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职

tuì zhí [tui zhi]
繁体 退職
注音 ㄊㄨㄟˋ ㄓ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退职 tuìzhí

(1) 辞去或从职务中离任

unseat;retire from work;withdraw from office

词语解释

  1. 罢官;免职。

    三国 蜀 诸葛亮 《罢来敏教》:“今上即位,吾闇於知人,遂復擢为将军祭酒……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2. 任职期满而离职。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七:“有个 吴先生 ,是在 阎锡山 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

  3. 指干部职工不合退休条件而中途离职。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四:“无故不上班的按旷工论处,不愿干的、想退职的悉听尊便。” 刘益善 徐世立 《万元户大世界》第十八章:“厂里说,停薪留职不行……你们退职算了。”

引证解释

⒈ 罢官;免职。

三国蜀诸葛亮《罢来敏教》:“今上即位,吾闇於知人,遂復擢为将军祭酒……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⒉ 任职期满而离职。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七:“有个吴先生,是在阎锡山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

⒊ 指干部职工不合退休条件而中途离职。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四:“无故不上班的按旷工论处,不愿干的、想退职的悉听尊便。”
刘益善徐世立《万元户大世界》第十八章:“厂里说,停薪留职不行……你们退职算了。”

退职的国语词典

辞却职位。

退职的网络释义

退职

  • 退职是国家对不具备退休条件,但又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或经批准自愿退离工作岗位的职工的一种处理方法。按照国家规定,职工由于非因公伤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或因年老体弱不能从事原职工作,本单位确无轻便工作可以安排,而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经医院证明 (工人还需经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应当退职。退职职工,仍可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和副食品价格补贴。集体所有制职工的退职条件与全民所有制相同,只是退职后的待遇国家不作统一规定,由省、市、自治区参照全民所有制退职待遇自行确定,但不得高于全民所有制的退职职工的待遇。
  • 退职造句

    他指出,在从私部门转到公部门时,就已知道没有年资没有退职金,其实没有特别有任何的好处,但他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把事情做好。
    时任国务卿杜勒斯捎来话说,如果戴维斯主动辞职,他能领到退职金。
    本表包括民政部门和总后勤部支付离休、退休、退职费的人数。
    两个即将退职的董事提出要求重新当选。
    但是,就整体宅院论,还是算敛缩俭朴的,我想一个资产只及沈万山一个零头的朝廷退职。
    第八条退休、退职工人本人,可以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真了不起,那他为什么要退职呢?
    既济水电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在公司存续期间制定了职工恤养规则、请假暂行规则、职工退职金规则、股票规则、工友工资规则等多项制度。
    十二年“国教改革”、军公教退职金删减,可以说是台北市泛蓝选民流失的主因。
    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这些情况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
    所有的经理都会得到丰厚的退职金和养老费。
    此外,更令“黑工”头痛的是老板恶意拖欠工资、离职时不按照韩国法律给予退职金等经济问题。
    支付退休金、退职金单位,凭上述证明,按期支付应得的款项。
    警方随即找到绑匪在长征制药厂宿舍区的住所,将小陈鹏解救出来,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王美被当场抓获。
    改变退休费标准后的差额部分一律不予补发。已按有关规定办理了退职的工人,其待遇一律不再变动。
    不过,馆长马里昂?特鲁厄因遭盖蒂的受托人勒令退职而没有出席这次展览。
    人民警察调离警察工作岗位或者辞职、退职的,其警衔不予保留。
    第五条不具备退休条件,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确工人,应该退职。
    因为,今年瑞士就对企业高管的工资进行了两次全民公投,导致企业高管工资被严格设定了上限,并禁止对高管发放巨额的退职金。
    退休、退职工作要分期分批进行。

    汉字详情

    tuì [tu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VEPI
    五行:
    仓颉: YAV
    四角: 37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 chì),小步。攵( 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2) 同本义

