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而行

pán shān ér xíng [pan shan er xing]

词语释义

缓慢地走,多形容老人。

蹒跚而行造句

街上有个人蹒跚而行,他看上去喝醉了。
与此同时,我们在过去的老路上蹒跚而行。
我曾经游荡在没有光明的土地上,我曾经在黑暗中蹒跚而行:恐惧紧紧地抓住我的收,我担心陷阱,如履薄冰:黑夜莫名的恐惧让人害怕,我向清醒的白昼伸出乞求之手。海伦·凯勒。
李全瞅了瞅,老头儿正与一身着官服的老者攀话,并没有注意这边,边摇摇晃晃起了身,小书童连忙一把搀住,主仆二人就朝着灯火昏暗之处,鬼鬼祟祟,蹒跚而行。
他已有几分醉意,沿大街蹒跚而行。
僵尸们在网格的每一行向你的房子蹒跚而行,如果他们越过了你的防线,那么,你知道的。
不过决策者仍然指出,紧缩的信贷市场和高企的失业率将令经济蹒跚而行,而非快速回升至正常状况。
人们在街上蹒跚而行,神情呆滞,步履艰难,像是地震后的幸存者。
在崎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承受了这么多残酷的伤痛,究竟是为什么呢?萧鼎。
只有大奶鲍勃,我拖着我饱受摧残的每块肌肉蹒跚而行,有的是外伤、有的是淤伤。但我的心跳很快,脑中的思想如同暴风骤雨。
只要保持一颗向上的野心,你就不会蹒跚而行。
事故后,司机只能蹒跚而行。
当前经济蹒跚而行,债务水平与获利之间的差距愈发扩宽,这对于企业和经济本身来讲都是尤其危险的。
你将会遇到阻滞,蹒跚而行甚至跌倒。
但她还是要借着有缺陷的义肢蹒跚而行,每次活动都会让她剧烈疼痛好多天。
在陆地,它们蹒跚而行和雪橇横过冰的滑行用它们的腹部,和推进它们自己用脚蹼。
看着这个瘦弱单薄却倔强蹒跚而行,眼神傲然睥睨的师弟,她坚如磐石的心湖中欲作风雨。
我看见一位老人拄著手杖蹒跚而行。
老态龙钟因年老而颤抖;蹒跚而行。
对于圈养企鹅来说,这种脚病比较常见,因为在野生环境中,它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水中捕食,而圈养环境却让它们更多的在陆地上蹒跚而行。

汉字详情

pán [pan]
部首: 717
笔画: 17
五笔: KHAW
五行:
仓颉: RMTMB
四角: 64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跛行的样子 。如:蹒行(行步缓慢摇摆的样子)

(2) 旋行的样子 。如:蹒连(旋行的样子);蹒跔(退缩旋转的样子)

(3) 盘曲 。如:蹒马(驰马盘旋)

英文翻译

to jump over; to limp

方言集汇

◎ 粤语:mun4

宋本广韵

shān [shan]
部首: 717
笔画: 12
五笔: KHMG
五行:
仓颉: RMBBM
四角: 67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蹒跚,也作“盘跚”。跛行;行不进貌 。如:跚跚(行步缓慢从容的样子)

(2) 〈方〉∶踩,践踏 。如:跚橇(踩高跷)

(3) 碰;跌 。如:跚破脚(跌破脚)

英文翻译

stagger, limp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宝安腔]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梅县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ér [er]
部首: 604
笔画: 6
五笔: DM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BL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而,颊毛也。——《说文》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

(1)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之平聲開口三等nji/rionʑĭə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