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足

niè zú [ nie zu]
繁体 躡足
注音 ㄋ一ㄝˋ ㄗㄨˊ

词语释义

蹑足 nièzú

(1) 放轻脚步走

他蹑足溜到门口
lighten (one's step)

(2) 插足,等于说“出身”

蹑足行伍之间。——· 贾谊《过秦论》
take one's position in

词语解释

  1.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使者至,发书, 汉王 大怒,駡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 、 陈平 躡 汉王 足,因附耳语曰:‘ 汉 方不利,寧能禁 信 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汉王 亦悟,因復駡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 张良 往立 信 为 齐王 。”后以“躡足”指 刘邦 玩弄权术封 韩信 为 齐王 一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 淮阴侯庙 ,题者甚多,惟諫议 钱公昆 最为絶唱,曰:‘筑坛拜日恩虽厚,躡足封时虑已深。’” 明 常伦 《过韩信岭》诗:“祸奇缘躡足,功大不容身。” 景耀月 《古诗》:“真王乃躡足,方寸谅难甘。”

  2. 顿足,踏步。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大魏篇》:“騏驥躡足舞,凤皇拊翼歌。”

  3. 轻步行走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妓》:“妓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鹿卢繫之。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绳之直如絃。然后妓女自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花阴里躡足行行,柳影中潜身等等。” 曹禺 《日出》第一幕:“这时由左面食物柜后悄悄爬出一个人,倚着柜子立起,颤抖着,蹑足向门口走,预备乘机溜掉。”

  4. 置身;参与。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躡足行伍之间,俯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 。”《周书·文帝纪论》:“ 太祖 田无一成,众无一旅,驱驰戎马之际,躡足行伍之间。” 柴萼 《梵天庐丛录·东鸥词》:“ 祥符 周星誉 尗云 ,抗手竹林之游,躡足 承明 之选。”

引证解释

⒈ 后以“躡足”指刘邦玩弄权术封韩信为齐王一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使者至,发书, 汉王大怒,駡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躡汉王足,因附耳语曰:‘ 汉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汉王亦悟,因復駡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淮阴侯庙,题者甚多,惟諫议钱公昆最为絶唱,曰:‘筑坛拜日恩虽厚,躡足封时虑已深。’”
明常伦《过韩信岭》诗:“祸奇缘躡足,功大不容身。”
景耀月《古诗》:“真王乃躡足,方寸谅难甘。”

⒉ 顿足,踏步。

三国魏曹植《鞞舞歌·大魏篇》:“騏驥躡足舞,凤皇拊翼歌。”

⒊ 轻步行走貌。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绳妓》:“妓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鹿卢繫之。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绳之直如絃。然后妓女自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二折:“花阴里躡足行行,柳影中潜身等等。”
曹禺《日出》第一幕:“这时由左面食物柜后悄悄爬出一个人,倚着柜子立起,颤抖着,蹑足向门口走,预备乘机溜掉。”

⒋ 置身;参与。

汉贾谊《过秦论上》:“﹝陈涉﹞躡足行伍之间,俯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周书·文帝纪论》:“太祖田无一成,众无一旅,驱驰戎马之际,躡足行伍之间。”
柴萼《梵天庐丛录·东鸥词》:“祥符周星誉尗云,抗手竹林之游,躡足承明之选。”

蹑足的国语词典

踩别人的脚,或以此表示有所示意。

如:「蹑足附耳」。

蹑足的网络释义

蹑足

  • 蹑足,汉语词汇。
  • 拼音:niè zú
  • 释义:1、指 刘邦 玩弄权术封 韩信 为 齐王 一事。2、顿足,踏步。
  • 3、轻步行走貌。4、置身;参与。
  • 蹑足造句

