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氂不伐,将用斧柯

háo máo bù fá , jiāng yòng fǔ kē [hao mao bu fa , jiang yong fu ke]

词语释义

见“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汉字详情

háo [hao]
部首: 711
笔画: 14
五笔: YPE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RBO
四角: 00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豕( shǐ),猪,高省声。本义:豪猪)

(2) 同本义 。哺乳动物,全身黑色,自肩部以后长着许多长而硬的棘毛。棘毛如刺,黑白相间。穴居,昼伏夜出。也称箭猪

豪,豪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说文》。俗字作“毫”。

鹿台之山,其兽多白豪。——《山海经·西山经》

豪,猪也。——《玉篇》

(3) 又如:豪毛(豪猪身上的长而末端尖细的毛);豪豨(豪彘。豪猪)

(4) 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庄子·齐物论》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庄子·秋水》

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荀子·王霸》

察分秋豪。——《淮南子·修务》

豪羊。——《穆天子传》。注:“似髦牛,又豪马、豪牛。注:“豪犹髭也。”

病有在毫毛腠理之间。——《素问·刺要论》。注:“毛之长者曰豪。”

(5) 又如:豪羊(传说中的一种长毛羊);豪眉(长眉;浓眉);豪马(传说中的一种四脚的关节处都有长毛的马);豪发(毫毛和头发)。亦借指毛笔。豪芒(笔锋);豪素(笔和纸。借指诗文著作);豪翰(毛笔);豪锥(指纤锋细管笔);豪缣(笔和纸)。又比喻极细微

若差之豪龞。——《礼记·经解》

(6) 又如:豪分(比喻细微之物);豪末(毫毛的末端,喻细微之物);豪芒(比喻极细微)。重量或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齐言行,不失豪釐。——《荀子·儒效》

一釐九豪。——《新莽量铭·律嘉量升》

(7) 又如:豪釐( )(一毫一厘。形容数量极少。釐,通“厘”);豪厘(一毫一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8) 具有高超才能与品德的人

德千人者谓之豪。——《鹖冠子·博选》

百人者谓之豪。——《淮南子·泰族》

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史记·游侠列传》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豪雄(英雄豪杰);豪俊(才智、勇力出众的人);英豪;文豪;豪彦(才智过人之士);豪烈(刚正有为、勇于任事的人)

(10) 统帅;首领 。如:豪大(主帅。古时部落的首领);豪帅(首领。旧时多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豪酋(酋长;首领)

(11) 英雄

三蜀之豪,时来时往。—— 左思《蜀都赋》

(12) 旧指有钱有势或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柳宗元《童区寄传》

(13) 又如:土豪;豪士;豪奴(依仗主人权势横行不法的奴仆);豪党(地方上有势力而结党横行乡里的人);豪子(豪家子弟)

(14) 通“濠”。如:豪濮(古代濠水和濮水的并称。庄子曾游于濠,钓于濮,因以借指隐者的居处)

(15) 山名。即崤

(16) 姓。宋代有豪彦

形容词

(1) 巨大的,势力强大的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食货志》

(2) 又如:豪姓;豪客

(3) 强横

豪贼劫持。——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计杀二贼。

骄豪而多怨。——宋· 苏轼《教战守》

豪有力者。——《明史》

(4) 又如:豪猾(强横而不驯服);豪奸(强横邪恶);豪吞(强横地侵占);豪武(强横勇武)

(5) 豪放,豪迈;气度宽广、不拘小节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豪纵(豪放不羁;强横放纵);豪放不羁(意气奔放,不受束缚);豪士(豪放任侠之士);豪上(豪爽,无拘束);豪句(豪放的诗文)

(7) 形容声音响亮 。如:豪嘈(声音雄壮高亢);豪叫(特指高声吟诵);豪矢(响箭。发射时箭未到而声先至。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豪竹(竹制的大管乐器,音调嘹亮昂扬);豪歌(高歌)

(8) 奢侈;豪华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功业大……

(9)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0) 又如:豪荡(任侠而不拘礼法);豪俊(豪华美丽);豪宴(豪奢的宴席);豪忲(过度奢侈、浪费);豪恣(放肆、蛮横)

英文翻译

brave, heroic, chivalrous

方言集汇

◎ 粤语:h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u2 [海陆丰腔] hau2 ho2 [宝安腔] hau2 [台湾四县腔] hau2 ho2 [梅县腔] hau2 ho2 [东莞腔] gau1 hau2 [陆丰腔] hau3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 潮州话:h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胡刀平聲開口一等ghau/hau
máo [mao]
部首: 419
笔画: 15
五笔: FITN
仓颉: JKMHU
四角: 58214

