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误
词语释义
迟误
(1) 延误;被拖延而耽误了时间
词语解释
亦作“ 迟悮 ”。迟延耽误。
《元典章·礼部四·伪学》:“所在官司迟悮开试日期,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纠弹治罪。” 明 冯梦龙 《精忠旗·忠裔道毙》:“官府限著日期,岂敢迟误?”《红楼梦》第七三回:“到底主子的东西,我们不敢迟悮,终久要赎的。”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友爱昆仲》:“ 果恭王 因救火迟悮,復交通外吏事发……降王为贝勒。”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转寄之函,迟误者多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迟悮”。迟延耽误。
引《元典章·礼部四·伪学》:“所在官司迟悮开试日期,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纠弹治罪。”
明冯梦龙《精忠旗·忠裔道毙》:“官府限著日期,岂敢迟误?”
《红楼梦》第七三回:“到底主子的东西,我们不敢迟悮,终久要赎的。”
清昭槤《啸亭杂录·友爱昆仲》:“果恭王因救火迟悮,復交通外吏事发……降王为贝勒。”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转寄之函,迟误者多矣。”
迟误的国语词典
延迟耽误。
迟误的网络释义
迟误
迟误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慢慢走)
(2) 同本义。泛指慢
迟,徐行也。——《说文》
迟,缓也。——《广雅》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行道迟迟。——《诗·邶风·谷风》
迟归有待。——《易·归妹》
陵迟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迟徐(缓慢);迟滞(缓慢阻滞)
(4)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料事同而迟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迟。——《汉书·杜周传》。注:“谓性非敏速也。”
(5) 迟疑;犹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晚
迟,晚也。——《广雅》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7) 又如:他来迟了;迟疾(太晚,耽搁太久)
(8) 早 。如:迟旦(黎明,清晨);迟明(黎明,清晨)
(9) 长久
昭假迟迟。——《诗·商颂·长发》
(10) 又如:迟久(长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谬误;错误
误,谬也。——《说文》
群臣议皆误。——《史记·萧相国世家》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误落尘网中。——晋· 陶渊明《归田居》
土木之误。——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笔误;误错(失误差错);误证(错误的证明);误本(有错字的版本);误谬(谬误;差错)
动词
(1) 耽误
郑以救公误之,遂失 秦伯。——《左传·僖公十五年》
(2) 又如:误却(耽误掉;失掉)
(3) 妨害
专欲误将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误人不浅;误身(贻误自身);误人(贻害于人);误惑(贻误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