    他蹑手蹑足地向房里走去,怎知一不留神碰翻了椅子。
    解决掉十多个守城的官兵,众人顺着高墙下到城内,蹑足潜踪,寻找着合适的猎物。
    作壁上观的反义词有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蹑足其间。
    磬竹难书伤悲痛,星坠月白日带孝。蹑足缓步敛呼吸,恐惊冥府冤魂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缅怀先烈,告慰亡魂,中国雄起,捍卫和平!
    我琢磨了一下,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便蹑足屏息的走回自己的房间,连关门都是声如细丝,好在两个房间的距离不算近。
    她打开卧室的房门,蹑手蹑足地走到礼堂,以防把别人从睡梦中惊醒。
    两人蹑足附耳的嘀咕了一番后,看向胡海波的眼神都变了,与开始的鄙夷相比,此时两人满脸的热情高涨。
    看这些狮子貌似比较友好,黎阳暗自松了一口气,蹑手蹑足就要往一旁逃跑。
    丹尼手抱膝盖坐在凌乱的床上,如此的孤立无助以至于没闻声弥珊黛端着面包牛奶和无花果蹑足进来的声音。
    村姑蹑足潜踪贴近木屋,屏住呼吸侧耳倾听里面的动静。
    一夕,蹑足屏息窥之,见一少年,着青半臂,蓝绫衫,携一卷背月坐,摇首吟哦,若有馀味,殊不似为祟者。
    她下床,蹑手蹑足的踱到衣柜镜子前。
    经过一番激战,李坏顺手点了夏荷的睡穴,施展轻功掠上房顶,蹑手蹑足,如狸猫般在房顶穿得,悄悄地潜向“鸣凤阁”。
    我爬起床,穿上衣服和大衣,蹑手蹑足地走出去。
    普风蹑足潜踪绕到山神庙后面,躲开巡逻士兵,纵身上房。
    他忽然停嘴,蹑手蹑足地走到敞开的门口朝外窥望。
    进入花园,楚铮蹑足潜踪的向前面走去,走不多远,便来到事发现场。
    他们蹑足而行,可以在泥淖中自如行走。
    家人辈皆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下置一小几。
    水波将蹑足来吻你的颈项,在你耳边低语。

    汉字详情

    niè [nie]
    部首: 717
    笔画: 17
    五笔: KHBC
    五行:
    仓颉: XRMSJ
    四角: 61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聂声。本义:踩踏,有意识地踩踏)

    (2) 同本义

    蹑,蹈也。——《说文》

    康子履 魏桓子,蹑其踵。——《战国策·秦策》

    张良、 陈平蹑 汉王足。——《史记·淮阴侯列传》

    蹑屐登崖。——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农夫蹑丝履。——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足下蹑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蹑履相逢迎。

    (4) 又如:蹑冻(踏着未融化的冰雪行路);蹑球(踩球);蹑蹬(踩踏石级);蹑级(顺着台阶逐级上下)

    (5) 登

    世胄蹑高,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6) 又如:飞空蹑壁;蹑级(逐级提拔);蹑空(旧谓得道成仙之人可腾空而行或停留空中);蹑虚(凌空);蹑云(高耸入云;腾云)

    (7) 穿

    农夫蹑丝履。——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蹑屐(拖着木屐;穿着木屐);蹑蹈(穿鞋袜)

    (9) 放轻 悄悄地走。通“捻” 。如:他蹑脚儿走了;蹑跀(小步;轻步);蹑脚(轻步行走的样子)

    (10) 追随;追赶

    蹑迹披求。(跟随蛤蟆的踪迹,披开丛草寻求。蹑,追踪,披,拨开。)——《聊斋志异·促织》

    (11) 又如:蹑景(追赶日影);蹑追(跟踪追击);蹑迹(追踪;跟踪);蹑风(追逐疾风);蹑捕(追捕);蹑逐(追逐);蹑寇(追击敌寇);蹑击(追击)

    (12) 踮起脚尖走路 。如:蹑跟(高提脚跟而以脚尖轻步行走)

    (13) 到;前往 。如:蹑蹀(往来小步的样子);蹑踱(来回寻找);蹑屣(远行;跋涉;奔波)

    (14) 超越;胜过 。如:蹑等(逾越等级)

    (15) 效法 。如:蹑景(追随;效法)

    名词

    古代织布机上用脚踩的两只踏板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傅子》

    英文翻译

    tread, step on; follow, track

    方言集汇

    ◎ 粤语:nip6

    宋本广韵

    [zu]
    部首: 717
    笔画: 7
    五笔: KH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R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形容词

    (1)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词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词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英文翻译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z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句去聲合口三等tsĭucyoh/ziuh

    蹑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