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犹追悔不及。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成语用法
追悔莫及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追悔莫及的网络释义
追悔莫及
追悔莫及的翻译
追悔莫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uī
动词
(1)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使追赶对象回来)
追,逐也。——《说文》
以比追胥。——《周礼·小司徒》。注:“逐寇也。”
公追戎于济西。——《左传·庄公十八年》
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管子·七臣七主》
追亡逐北。——汉· 贾谊《过秦论》
壶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庄子·应帝王》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汉主追 韩信,苍生起 谢安。—— 唐· 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闻追豫州。——《资治通鉴》
(3) 又
追操至 南郡。
追购又急。——宋· 文天祥《后序》
(4) 又如:穷寇勿追;穷追;猛追;追亡(追逐败亡的人)
(5) 追求;追取
库藏粮饷,都是民脂民膏,你只顾侵来肥己买笑追欢,败坏国家许多大事。——《水浒全传》
(6) 又如:追摄(追取);追欠(追缴亏空的款子、拖欠的赋税等);追欢(求欢)
(7) 赶得上;比配
除两税外,不许差役追拢。——《旧唐书·食货志上》
(8) 又如:追匹(比配;匹配);追配(与前人相匹敌,媲美);追扰(追比侵扰)
(9) 追随,紧紧跟随某人
追,隨也。——《方言十二》
其言有十二月七十有二候,逐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唐· 柳宗元《时令论》
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10) 又如:追陶仿谢(追随、仿效陶渊明、谢灵运去过隐居生活)
(11) 回溯;追念;召回
追亨朝亨。——《周礼·司尊彝》。注:“犹追祭迁庙之主。”
盖追先帝。——诸葛亮《出师表》
(12) 又
深追先帝。
因作《谪九年赋》以自广,是岁腊月,诏追。——刘禹锡《问天钧赋序》
(13) 又如:追斋理七(追奠死者);追摄(追念记取);追叹(追溯往事而感叹);追慕(追念仰慕);追摧(追念悲伤);追恨(追溯往事而悔恨)
(14) 补救
弗慎厥德,虽悔可追?——《书·五子之歌》
是谓追之。——《素问·调经论》。注:“犹補也。”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追受其牒。——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5) 又如:追像(补救);追补(特加补救以往的不足或缺陷);追救(补救);追书(补记)
(16) 追寻
以骥之可以追利避害也。——《韩非子》
(17) 又如:追迹(追寻遗迹);追掩(追踪袭击);追骑(追寻侦察人、事的真象)
(18) 追究
苟有不晓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问孔》
(19) 又如:追比(定期追究;限期完成);追劾(追究告发以前在职时所犯的罪过)
(20) 送别;告别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诗·周颂·有客》
(21) 又如:追赠(帝王在臣子死后送给他的官爵或称号);追酒(饯行);追饯(追送饯行)
(22) 收缴
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西游记》
(23) 催逼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蚕女》
(24) 又如:追敛(催交租税);追征(催迫征收);追租(催交租税)
du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i1 [东莞腔] zui1 [海陆丰腔] chui1 dui1 [客英字典] chui1 [陆丰腔] chui1 [宝安腔] zui1 [客语拼音字汇] dui1 zui1 [梅县腔] zhui1 dui1 [台湾四县腔] zui1 d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追 | 陟隹 | 知 | 脂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ţwi | tryi/twy |
详细解释
mò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3)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4)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5)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代词
(1)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莫大的幸福;莫大欣喜;莫二(没有第二个;无比)
名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动词
(1) 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形
(1) 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mù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2) 同本义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3) 又如:莫夜(夜晚)
(4) 通“幕” 。如:莫府(即幕府)
(5) 姓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k8 mu5 [梅县腔] mok8 [台湾四县腔] mok8 mu5 [客英字典] mok8 [沙头角腔] mok8 [东莞腔] mok8 [宝安腔] mok8 [陆丰腔] mok8 [客语拼音字汇] mog6
◎ 潮州话:毛翁8 毛窝6 ,mog8(môk) mo6(mŏ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莫 | 慕各 | 明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mɑk | ma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來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記》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介词
(1)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1)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副词
(1) ——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gap6 kap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p8 [陆丰腔] kip8 [梅县腔] kip8 [海陆丰腔] kip8 [客英字典] kip8 [台湾四县腔] kip8 [客语拼音字汇] kib6 [宝安腔] kip8 [东莞腔] k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及 | 其立 | 羣 | 緝B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gip/gyp | gʰĭĕ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