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极

dēng fēng zào jí [ deng feng zao ji]
繁体 登峰造極
注音 ㄉㄥ ㄈㄥ ㄗㄠˋ ㄐ一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登峰造极 dēngfēng-zàojí

(1) 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reach the limit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成语辨析

登峰造极和“无以复加”;都有“达到极点”的意思。不同在于:①登峰造极仅指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或某种缺点、错误倾向、恶势力发展到了极点;“无以复加”则泛指各种状态所达到的最高程度;使用范围广。②登峰造极可表示学问精深;技艺精湛;达到最高境界;“无以复加”不能。

成语用法

登峰造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到达极高的境地。

引证解释

⒈ 登上山峰绝顶。

李广田《山之子》:“在‘ 中天门 ’下边的人往往误认‘ 中天门 ’为‘ 南天门 ’,于是心里想道这可好了,已经登峰造极了。”

⒉ 喻造诣达到极高的境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佛经以为祛练神明,则圣人可致。

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我辈沉薶场屋时文中,卒无片语登峰造极,视先生不媿死哉!”
清顾炎武《与人书》之十七:“君文之病,在於有韩欧。有此蹊径於胸中,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
清汪懋琨《<白雨斋词话>序》:“诗古文辞,皆取法乎上,必思登峰造极而后止。”
秦牧《艺海拾贝·酷肖》:“这些模仿实物的工艺品,无论它怎样登峰造极,也不过是实物外形的再现罢了。”

⒊ 喻某种事物发展到极点。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就在这珞珈山训练的时候,我相信恐怕就是师道的尊严登峰造极的时候。”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十三:“他们间的友谊已经登峰造极,好到不能再好的地步了。”
袁鹰《<儿童文学·诗选>序言》:“到了林彪 、‘四人帮’霸占文坛的时期,种种谬论发展得更加登峰造极。”

登峰造极的国语词典

登上山峰到达绝顶。比喻达到极点或造诣高深精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佛经以为袪练神明,则圣人可致。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通俗常言疏证.文事.登峰造极》引《意中缘剧》:「那里像他的翰墨文章,样样登峰造极。」也作「造极登峰」。

登峰造极的网络释义

登峰造极 (汉语成语)

  • 登峰造极,读音是dēng fēng zào jí,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登上顶峰,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 登峰造极的翻译

    日语: 最高峰(さいこうほう)に達(たっ)する,極限(きょくげん)に達する
    俄语: достичь вéрха совершéнства

    登峰造极造句

    获取诺贝尔奖使他的写作生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小明的书法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于是在别人面前也变得洋洋得意起来。
    他的太极拳已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泥人张的泥人彩塑技艺美妙无比,登峰造极。
    一山还有一山高,如要达到登峰造极,还需比任何人加倍努力才行!
    张大千的山水画已经登峰造极,不是随意模彷就学得来。
    博尔特的短跑成绩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今天我们就要攻上山顶,完成登峰造极的美梦。
    读书犹如攀登进步的阶梯,使你登峰造极。
    李杜的成就在古代诗歌史上,可算是登峰造极。
    他的绘画水平可谓登峰造极,业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像这种登峰造极的技巧都可以列入"金氏世界纪录"了。
    李大师的手工创作造诣,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很少有人能够胜得过。
    当代的鲁迅研究远远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她从小跟随名师学习书法,现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了。
    这幅画的意境以及其色彩运用已达登峰造极的境界!堪称现代最佳画作!
    在地球上,能登上圣母峰,算是登峰造极了。
    王教授对力学的研究,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有些人说话真是咄咄逼人!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和我相比快要旗鼓相当了!我勒个去。
    经过多年摸索,爷爷的根雕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汉字详情

    dēng [deng]
    部首: 502
    笔画: 12
    五笔: WGK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OMRT
    四角: 121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词

    (1) 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容词

    (1) 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词

    (1) 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英文翻译

    rise, mount, board, climb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滕登開平聲開口一等təŋtong
    fēng [feng]
    部首: 325
    笔画: 10
    五笔: MT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HEJ
    四角: 2775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峯( fēng)声。本义:山顶)

    (2) 同本义

    峯,山耑也。——《说文新附》

    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山峰(山的突出的尖顶);高峰;孤峰;峰岫,峰朵,峰头;峰腹(山峰中部)

    (4) 最高点;顶点 。如:洪峰;眉峰;登峰造极;主峰(山脉的最高峰)

    (5) 拔地而起的高山 。如:峰脚(山麓);峰岚(山中云雾);峰岭(山岭)

    (6) 突起 。如:驼峰;峰牛(封牛)

    英文翻译

    peak, summit; hump of camel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 客家话:[梅县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东莞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敷容平聲開口三等phyung/phivngpʰĭwoŋ
    zào [zao]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TFKP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GR
    四角: 34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2) 同本义

    造,就也。——《说文》

    咸造勿亵在王庭。——《书·盘庚》

    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周礼·司门》

    造于西阶下。——《仪礼·士丧礼》

    而造大国之城下。——《战国策·宋策》

    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造玉清宫。—— 宋· 沈括《梦溪笔谈》

    造左公第。——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径造袁所寓之 法华寺。——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造劫历世(佛教语。来到人世间经历一番苦难生活);造历幻缘(佛教语。去到人世间经历一番像梦幻一样的情缘);造适(寻访);造胜(访求胜迹);造门(上门;到别人家去)

    (4) 拜访

    庾公造 周伯仁。——《世说新语·言语》

    (5) 又如:夜造(深夜前往造访);造府拜瞻(敬辞。到府上去拜访);造请(前往问候、拜见);造谒(造请);造谢(登门致谢)

