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zú jì [zu ji]
繁体 足跡
注音 ㄗㄨˊ ㄐ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足迹 zújì

(1) 脚印

雪地上的足迹
footprint;footmark;track;trace

词语解释

  1. 亦作“ 足蹟 ”。脚印;行踪。

    《庄子·胠篋》:“足跡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 唐 韩愈 《送李翱》诗:“虽云有追送,足跡絶自兹。” 明 吴宽 《汤媪传》:“性更恬淡,贵富家未尝有足蹟。” 夏之栩 《片断的回忆》:“他们的足迹踏遍了 沙滩 周围的大街小巷。”

  2. 足可追踪。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汉武帝 《秋风辞》,足跡骚人。”

  3. 见“ 足跡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足蹟”。

⒉ 脚印;行踪。

《庄子·胠篋》:“足跡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
汉桓宽《盐铁论·诛秦》:“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
唐韩愈《送李翱》诗:“虽云有追送,足跡絶自兹。”
明吴宽《汤媪传》:“性更恬淡,贵富家未尝有足蹟。”
夏之栩《片断的回忆》:“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沙滩周围的大街小巷。”

⒊ 足可追踪。见“足跡”。

清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下:“汉武帝《秋风辞》,足跡骚人。”

足迹的国语词典

脚踏过的痕迹。

如:「雪地上留下人们的足迹。」

足迹的网络释义

足迹

  • 《足迹》是由Timnick Films制作的悬疑片,该片由肯尼思·布拉纳执导,裘德·洛、迈克尔·凯恩领衔主演,于2007年10月12日在美国上映。
  • 该片主要讲述了作为婚姻破坏者的金发青年米洛介入了恐怖小说作家安德鲁的婚姻,却被安德鲁算计的故事。
  • 足迹 (词语释义)

  • 足迹,指脚走路留下的痕迹。其后引申到文化等诸多领域,同名电影的有3部。同名小说一部。
  • 足迹造句

    科学家在山脚下意外地发现了华南虎的足迹。
    弯弯的小路上有我留下的成长的足迹。
    画出两圈生命的轨迹,仍有青春奋斗的足迹。
    在弯弯的小路上寻找快乐的足迹。
    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我们击向成熟,走向未来。
    挫折说,人生就是强者走向成功的足迹。
    如今,人类已经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
    从草原到大漠,到处都有石油工人的足迹。
    即便是地处北极的寒冷苔原,依然有可爱的动物们的足迹。
    公子田连阡陌,地占半州,足迹不到所在,不知多少。
    他的足迹踏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的足迹。
    请你带我去远方,寻找流浪的足迹,不需要青春美丽的行囊,只为告别无尽的忧伤。
    冬是秋的延续,雪是冬的足迹,当一个故事在雪花纷飞的冬季展开时,那么或许有一个结局正在飘雪的时节诠释着冬的唯美。
    烈日炎炎,我们在沙滩上玩耍,留下一串一串的足迹。
    但我们相互认识了,我们没有留下岁月的足迹,却记下了走过的痕迹。
    勘探队员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
    无数孩子成长的足迹。
    我喜欢追寻着你的足迹,感受你的喜怒哀乐。为你的开心而开心,为你的悲伤而悲伤。不管未来如何,我希望我们一起演绎我们说好的幸福。
    时光老人的足迹已印上了她的眼角。

    汉字详情

    [zu]
    部首: 717
    笔画: 7
    五笔: KH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R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形容词

    (1)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词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词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英文翻译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z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句去聲合口三等tsĭucyoh/ziuh
    [j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YOPI
    五行:
    仓颉: YYLC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ɛkciek/ziek

    足迹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