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

zhēng tǎo [zheng tao]
繁体 征討
注音 ㄓㄥ ㄊㄠ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征讨 zhēngtǎo

(1) 发出讨伐

奉命征讨叛逆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引证解释

⒈ 讨伐。

《国语·周语上》:“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
唐储光羲《效古》诗之一:“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
《说唐》第十七回:“今老夫奉命征讨,你又抗拒天兵,杀害朝廷大将,罪孽重大。”
孙犁《秀露集·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幼年即随魏武征讨,武攻文治,都有经验,阅历既多,所论多切实之言。”

征讨的国语词典

出兵讨伐。

征讨的网络释义

征讨

  • 征讨,是汉语词语,
  • 拼音:zhēnɡ tǎo,
  • 解释为奉命征讨叛逆。
  • 征讨造句

    那么,姬昌又不能随便派人马虎了事,道长啊,孤就派你率领一万军马前去征讨。
    起义之初,忝为司马,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托,实有觖望之心。
    吕光当年奉苻坚之命率四大部将姜飞、彭晃、杜进、康盛和四府佐将董方、祁抱、愤虔、杨颖征讨西域时,段业随同杜进出征。
    末将路闻君侯反商,崇侯奉旨征讨;因此上未将心悬两地,星夜奔回。
    当其无事时,虽不无爵赏衣廪之费,一有征讨,则以之力战斗,给漕輓,而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矣。
    贺六浑说的倒好,想用我征讨侯景,事到临头却还是派了韩轨小儿前往,我慕容绍宗又岂在乎区区仆射官职?且抛下他,去忙忙自己的事吧!
    他们感觉到吴风那轻描淡写的几句话的威力的同时,对吴风的信任充足了起来,对他口中的拜将封侯,征讨山贼,土匪,叛乱,为天子卖命的一番话,也相信了起来。
    这股匪寇前年曾被在下征讨过,由于地势显要,虽然并没有完全清除,但也击杀了他们的头领,剿灭了主力。
    征讨:不再对十字军打击的暴击提供双倍伤害奖励。
    陛下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动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
    恰克图,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唐朝属于北都护府管辖,也是成吉思汗出兵征讨罗刹国的通道。
    尧派遣舜征讨时,舜只用舞蹈时用的干盾与羽扇便使有苗屈服。
    赵吉那小子先无视我,后又冒犯了蔡京,我就一箭双雕,推举他前去征讨宋江,中间克扣他的军费,派与他一些老弱残兵,先让他死在梁山再说。
    东拼西凑并城内军马却凑足五千余众,便都交由楚亮归理,用作征讨沉雕山之用,若是拿下,却又要将功劳纳入自家身上。
    也是这西北之地才人不多,是以军队虽是勇猛彪悍,但用计破敌却是极少,但此时韩遂所献之计,却是独出心裁,是以征讨之兵,先发劫营,却是巧妙。
    实力不济的部落如果建国,到时候缴纳不齐规定的贡赋,将会面临君主国的征讨,闹不好就是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启奏万岁,阿桂将军已经率征讨准噶尔的大军得胜回朝了。
    成吉思汗派孛罗忽勒和赤老温的弟弟沉白二人率右翼军去征讨叛军。
    先后参加了东河、班鸠店、梁山北徐庄作战,平原寿张县突破合围,东平九区八里湾、张铁正作战及征讨刘本功、孙秉贤等战役战斗。
    就是噶尔丹在土谢图汗部与俄军对抗时,乘虚攻击土谢图汗,征讨分南北两路征讨喀尔喀蒙古。

    汉字详情

    zhēng [zhe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MYM
    四角: 212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4) 征伐,发兵讨伐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6) 争夺,争取

    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征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名词

    (1) 赋税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3) 姓

    动词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4) 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之征贱。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会征促织。

    (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6) 追究;追问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7) 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书·洪范》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名词

    (1) 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书·胤征》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英文翻译

    invade, attack, conqu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陆丰腔] zh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 潮州话:zêng1(cheng) dêng1(t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tǎo [tao]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FY
    五行:
    仓颉: IVDI
    四角: 3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2) 同本义

    讨,治也。——《说文》

    讨,诛也。——《玉篇》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人讨 陈叛。——《左传·襄公五年》

    (3) 讨伐;诛戮

    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左传·隐公九年》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讨贼督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征讨(出兵讨伐);讨掩(讨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备而捕捉);讨贰(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讨贼(征讨叛逆或盗贼);讨乱(征伐乱事);讨荡(征讨扫荡)

    (5) 探究

    世叔讨论之。——《论语》

    (6) 又如:讨实(摸清;落实);讨究(探讨研究事物的道理);讨索(研讨探索)

    (7) 索取

    何辱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8) 又如:讨针线(讨零花钱;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讨彩头(以祝贺主人吉利的名义索取财物);讨春(寻春,探春;旧时称卜卦算命)

    (9) 乞求 。如:讨分上(讨人情;讲情面);讨火(借火);乞讨(向人要钱要饭等)

    (10) 得到利益或利润 。如:讨彩(博得喝采);讨乖(博取乖顺的好感);讨野火(占别人便宜)

    (11) 诛杀

    讨,诛也。——《玉篇》

    是儿小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 柳宗元《童区寄传》

    (12) 娶 。如:讨亲(娶亲);讨老婆

    (13) 招致 。如:讨口牙(惹口舌);讨气(惹祸;令人厌烦);讨人怜;讨人厌;讨厌

    英文翻译

    to discuss; ask for, beg; demand; dun; m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ou2
    ◎ 潮州话:to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