    (6) 假借为“作”,制造;制作

    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王将伐 吴,造船于 蜀。——《晋书·吾彦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雁荡山》

    (7) 又如:造第(建造府第);造恶(作恶);造逆(开始纂逆作乱);造房子;仿造(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打造(制造);建造(建筑;修建)

    (8) 虚构;伪造

    我生之初,尚无造。——《诗·王风》

    (9) 又如:造言生衅(造谣生事);造言(造谣);造语(造作谣言);造言生事(造设谣言,滋生事端);捏造(假造事实)

    (10) 培养;造就;创造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天造草昧。——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创造;造士(造就人才);造字(创造文字);造怀(抒写胸怀)

    (12) 撰写;汇集

    非禹, 益不不能行远《山海》不造。—— 王充《论衡》

    (13) 又如:造册(编制簿籍);造述(著述;著作)

    (14) 制定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造施(制订并实施);造律(制订律令);造设(制订建立)

    (16) 建立

    遂迁许都,造我京畿。——《三国志·武帝纪》

    (17) 又如:造立(建筑;建造);造邦(创立国家);造国(新创立的国家);造谊(创立新义);造说(立说)

    (18) 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君子深造有道。——《孟子·离娄下》

    (19) 又如:造玄(达到玄妙之境界);造妙(臻于奇妙之境地);造微入妙(达到微妙的境界);造微(达到精妙的程度);造极(达到极高点)

    名词

    (1) 成就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2) 又如:造士(古时称学术道业已有成就的人);造秀(成绩优异);造人(学业有成就之人)

    (3) 〈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 。如:早造;一年三造

    (4) 时代

    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仪礼·士冠礼》

    (5) 旧时星命术士称人生辰干支 。如:贱造(生辰八字不好;命苦);乾造;坤造

    (6) 姓

    副词

    (1) 通“猝”( )。忽然;仓卒

    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礼记》

    景公造然变色。——《韩非子·难二》

    (2) 又如:造此(仓猝,匆忙);造子(一会儿)

    量词

    农作物收获的次数。如:一年三造皆丰收

    英文翻译

    construct, build, make, begin; prepar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cou5 z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o6 [台湾四县腔] co5 [沙头角腔] ciau5 [梅县腔] cau5 [陆丰腔] co6 [东莞腔] cau3 [宝安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客英字典] cau5 co3
    ◎ 潮州话:z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早上聲開口一等zaux/dzavdzʰɑu
    [j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EY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NHE
    四角: 47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2) 同本义

    極,栋也。——《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

    万载宫极。——《汉书·天文志》

    有夫妻臣妾登极。——《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

    茂初在 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后汉书·蔡茂传》

    (3) 最高的地位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留侯世家》

    (4) 又如: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5) 特指君位

    建用皇极。——《书·洪范》

    (6) 又如:登极(登君位)

    (7) 顶点,最高处;最高最远的处所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世说新语·文学》

    屋极有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登峰造极;极巅(山顶端);极至(极度,极顶。顶点);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9) 尽头;极限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指最痛苦的地步。)——《孟子·梁惠王上》

    至治之极。——《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极地(绝处);极界(界限);极际(边际,尽头);极尽(终点,尽头);极则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1) 地球的南北两端 。如:极流(从地球南北极移向赤道的潮流);极光;极冠。又指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如:南极;北极;正极;负极

    (12) 北极星

    譬众星之环极。——张衡《西京赋》

    (13) 又如:极枢(指北极星和天枢星)

    (14) 最高准则、标准

    莫匪尔极。——《诗·周颂·思文》

    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最,非常,狠,满

    初极狭。——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极盛于十六世纪。——蔡元培《图画》

    (2) 又如:极荷(深深承蒙);极通(很对);极打(狠打,痛打)

    动词

    (1) 至,到达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永州八记》

    (2) 极天际地(直达天边,遍及大地。形容广大无边);极天爬地(用尽一切办法);极明(直至天明);极格(及格。达到标准);极海(至海);极晨(直到次日清晨)

    (3) 穷尽,竭尽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不得极夫游之乐。(极,使尽,使动用法。夫,指示代词,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极力为之。——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极情尽致(感情充沛,神态逼真);极望(尽目所见,放眼远望);极言(尽言无余);极目(穷尽目力,眺望远方)

    (5) 深探,穷究 。如:极本穷源(彻底地推究本源);极问(追根问底);极深研几(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6) 通“殛”。惩罚,诛杀

    子之罪大极重。——《庄子·盗跖》。《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韩非子·用人》

    (7) 又如:极法(极刑。死刑;重刑)

    (8) 到达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极,至多,最多,动词状语。)——《资治通鉴》

    形容词

    (1) 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赋》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极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极塞(遥远荒僻的边塞地区);极处(极高、极远之处);极路(非常遥远的路);极源(远源)。如:极口(满口);极仄(很险的诗韵);极色(黑白两色。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最低,均为无彩色,正好处于两个极端,故称)

    (3) 通“亟”。

    (4) 急速

    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书·大诰》

    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墨子·杂守》

    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管子·枢言》

    无羽无翼,反复甚极。——《荀子·赋篇》

    (5) 又如:极走(急促地奔跑);极言(急忙告诉);极卒(尽快完成)

    (6) 着急 。如:极头么花(极头麻花。形容干着急没办法);极切(急切,迫切);极躁(着急)

    (7) 儆戒 。如:极戒(儆戒)

    (8) 屡次,一再

    以极聘于诸侯。——《管子·小匡》

    英文翻译

    extreme, utmost, furthest, final

    方言集汇

    ◎ 粤语:gik6 kap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輒葉B入聲開口三等鹽Bgʰĭɛpgiep/gy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