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赫然
(1) 令人惊讶的样子
(2) 发怒的样子
(3) 显赫,盛大
词语解释
盛怒貌。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 赵高 治狱於内, 蒙恬 用兵於外,百姓愁苦,同心而患 秦 。 陈王 赫然奋爪牙为天下首事。”《汉书·枚乘传》:“ 汉 知 吴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 唐 李群玉 《洞庭风雨》诗之一:“想赭 君山 日, 秦皇 怒赫然。”《明史·李献可传》:“ 洮河 失事,陛下赫然震怒。”
奋发貌。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逮 孝武 亟兴边略,有志 匈奴 ,赫然命将,戎旗星属,候列郊甸,火通 甘泉 。”《新唐书·吐蕃传下》:“ 宪宗 常览天下图,见 河 湟 旧封,赫然思经略之。”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载一时之治。”
光彩鲜明貌。多指红色。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明堂》:“顶上金火珠迥出空外,望之赫然。” 宋 洪迈 《夷坚丙志·九圣奇鬼》:“ 宣 ( 薛季宣 )以剑拂其处,血光赫然。”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更生佛》:“白光腾上,室宇赫然。”
醒目貌;警悚貌。
《公羊传·宣公六年》:“有人荷畚…… 赵盾 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鹦鹉堕地》:“﹝ 陆纶 ﹞一日之野,有鸚鵡向前哀鸣,忽堕地,则赫然死人也,就而视之,已復为鸚鵡。” 鲁迅 《热风·估<学衡>》:“翻开《史记》,便是赫然的一篇《五帝本纪》。”
形容名声昭著。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明 方孝孺 《赠河南王佥事序》:“於是 履道 之名,赫然闻于朝廷而播于四方。”
兴盛貌;显赫貌。
宋 石介 《上赵先生书》:“先生犄之, 介 等角之,又岂知不能胜兹万百千人之众,革兹百数千年之弊,使 有宋 之文赫然为盛,与大 汉 相视、鉅 唐 同风哉!” 宋 叶适 《梁父吟》:“嘉 梁父 之草木兮,被赫然之荣宠。”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 胥持国 ﹞由经童入仕,得幸於 章宗 ,擢为执政,一时权势赫然。”《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於是 説 ( 张説 )势赫然,无敢攖之者。”
引证解释
⒈ 盛怒貌。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赵高治狱於内, 蒙恬用兵於外,百姓愁苦,同心而患秦。
引陈王赫然奋爪牙为天下首事。”
《汉书·枚乘传》:“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
唐李群玉《洞庭风雨》诗之一:“想赭君山日, 秦皇怒赫然。”
《明史·李献可传》:“洮河失事,陛下赫然震怒。”
⒉ 奋发貌。
引《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逮孝武亟兴边略,有志匈奴,赫然命将,戎旗星属,候列郊甸,火通甘泉。”
《新唐书·吐蕃传下》:“宪宗常览天下图,见河湟旧封,赫然思经略之。”
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载一时之治。”
⒊ 光彩鲜明貌。多指红色。
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明堂》:“顶上金火珠迥出空外,望之赫然。”
宋洪迈《夷坚丙志·九圣奇鬼》:“宣(薛季宣 )以剑拂其处,血光赫然。”
宋洪迈《夷坚乙志·更生佛》:“白光腾上,室宇赫然。”
⒋ 醒目貌;警悚貌。
引《公羊传·宣公六年》:“有人荷畚…… 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鹦鹉堕地》:“﹝陆纶﹞一日之野,有鸚鵡向前哀鸣,忽堕地,则赫然死人也,就而视之,已復为鸚鵡。”
鲁迅《热风·估<学衡>》:“翻开《史记》,便是赫然的一篇《五帝本纪》。”
⒌ 形容名声昭著。
引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明方孝孺《赠河南王佥事序》:“於是履道之名,赫然闻于朝廷而播于四方。”
⒍ 兴盛貌;显赫貌。
引宋石介《上赵先生书》:“先生犄之, 介等角之,又岂知不能胜兹万百千人之众,革兹百数千年之弊,使有宋之文赫然为盛,与大汉相视、鉅唐同风哉!”
宋叶适《梁父吟》:“嘉梁父之草木兮,被赫然之荣宠。”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胥持国﹞由经童入仕,得幸於章宗,擢为执政,一时权势赫然。”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於是説(张説 )势赫然,无敢攖之者。”
赫然的国语词典
光明、显耀的样子。
赫然的网络释义
赫然 (词语)
赫然的翻译
反义词
赫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二赤。火赤。本义:泛指赤色)
(2) 红如火烧。亦泛指火红色
赫,火赤貌。——《说文》
赫如渥赭。——《诗·邶风·简兮》
(3) 如: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赫赤赤(谓赤红如火);赫煌(赤色光明的样子)
(4) 显耀
以赫厥灵。——《诗·大雅·生民》
(5) 又如: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赫剌剌(威武显赫的样子);赫耀(显赫)
(6) 显盛
赫赫楚国,而君临之。——《国语·楚语》
(7) 又如:赫奕(光彩灿烂的样子);赫奕(显著盛大的样子);赫张(声势盛大的样子)
(8) 炎热炽盛 。如:赫炎(大火燃烧的样子);赫晞(炎暑炽盛的样子)
(9) 光明
赫,明也。——《小尔雅·广诂》
(10) 又如:赫戏(光明显盛的样子);赫曦(光明显盛的样子);赫焕(光华炫耀的样子);赫烁(明亮闪耀的样子)
(11) 勃然大怒
王赫斯怒。——《诗·大雅·皇矣》
(12) 又如:赫咤(愤怒叹息);赫怒(愤怒);赫斯(帝王盛怒貌)
动词
(1) 恐吓
反予来赫。——《诗·大雅·桑柔》
(2) 又如:赫诈(恐吓诈骗)
(3) 使感到惊奇、震骇或恐怖
伐恩恃权,震赫中外。——《新唐书》
(4) 分裂,支解
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后汉书》
名词
(1) 姓。如:赫连(复姓)
(2) 物理学名词赫兹的简称 。如:千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et7 [客语拼音字汇] kiad5 [海陆丰腔] het7 [梅县腔] het8 [客英字典] het7 [陆丰腔] het7 [宝安腔] hak7 h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赫 | 呼格 | 曉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xɐk | hrak/xea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然 | 如延 | 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njen/ren | nʑ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