英文翻译

tail; hair; yak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m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2 [海陆丰腔] li2 [梅县腔]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 潮州话: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里之平聲開口三等li/liolĭə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fa]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A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I
四角: 232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 同本义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 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3)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4) 砍伐

伐竹取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6) 讨伐,进攻

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其后秦伐 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季氏将伐 颛臾。——《论语·季氏》

(7) 又如:口诛笔伐;伐叛(讨伐叛逆);伐罪吊民(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8)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史记·淮阴侯列传》

(9) 又如: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10) 败坏,损伤

重被猛术。国本必伐。——宋· 秦观《治势下》

(11) 又如: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残害性命);伐生(残害生命)

(12) 打破、挫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孙子·谋攻》

(13) 敲击

征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14) 又如: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

(15) 引申为开凿

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唐· 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

(16) 批评,责备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礼。—— 王充《论衡·问孔》

(17) 又如:口诛笔伐

名词

(1) 通“阀”。功劳,功业

晋侯使 却至献 楚捷于 周,与 单襄公语,骤称其伐。——《左传·成公十六年》。 杜预注:伐,功也。

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汉书·车千秋传》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

北救赵而西却 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如:伐阅(功绩和资历)

(3) 畎上高土

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周礼》

英文翻译

cut down, subjugate,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 客家话:[梅县腔] fat8 [陆丰腔] fat8 [客英字典] fat8 [宝安腔] fat8 [海陆丰腔] fat8 [客语拼音字汇] fad6 [台湾四县腔] fat8 [东莞腔] fa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房越月合入聲合口三等byat/bvatbʰĭwɐt
jiāng,jiàng,qiāng [jiang,jiang,qiang]
部首: 307
笔画: 9
五笔: UQF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NII
四角: 37142

详细解释

jiāng

动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扶持,扶助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

(6) 送行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7)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8)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9) 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

(10) 带领

将胡骏马而旧。——《淮南子·人间训》

(11) 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

(12)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

(14)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5)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

(16) 调养;保养 。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

(17) 传达;表达 。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

(18) 〈方〉∶兽类生仔 。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

(19)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如:当头炮一将

(20) 行,进

日就月将。——《诗·敬之》

(21) 进用,吃 。如:将食

(2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词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衒外。

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宋·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自此始。

(2)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3) 必,必定

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4) 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

(5) 才;乃;刚刚;正 。如:将在(刚刚)

(6)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7)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介词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来。

(2) 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3)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

(5) 在;于 。如:誓将死里求生路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2) 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

(3) 另见 jiàng;qiāng

jiàng

名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资治通鉴》

(3) 又如:将器(将帅之才);将弁(将官,武官);将仕(将士。对有一定家产而无官位的人的称呼,源于最低一级官阶名称“将仕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面打仗,皇帝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4) 军衔名。军阶在元帅之下,校官之上 。如:大将;中将;少将

(5)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

(6) 能手;能人 。如:乒坛老将

动词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将将(驾驭将帅);将御(统率);将率(率领);将略(用兵的谋略)

(3) 另见 jiāng;qiāng

qiāng

动词

(1)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卫风》

(2) 另见 jiāng;jiàng

英文翻译

will, going to, future; gener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zoeng3
◎ 潮州话:ziang1(chiang), ziang3(chìang)

宋本广韵

yòng [yong]
部首: 526
笔画: 5
五笔: ET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Q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use, employ, apply, operate; 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頌去聲開口三等jyungh/jvnqjĭwoŋ
[fu]
部首: 417
笔画: 8
五笔: WQRJ
五行:
仓颉: CKHML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2) 同本义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4)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

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

(5) 又如:斧藻

动词

(1)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

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

(2) 又如:斧木

(3) 删改;修饰 。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英文翻译

axe, hatchet; chop, hew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梅县腔] bu3 [沙头角腔] bu3 [客英字典] bu3 [海陆丰腔] bu3 [东莞腔] bu1 fu3 [陆丰腔] bu3 [客语拼音字汇] bu3 [台湾四县腔] bu3 [宝安腔] b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ĭupyox/piuu
[ke]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S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MNR
四角: 419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2) 同本义

柯,斧柄也。——《说文》

柯,柄也。——《广雅》

今若大其柯。——《国语·晋语》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

(3) 又如:柯斧(喻法规);柯长三尺

(4) 古长三尺之称。引申为法则

柯,法也。——《尔雅》

(5) 又如:柯亭(法则、法度)

(6) 树枝

横柯上蔽。——《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柯枝(枝条);柯条(枝条);柯叶(枝叶);柯干(枝干)

(8) 柯属植物的泛称。常绿乔木,实为长卵形,外有硬壳

英文翻译

axe-handle; stalk, bough;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o1
◎ 客家话:[梅县腔] ko1 [海陆丰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沙头角腔] h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 潮州话:ko1(kho) <姓>gua1(ku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