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群绝伦

chāo qún jué lún [ chao qun jue lun]
繁体 超群絕倫
注音 ㄔㄠ ㄑㄨㄣˊ ㄐㄩㄝˊ ㄌㄨㄣ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见“超类绝伦 ”。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成语辨析

见“出类拔萃”(167页)。

成语用法

超群绝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形容很不平凡。

引证解释

⒈ 示例:陈景润在数学上的贡献说明他数学才能~。示例:陈景润在数学上的贡献说明他数学才能~。

见“超类絶伦”。解释: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出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超群绝伦的国语词典

高过一般的等级,无人可比。如:「凭著他一身超群绝伦的技艺,还怕找不到工作吗?」也作「超绝群伦」。

超群绝伦的网络释义

超群绝伦

  • 超群绝伦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āo qún jué lún,指的是超出众人,同辈中无人可比。出自《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 超群绝伦造句

    她的琴艺是如此的超群绝伦,所弹琴声有如天籁一般。
    钱钟书是一位超群绝伦的大学者。
    他在数学上的能力可以说是超群绝伦的。
    他的剪纸技艺超群绝伦。
    我祝你来日成功,超群绝伦,成功当之无愧。
    经过作者的这一番描述,白妞的那种超群绝伦的技艺立即跃然纸上。
    她的琴艺是如此的超群绝伦,所弹琴声有如天籟一般。
    他们在各自领域里都是超群绝伦的。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史上两位超群绝伦的诗人。
    这幅作品在所有与赛作品中显得超群绝伦,不同凡响。
    凭着你超群绝伦的才艺,还怕找不到工作吗?
    我要提请您注意两个样品之间的超群绝伦。
    这个健康的一全体包含超群绝伦的教育。
    这栋建筑物的设计真是超群绝伦,无比出色。
    作为散文家,他是超群绝伦的。
    若要取得成功,我们需要一种可以使我们超群绝伦、出类拔萃、处于明显竞争优势的战略。
    任施主的剑法超群绝伦,贫尼甘拜下风。
    30岁就评上了教授,其才学、成就在我们同学中算得上超群绝伦了。
    他滔滔不绝地叙述自己的抱负,显得是如此自信,如此地超群绝伦!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以无不超群绝伦,显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达·芬奇。

    汉字详情

    chāo [chao]
    部首: 716
    笔画: 12
    五笔: FHV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SHR
    四角: 478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召声。本义:跃上;跳过,跃过)

    (2) 同本义

    超,跳也。——《说文》

    超乘者五百乘。——《吕氏春秋·悔过》。注:“巨踊上车也。”

    超回志度。——《楚辞·九章·抽思》

    超五岭兮嵯峨。——《楚辞·九思·伤时》

    方投石超距。——《史记·白起王翦传》

    挟泰山以超 北海。——《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超乘(跃登战车);超足(腾跃);超步(跨登;迈步);超次(超越等级升迁)

    (4) 提拔;擢升

    故莫敢超等逾官。——《管子·法禁》

    (5) 又如:超拜(越级升授官职);超阶(指超级擢升的官职)

    (6) 超过;胜过

    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韩非子·五蠹》

    (7) 又如:每亩超千斤;超俗(超越凡俗;出众)

    形容词

    (1) 超脱,超凡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注:“超然远避而不处也。”

    (2) 又如:超逸(超然脱俗,俊逸高雅)

    (3) 美妙,高超 。如:超妙(高超美妙)

    (4) 远;遥远

    平原忽兮路超远。——《楚辞·九歌·国殇》

    (5) 又如:超然(遥远的样子)

    (6) 惆怅,若有所失

    武侯超然不对。——《庄子·徐无鬼》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7) 又如:超忽(迷惘,怅然自失)

