛下军队独自逃走;逃兵)

    (4) 逃避,回避

    少则能逃之。——《孙子·谋攻》

    今我逃楚, 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左传·襄公十年》

    无所逃于天地间。——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逃税(逃避纳税);逃会;逃债;逃学;逃刑(逃避刑责)

    (6) 藏,隐匿 。如:逃禄(隐居不仕);逃世(避世。隐居不仕);逃形(藏身);逃身(逃命;藏身);逃官(隐居不仕);逃山(隐居)

    (7) 离开

    罢锄用又废,恋乡不忍逃。——唐· 司马札《锄草怨》

    (8) 又如:逃席(宴会中途不辞而去);逃徙(离乡逃奔他处居住);逃酒(逃避饮酒,离席先去);逃伍(充军者逃离部伍)

    (9) 叛,离,由于关系破裂而脱离

    醉中往往爱逃禅。——杜甫《饮中八仙歌》

    (10) 又如:逃禅(违背佛教戒律);逃墨(离弃墨子的学说)

    英文翻译

    escape, flee; abscond, dodg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2 tau2 [陆丰腔] to3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东莞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宝安腔] tau2 [梅县腔]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 潮州话:d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刀平聲開口一等dʰɑudau
    [bi]
    部首: 306
    笔画: 16
    五笔: NKUP
    五行:
    仓颉: YSRJ
    四角: 30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4)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5)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6)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7) 隐藏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8)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英文翻译

    avoid; turn aside; escape; hide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东莞腔] pi5 [宝安腔] pit7 [陆丰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 潮州话:b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義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bʰĭebjeh/b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