轸粟

zhěn sù [ zhen su]
繁体 軫粟
注音 ㄓㄣˇ ㄙㄨˋ

词语释义

1.指人体因受寒而起的疙瘩。轸,通"疹"。

词语解释

  1. 指人体因受寒而起的疙瘩。軫,通“ 疹 ”。

    宋 梅尧臣 《戏作嫦娥责》诗:“又将清光射我腹,但觉軫粟生枯皮。”

引证解释

⒈ 指人体因受寒而起的疙瘩。軫,通“疹”。

宋梅尧臣《戏作嫦娥责》诗:“又将清光射我腹,但觉軫粟生枯皮。”

轸粟的网络释义

轸粟

  • 指人体因受寒而起的疙瘩。轸,通“ 疹 ”。 宋 梅尧臣 《戏作嫦娥责》诗:“又将清光射我腹,但觉轸粟生枯皮。”
  • 汉字详情

    zhěn [zhen]
    部首: 405
    笔画: 9
    五笔: LWET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OHH
    四角: 485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本义: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

    (2) 同本义

    轸,车后横木也。——《说文》

    六分其广,以一为之轸围。——《考工记·舆人》

    舆下四面材合而收舆谓之轸,亦谓之收,独以为舆后横者,失其传也。——《考工记图》

    (3) 车的通称

    丙子,诏六军发轸。——《魏书》

    (4) 通“疹”。皮肤上出现的一种小疙瘩 。如:轸粟(指人体因受寒而起的疙瘩)

    (5) 弦乐器上系弦线的小柱。可转动以调节弦的松紧

    以轸调声。——《魏书·乐志》。

    (6) 又如:轸琴(拨弄瑶琴)

    (7) 通“畛”。田间道路

    以翔虚无之轸。——《淮南子·要略》

    含酸赴脩轸。——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 李善注:“轸,当为畛。”

    连轸距阡陌。——阮籍《咏怀》。注:“轸,当为畛。”

    (8) 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最末一宿。有星四颗。如:轸翼(轸宿和翼宿)

    形容词

    (1) 方形

    轸,方也。——《广雅》。

    (2) 又如:轸石(方形的石头);轸丘(方形山丘);轸方(谓如轸木那样方正)

    (3) 悲痛

    出国门而轸怀兮。——屈原《九章》。

    (4) 又如:轸恤(深切挂念和抚恤);轸惜(悲痛惋惜);轸悼(悲伤悼念)

    英文翻译

    cross board at rear of carriag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2

    宋本广韵

    [su]
    部首: 610
    笔画: 12
    五笔: S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MWFD
    四角: 1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2) 同本义 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 Setaria italica ),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粟,嘉谷实也。——《说文》

    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旧唐书·食货志下》

    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粟入(税粟的收入);粟粒(谷物的颗粒)

    (4) 谷粒 。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明史·海瑞传》

    (5) 又如:粟饭(糙米饭)

    (6) 粮食的统称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 贾谊《论积贮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李斯《谏逐客令》

    (7) 又如:粟土(宜于种植谷物的土壤);粟陈贯朽(粟红贯朽);粟红贯朽(粮有余而腐坏,钱久不用,穿钱的绳子也乱了,比喻太平盛世,钱粮丰饶)

    (8) 颗粒如粟状的东西,比喻微小 。如:粟文(粟米状的花纹);粟金(粟状的小颗金粒);粟眉(用黛细点眉);粟粒(粟粒状之物);粟错(像粟那样细小的差错)

    (9) 小疙瘩,因寒冷在皮肤上起的鸡皮疙瘩 。如:粟栗(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10) 俸禄 。如:粟秩(俸禄。古时以粟米支俸,故称)

    英文翻译

    unhusked millet; grain

    方言集汇

    ◎ 粤语:suk1
    ◎ 客家话:[东莞腔] suk7 [海陆丰腔] siuk7 [陆丰腔] siuk7 [台湾四县腔] siuk7 [客英字典] siuk7 [沙头角腔] siuk7 [梅县腔] si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5 xiug5 [宝安腔] s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玉入聲開口三等sĭwoksyuk/si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