    退,卻也。——《说文》

    宾三退负序。——《仪礼·聘礼》

    主人少退。——《仪礼·乡射礼》

    待坐则必先退席。——《礼记·玉藻》

    不可以退而谓之退。——《孙子·谋政》

    暑为之退。——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攻一时敌退。——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乃纷退。

    (3) 又如: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后退,回缩);退生(后退以求生);退厅(退堂。旧指官吏问案完毕,退出公堂);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退殿(君王视朝完毕而退出殿堂);退出战斗;退罢(退兵罢 战);退散(后退溃散;撤退疏散);退军(撤退军队)

    (4) 退却;打退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

    (5) 又如:退敌(打退敌军);退败(退却失败);退远(斥退疏远);退阵(临阵脱逃);退送(把作祟的鬼神驱退送走);退负(败退);退鬼(驱鬼);退舍(退却;退避)

    (6) 引申为减退;下降

    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周礼·小司寇》。注:“犹损益也。”

    退食自公。——《诗·召风·羔羊》

    (7) 又如:退财白虎(使人家消耗钱财,由富变穷的凶神);退色;退烧;退潮;退率(几个相关数递减的比率);退责(减免债务);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退味(兴致减退)

    (8) 退还 。如:退钱;退款;退婚;退斋(退归斋戒);退税(退还多征的税款);退过(收回);退账(还账;抵债);退卒(退伍的兵士)

    (9) 辞去官职;退隐

    夫子践位而退。——《国语·楚语》

    退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数记》

    (10) 又如:退听谢事(放弃权力,摆脱事务);退休(辞官家居);退老(退休养老);退征(辞退官职);退食(臣子退朝后在家就食休息);退黜(废免;罢退;退落);退隐(辞官隐居;后退隐没);退废(黜退不用);退闲(退职闲居)

    (11) 离去,退出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礼记·少仪》

    (12) 又如:退值(下班);退伍(军人服兵役年期届满退出队伍);退席(离开座位);退朝(古代帝王或诸侯每天早上在朝廷会见大臣商讨大事,退朝就是散会后退出朝廷);退院(僧人脱离寺院);退迹(退归;退居);退相(退居的宰相)

    (13) 谦让

    毅撝退辞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14) 又如:退让(谦逊;礼让);退听(退让顺从);退静(退让静默。不谋进用);退逊(退让;谦逊);退损(退让谦抑);退淡(退素。谦退淡泊);退恕(退让;退避)

    (15) 懦弱,畏缩 。如:退懦(畏缩懦弱);退挠(退缩;退败);退惰(退缩怠惰);退屈(退缩屈服);退怯(畏缩,不敢向前)

    (16) 除下,脱落 。如:退磨(擦洗);退笔(指掉了毛的秃笔);退犀(自动退脱的犀牛角);退萎(衰退萎靡)

    (17) 改悔

    虽欲有退,众将责焉。——《国语·晋语二》

    (18) 脱去

    解下腰上的宽皮带,退下鞋子,盘腿坐在炕桌前边。——于敏《头一天》

    (19) 返回,归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退而思其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敬亭退而凝神。——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天文学上称天体自东向西运行为“退”

    交道每月退一度余,凡二百四十九交而一期。——宋· 沈括《梦溪笔谈》

    英文翻译

    step back, retreat, with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teo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i5 [宝安腔] tui5 [海陆丰腔] tui5 [客语拼音字汇] tui4 [梅县腔] toi5 tui5 [台湾四县腔] tui5 [客英字典] tui5 [陆丰腔] tui5 [东莞腔] tui5
    ◎ 潮州话:t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退他内去聲合口一等thuaih/thuoytʰuɒi
    zhí [zhi]
    部首: 605
    笔画: 11
    五笔: BK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JRC
    四角: 164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只(戠 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 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2)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4)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5) 尽职;称职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6)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名词

    (1) 职务;职业;职责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

    设官分职。——《周礼·太宰》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代百司之职。——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将尽厥职。——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3) 职位;执行事务所

    解辫清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宰相之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5) 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6)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7) 姓

    英文翻译

    duty, profession; office, post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退职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