    英文翻译

    jump over, leap over; surpass

    方言集汇

    ◎ 粤语:ciu1
    ◎ 客家话:[梅县腔] chau1 [海陆丰腔] ch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1 ceu1 [陆丰腔] chau1 [东莞腔] cau1 [台湾四县腔] cau1 ceu1 [宝安腔] cau1 [客英字典] chau1 che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敕宵宵B平聲開口三等宵Bţʰĭɛuthrieu/thyeu
    qún [qun]
    部首: 619
    笔画: 13
    五笔: V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RTQ
    四角: 186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群;大鱼群

    (4) 朋辈 。如:群好(互相亲善的人们);群季(诸弟);群朋(互相依附,结为党与);群流(同辈);群萃(同类;侪辈)

    (5) 百姓 。如:群元(指人民、百姓);群口铄金(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6) 集团,社会集体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唐· 柳宗元《封建论》

    (7) 又如:群法(社会法则);群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群俗(社会风尚)

    (8) 泛指多数

    (9) 指人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礼记》

    (10) 指事物

    猎者张罗,百兽群拢,或得或失。——《论衡》

    量词

    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如:一群天鹅;一群野火鸡;一群白蚁

    动词

    (1) 聚集;会合,联合

    而群天下之英杰。——《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以避群害。——明· 李渔《闲清偶寄·种植部》

    群聚而笑。——唐· 韩愈《师说》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群而不党(聚集在一起,却不结党);群曲(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群行(结队而行);群萃(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群处(成群地相处)

    (3) 随俗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后汉书》

    形容词

    (1) 众多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赵王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群士(众官,百官;众学士);群有(指万物);群司(百官,众官。同群士);群枉(众多奸邪的小人);群英(众多有才能的人);群从(指众子侄辈)

    英文翻译

    (same as U+7FA3 羣) group, crowd, multitude, mob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un2 [宝安腔] kiun2 [海陆丰腔] kiun2 [客英字典]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东莞腔] kiun2 [梅县腔] kiun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云平聲合口三等gyon/giungʰĭuən
    jué [ju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QCN
    五行:
    仓颉: VMNAU
    四角: 271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形容词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副词

    (1) 绝对;全然 ——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名词

    (1) 绝句 。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罢了,了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英文翻译

    to cut, sever, break off, 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t6
    ◎ 潮州话:zoh8

    宋本广韵

    lún [lu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OP
    四角: 28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仑( lún)声。本义:辈,类)

    (2) 同本义

    伦,辈也。——《说文》

    人伦并处。——《荀子·富国》

    儗人必于其伦。——《礼记·曲礼下》

    毛犹有伦。——《礼记·曲礼下》

    廉颇赵奢之伦。—— 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伦辈(伦匹,伦党,伦伍);伦序(流辈;等类);伦表(流辈之上);伦品(等类品第);伦侯(秦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伦望(流辈中的声望);伦族(所属之族)

    (4) 条理,顺序

    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逸周书》

    (5) 又如:伦叙(有条理,有顺序);伦次(条理次序);伦绪(条理秩序)

    (6)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红楼梦》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

    (7) 又如:天伦(古代指父子、兄弟等关系);伦物(人伦物理);伦经(天道人伦的常则);伦质(人伦道德之理);伦谊(人伦大义)

    (8) 道理,义理

    我不知其彝伦攸叙。——《书·洪范》

    (9) 又如:伦脊(道理;条理)

    (10) 意义

    夫祭有十伦焉。——《礼记·祭统》

    (11) 通“论”

    有伦有义。——《庄子·齐物论》

    (12) 姓

    动词

    (1) 顺其纹理

    析开必伦。——《周礼》

    (2) 类比,匹敌

    德伦三五,配皇作烈。——三国 魏· 曹植《学宫颂》

    暴殄天物之罪,岂有伦哉!——康有为《大同书》

    (3) 又如:伦列(等比,类比);伦侪(比并)

    (4) 选择。通“抡” 。如:伦色(选择合适的颜色);伦肤(选择精美的肉类);伦党(拣选同类的人)

    (5) 通“论”。议论

    有伦、有义、有分、有辩。——《庄子·齐物论》

    英文翻译

    normal human relationship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