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概

tuì gài [ tui gai]
注音 ㄊㄨㄟˋ ㄍㄞˋ

词语释义

幽深不明貌。

词语解释

  1. 幽深不明貌。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祕则蘙蔽曖昧,髣髴退概,若幽星之纚连也。” 李善 注:“蘙蔽曖昧、髣髴退概,皆谓幽深不明也。” 张铣 注:“皆幽远不分明貌。”

引证解释

⒈ 幽深不明貌。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祕则蘙蔽曖昧,髣髴退概,若幽星之纚连也。”
李善注:“蘙蔽曖昧、髣髴退概,皆谓幽深不明也。”
张铣注:“皆幽远不分明貌。”

退概的网络释义

退概

  • 退概,拼音是tuì gài ,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幽深不明貌。
  • 汉字详情

    tuì [tu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VEPI
    五行:
    仓颉: YAV
    四角: 37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 chì),小步。攵( 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2) 同本义

    退,卻也。——《说文》

    宾三退负序。——《仪礼·聘礼》

    主人少退。——《仪礼·乡射礼》

    待坐则必先退席。——《礼记·玉藻》

    不可以退而谓之退。——《孙子·谋政》

    暑为之退。——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攻一时敌退。——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乃纷退。

    (3) 又如: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后退,回缩);退生(后退以求生);退厅(退堂。旧指官吏问案完毕,退出公堂);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退殿(君王视朝完毕而退出殿堂);退出战斗;退罢(退兵罢 战);退散(后退溃散;撤退疏散);退军(撤退军队)

    (4) 退却;打退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

    (5) 又如:退敌(打退敌军);退败(退却失败);退远(斥退疏远);退阵(临阵脱逃);退送(把作祟的鬼神驱退送走);退负(败退);退鬼(驱鬼);退舍(退却;退避)

    (6) 引申为减退;下降

    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周礼·小司寇》。注:“犹损益也。”

    退食自公。——《诗·召风·羔羊》

    (7) 又如:退财白虎(使人家消耗钱财,由富变穷的凶神);退色;退烧;退潮;退率(几个相关数递减的比率);退责(减免债务);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退味(兴致减退)

    (8) 退还 。如:退钱;退款;退婚;退斋(退归斋戒);退税(退还多征的税款);退过(收回);退账(还账;抵债);退卒(退伍的兵士)

    (9) 辞去官职;退隐

    夫子践位而退。——《国语·楚语》

    退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数记》

    (10) 又如:退听谢事(放弃权力,摆脱事务);退休(辞官家居);退老(退休养老);退征(辞退官职);退食(臣子退朝后在家就食休息);退黜(废免;罢退;退落);退隐(辞官隐居;后退隐没);退废(黜退不用);退闲(退职闲居)

    (11) 离去,退出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礼记·少仪》

    (12) 又如:退值(下班);退伍(军人服兵役年期届满退出队伍);退席(离开座位);退朝(古代帝王或诸侯每天早上在朝廷会见大臣商讨大事,退朝就是散会后退出朝廷);退院(僧人脱离寺院);退迹(退归;退居);退相(退居的宰相)

    (13) 谦让

    毅撝退辞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14) 又如:退让(谦逊;礼让);退听(退让顺从);退静(退让静默。不谋进用);退逊(退让;谦逊);退损(退让谦抑);退淡(退素。谦退淡泊);退恕(退让;退避)

    (15) 懦弱,畏缩 。如:退懦(畏缩懦弱);退挠(退缩;退败);退惰(退缩怠惰);退屈(退缩屈服);退怯(畏缩,不敢向前)

    (16) 除下,脱落 。如:退磨(擦洗);退笔(指掉了毛的秃笔);退犀(自动退脱的犀牛角);退萎(衰退萎靡)

    (17) 改悔

    虽欲有退,众将责焉。——《国语·晋语二》

    (18) 脱去

    解下腰上的宽皮带,退下鞋子,盘腿坐在炕桌前边。——于敏《头一天》

    (19) 返回,归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退而思其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敬亭退而凝神。——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天文学上称天体自东向西运行为“退”

    交道每月退一度余,凡二百四十九交而一期。——宋· 沈括《梦溪笔谈》

    英文翻译

    step back, retreat, withdraw

    方言集汇

    ◎ 粤语:teo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i5 [宝安腔] tui5 [海陆丰腔] tui5 [客语拼音字汇] tui4 [梅县腔] toi5 tui5 [台湾四县腔] tui5 [客英字典] tui5 [陆丰腔] tui5 [东莞腔] tui5
    ◎ 潮州话:t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退他内去聲合口一等thuaih/thuoytʰuɒi
    gài [gai]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VCQ
    五行:
    仓颉: DAIU
    四角: 41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 )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

    (2) 同本义

    同权槩而就衡。——《楚辞·惜誓》

    斛甬,正权概。——《礼记·月令》

    槩者,平量者也。——《韩非子·外储说》

    (3) 又如:概量(概和斗斛等量谷物的器具)

    (4) 节操,风度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夫西河魏土……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汉书·杨敞传》附 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概尚(气节);气概(人遇事表现出来的态度、气势)

    (6) 景象;状况

    故山多药物,胜概(美丽的景象)忆桃源。——唐·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动词

    (1) 引申为刮平,不使过量

    夫水,徧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盈不求概,似正。——《荀子·宥坐》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2) 又如:概平(用概刮平);概准(用平物的量器刮平)

    (3) 概括,总括。如:概问(概括询问);以此一端,可概其余;以偏概全

    (4) 衡量;量,限量

    食飨不为槩。——《礼记·曲礼》。注:“量也。”

    (5) 又如:概志(衡量心志);概量(用量器确定谷物的多少;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6) 蔽,遮盖 。如:概愆(掩盖前愆)

    (7) 关切,系念 。如:概怀(系念于心);概然(慨叹的样子)

    (8) 抑,抑制 。如:概了(镇住。有超过所有人的意思)

    (9) 通“溉”。灌溉,洗涤

    澡概胸中,洒练五脏。——《枚乘·七发》

    (10) 又如;概盂(洗涤盂钵)

    (11) 通“慨”。感慨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

    (12) 又如:概然(感慨的样子)

    副词

    (1) 一律,一概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概不考虑;概不赊欠;概行(一律施行);概视(一律看待);概用(一概使用)

    (3) 大致,大略地 。就整个情况而论而不考虑具体事例地。如:概而论之;概举(大略举出);概览(大略地观览)

    英文翻译

    generally, approximately

    方言集汇

    ◎ 粤语:koi2 koi3
    ◎ 客家话:[梅县腔] koi3 [客语拼音字汇] koi3
    ◎ 潮州话:k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代去聲開口一等kaih/koyk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