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讨

zhū tǎo [ zhu tao]
繁体 誅討
注音 ㄓㄨ ㄊㄠˇ

词语释义

征伐﹔讨伐。

词语解释

  1. 征伐;讨伐。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 匈奴 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唐 李德裕 《请先降使至党项屯集处状》:“若不送罪人,犹敢啸聚,必当大兵诛讨,他日不得有词。” 刘立凯 《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目录》:“前日商学报各界开会,发表对内对外宣言,皆以诛讨卖国贼为人民一致之主张。”

引证解释

⒈ 征伐;讨伐。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唐李德裕《请先降使至党项屯集处状》:“若不送罪人,犹敢啸聚,必当大兵诛讨,他日不得有词。”
刘立凯《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目录》:“前日商学报各界开会,发表对内对外宣言,皆以诛讨卖国贼为人民一致之主张。”

诛讨的国语词典

征伐、讨伐。

诛讨的网络释义

诛讨

  • 诛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ū tǎo,是指征伐,讨伐。
  • 诛讨造句

    但是时盟主偷惰,不能行诛讨之法耳。
    这联合警方,拿下自己的老大,传出去可不是什么上得了门面的事情,而且,如果拿起这个把柄,对黑狼进行诛讨,也都是合情合理。
    徐泗戍卒擅自回归,势必造反叛乱,虽然没有皇上的敕令对他们进行诛讨,藩镇大臣应当因事制宜。
    这就对了,历史上的沈法兴任吴兴郡守,宇文化及弑杀了隋炀帝,沈法兴于是以诛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拥兵六万,不久之后便占据长江以南十几个郡。
    至于其余两派加起来这次的诛讨武当的大军一共四万多人。
    今两河大籓皆愿诛讨,不因其离贰而除之,是当断失断也。
    打着诛讨恶魔,靖清宇内口号的联合军在数场艰苦的战斗后将死灵法师们围困在绝地。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RIY
    五行:
    仓颉: IVHJD
    四角: 357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 同本义

    诛,讨也。——《说文》

    诛,代。诛犹责也。——《白虎通》

    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诛求无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罚也。”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3) 又如:诛放(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诛远(斥退疏远);诛惩(声讨惩处);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

    (4) 杀戮。夺去生命

    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5) 又

    诛有功之人。

    不诛之则为乱。——《吕氏春秋·慎行论》

    广德素闻 超在 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宋· 欧阳修《朋党论》

    不当诛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诛论(以罪论死);诛流(杀戮和流放);诛害(杀害);诛赦(杀戮与赦免)

    (7) 治罪,惩罚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8) 又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9) 又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后汉书·霍胥传》

    (10) 又如:诛意(惩罚、制裁其心意。指加罪于人,不论其事迹、行事,只寻究其动机或心意);诛恶(惩治作恶者);诛率(惩治首恶)

    (11) 要求;索取

    诛屡于徒人费,弗得。——《左传·庄公八年》

    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资治通鉴》

    诛求无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2) 又如:诛敛(搜刮财货,横征暴敛);诛求无厌(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诛攫(需索攫取)

    (13) 讨伐

    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下无倍畔之心,下无诛伐之志。——汉· 贾谊《治安策》

    (14) 又如:诛暴讨逆(讨伐凶恶叛逆的人);诛国(被讨伐的国家);诛讨(讨伐);诛叛(讨伐叛逆)

    (15) 铲除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16) 又如:诛茅(剪除茅草)

    (17) 记述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

    英文翻译

    execute, kill, put to death; punish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

    tǎo [tao]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FY
    五行:
    仓颉: IVDI
    四角: 3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2) 同本义

    讨,治也。——《说文》

    讨,诛也。——《玉篇》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人讨 陈叛。——《左传·襄公五年》

    (3) 讨伐;诛戮

    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左传·隐公九年》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讨贼督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征讨(出兵讨伐);讨掩(讨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备而捕捉);讨贰(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讨贼(征讨叛逆或盗贼);讨乱(征伐乱事);讨荡(征讨扫荡)

    (5) 探究

    世叔讨论之。——《论语》

    (6) 又如:讨实(摸清;落实);讨究(探讨研究事物的道理);讨索(研讨探索)

    (7) 索取

    何辱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8) 又如:讨针线(讨零花钱;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讨彩头(以祝贺主人吉利的名义索取财物);讨春(寻春,探春;旧时称卜卦算命)

    (9) 乞求 。如:讨分上(讨人情;讲情面);讨火(借火);乞讨(向人要钱要饭等)

    (10) 得到利益或利润 。如:讨彩(博得喝采);讨乖(博取乖顺的好感);讨野火(占别人便宜)

    (11) 诛杀

    讨,诛也。——《玉篇》

    是儿小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 柳宗元《童区寄传》

    (12) 娶 。如:讨亲(娶亲);讨老婆

    (13) 招致 。如:讨口牙(惹口舌);讨气(惹祸;令人厌烦);讨人怜;讨人厌;讨厌

    英文翻译

    to discuss; ask for, beg; demand; dun; m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ou2
    ◎ 潮州话:to2

    宋本广韵

    诛讨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