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细

guò xì [ guo xi]
繁体 過細
注音 ㄍㄨㄛˋ ㄒ一ˋ

词语释义

过细 guòxì

(1) 仔细

如果有人拒绝对于这些作认真的过细的研究,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学习》
meticulousness;careful

词语解释

  1. 十分仔细。

    彭家煌 《怂恿》:“﹝ 郁益 ﹞又懒洋洋的关照着:‘你去了第一要过细些,莫手续不清,明日又来唱枷绊,翻门坎。’”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三:“这些话假如要过细推敲起来,其实是有毛病的。”

引证解释

⒈ 十分仔细。

彭家煌《怂恿》:“﹝郁益﹞又懒洋洋的关照着:‘你去了第一要过细些,莫手续不清,明日又来唱枷绊,翻门坎。’”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三:“这些话假如要过细推敲起来,其实是有毛病的。”

过细的国语词典

太过仔细。

如:「他往往因虑事过细而犯了优柔寡断的毛病。」

过细的网络释义

过细

  • 过细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十分仔细,出自 《怂恿》。
  • 过细造句

    经过细心的栽培,院子里的那棵玉兰树上开满了雪白芬芳的花朵。
    不过细细考量就会发现,安全生产基金既补偿人伤也赔偿物损,可保险只解决人伤赔偿且需年年投保。
    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过细过小的阴文和阳文字体。
    他自己通过细密的考证,举出堙没已久的实物,如老吏断狱,揭示真相。
    经过细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个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
    我们提供的食品都经过细心称重,营养搭配很合理,由减肥中心的营业点独家销售。
    他早算过细帐,几个胡同不过百十户,掏钱也不过一百多万。
    当时正赶上土地流转和农村专业社的大潮,而这一句话也奠定了合作的基础,经过细致的考察,姜爱民开始筹备成立合作社和种植大路菜。
    在拍柄缠上一层柔软防滑的吸汗带,并且不用拍柄过细或过粗的球拍打球。
    俗话说:一叶落知天下秋;可俗话又说:一叶落非天下秋!天下事事物瞬息万变,通过细微迹象已不能预判未来发展的趋势,过早定论未免不妥。祝万事心中有数,气定乾坤!
    由病原体通过细胞壁向外分泌的毒素为外毒素。
    本文阐述了用彩钼铅矿原矿通过细菌浸出、萃取、反萃取,并制备出合格的钼酸铵产品的研究工作。
    她做过细微的翘眉,下巴减脂,前额与眉头去皱,并在脸颊、鼻唇沟和嘴唇上注射脂肪。
    闻仲悲咽泣诉,将事情的经过细细说完,三仙齐动悲声,闻仲忙取袍服所包金蛟剪放于案上,三位娘娘展开,睹物伤情,泪不能干。
    不过细细一想也是了然,自己那个时空,不也是有着萧史乘龙的典故么?“说你孤陋寡闻了吧,”。
    秋天的雨,总是那么喜欢触动人的心弦…那么的多情!烟,胧了江南。穿梭过细雨,朦胧了佳节。看不到盈缺,望不了聚散……
    大娘,大娘,你告老七,巡官要回来过细考察她一下,你懂不懂?
    另外,鞋跟不宜过高过细,靴尖部分应稍宽松一些,给脚趾及脚掌留以更多活动空间。
    然而,王老师通过细致了解、分析认为,姜维跟张莹是很匹配的一对,于是依然三番四次致电姜维做工作。
    我所寻求的是画梦,描述的用句太过细腻我也不好意思。

    汉字详情

    guò,guo,guō [guo]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FP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DI
    四角: 34300

    详细解释

    guō

    名词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guò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方〉∶ 传染 。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6)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名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方〉∶缘故 。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huò)。灾殃

    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1) 过分;过于;太甚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 遍,次 。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ō

    gu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ass, pass through, go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gwo3
    ◎ 潮州话:guò/哥锅3(髻) guō/哥窝1(歌)姓,guê3(kùe) <姓>go1(ko)

    宋本广韵

    [xi]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LG
    五行:
    吉凶:
    仓颉: VMW
    四角: 26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系( ),囟( 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2) 同本义。和“大”相对

    细,微也。——《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

    细,小也。——《广雅》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细钧有钟无镈。——《国语·周语》

    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

    不积细流。——《荀子·劝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斜风细雨。——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不知其细。——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细崽(细作;西崽);细人(细作;姬妾);细探人(多指军队中的探子);细士(小人)

    (4) 纤细。和“粗”相对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细笔钩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细腰(细要。纤细的腰身);细娘家(指容貌美好的少女);细袅袅(细而柔软的样子);细毛(纤细的毛)

    (6) 精致,细密

    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红楼梦》

    (7) 又如:细欺雀舌(指上乘的茶叶);细针密线(喻周密,周到);细攒(密密聚集;精细镶嵌);细果(精美点心)

    (8) 琐碎 。如:细政(繁复的征税);细务(琐碎而无关紧要的小事)

    (9) 仔细,详细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细疏其能

    大妈原是谢家的使唤丫头,至于怎么嫁给大伯的,却不知细情。—— 魏巍《东方》

    (10) 又如:细罄(详细地说尽);细事(详情;底细)

    (11) 细音,尖细的声音 。如:细音(声韵学名词。凡是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为,的韵母,称为“细音”)

    (12) 地位低微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晏子春秋》

    (13) 又如:细夫(小民);细民(平民);细婢(小婢)

    (14) 年幼 。如:细人(青年侍女);细娃(方言。小孩);细佬(方言。小孩);细儿(幼子)

    (15) 柔嫩 。如:细皮嫩肉(形容人长得娇嫩);细柳(初生的嫩柳条)

    (16) 细微,轻微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名词

    (1) 微小的丝 。如:细丝(带有丝纹的白银)

    (2) 旧称行为不高尚或地位低下的人

    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郭璞《省刑疏》

    (3) 指轻微的罪过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书·君陈》

    (4) 又如:细行(小过;微服出行)

    英文翻译

    fine, tiny; slender, thin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潮州话:so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