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

píng yǔ [ ping yu]
繁体 評語
注音 ㄆ一ㄥˊ ㄩ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评语 píngyǔ

(1) 评论的话

comment

(2) 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作说明或讲解用的话

偶尔有对正文的讲解和带解释性的注,但无评语
expository notes

词语解释

  1. 评论的话。

    清 唐鉴 《廪贡生王府君墓志铭》:“昔年官京师,閲 倭艮峯 日记,见其上方评语,有曰‘子 涵 子 洁 ’者,问之,则其 河南 同志 王检心 、 王涤心 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就将这本册子的记载,改做了小説体裁,剖作若干回,加了些评语。” 赵树理 《三里湾·决心》:“ 玉生 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评语来,只笼统地说:‘我觉着你各方面都很好!’”

引证解释

⒈ 评论的话。

清唐鉴《廪贡生王府君墓志铭》:“昔年官京师,閲倭艮峯日记,见其上方评语,有曰‘子涵子洁 ’者,问之,则其河南同志王检心、王涤心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就将这本册子的记载,改做了小説体裁,剖作若干回,加了些评语。”
赵树理《三里湾·决心》:“玉生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评语来,只笼统地说:‘我觉着你各方面都很好!’”

评语的国语词典

用来评定好坏的语言文字。

如:「老师这次给他的评语是『不够用功』。」、「评审对这位体操选手所下的评语是『动作不够流畅』。」

评语的网络释义

评语

  • 评语,指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
  • 评语造句

    每次作业批改后,王老师都给我们写几句评语。
    你的评语虽只寥寥数语,却是入木三分。
    评语颜色淡淡的带有微少的柠檬色泽,且非常透彻明亮。
    通过对这些模糊词语的语用分析,可以加深人们对股评语言的模糊特性的了解,正确对待股评分析。
    四年级时,班主任在评语栏上这样写过‘优点胆小’,我最害怕体育课与劳动课;在全班同学注视下,从跳箱上翻过去,简直是一种耻辱。
    这样的评语,既不够突出黄国卿等人的性格和特征,又空话无凭。
    把她叫到一边,给她一大笔钱,编造一些为她保留颜面的话,再写一些很棒的评语,和颜悦色地把她送出门。
    批评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例如:电视、广告、报刊、官方文件和法律法规等。
    恭喜你获“四好青年”奖章。专家评语是:心态好,豁达有深度;人缘好,稳重有风度;身体好,加班没难度;事业好,业绩创高度!再祝青年节欢度!
    我对女儿说:"你只看了那个及格分,没细看老师的评语,其实老师言之有理。"。
    她拒绝嫁给一个官商的儿子,投考了纽约戏剧艺术专科学院,主考官在录取评语栏中写道这个卓越的孩子会像鲜花一样盛开。
    同样的评语也适用于那些卖煤末的,更适用于卖碎玻璃和砖渣的小贩。
    今天,我刚写完一则冷笑话,在看评语,女儿在旁边指着屏幕问:妈妈,这上面写的什么啊,我说:指客网的这些叔叔被我这条短信雷死了,女儿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他们会雷死啊,难道。
    有新战士给他写下“走召弓虽”的评语。
    请留下您的评语和建议,俾使我在下一篇,能写得更好…
    请留下您的评语和建议,俾使我在下一篇,能写得更为满意…
    在你在评语栏扔砖头之前,我们必须要承认菱形图案确实能够产生一些特别有魅力的效果。
    有的同志谈到,“到基层看好典型多,解剖问题多,只观花,不挑刺;有时候为下去而下去,对基层情况一知半解就发议论、作评语,主观主义的痕迹明显”。
    通过批评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和分类理论,以及评价理论系统对这两篇演讲进行对比性的分析。
    老师是什么?老师就是那默默无闻的大地,呵护着他们的每一寸生命,为他们遮风挡雨;老师就是那夜里的星光,为迷失的学者开辟了大道;老师就是那灯光下的恒光,那鲜红的评语震耳发馈。

    汉字详情

    píng [pi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UH
    五行:
    吉凶:
    仓颉: IVMFJ
    四角: 3174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平声。本义:议论是非高下)

    (2) 同本义

    评,议也。——《广雅》

    评,评量。——《广韵》

    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南史·钟嵘传》

    蔡伯喈评之曰。——《世说新语·品藻》

    (3) 又如:评决(评定);评泊(量度或评论);评品(议论人或事物而定其高下);评跋(评论,量度);评断(评议决断);讲评(讲述和评论);评质(评价;品评)

    (4) 评判

    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商君书·赏刑》

    (5) 又如:评理(评判处理);评决(评判决定);评刑(批评刑法);评审(评判审核)

    名词

    (1) 评语;评论的话 。如:时评;社评;影评;短评;好评;书评;史评

    (2) 棃的一个部件

    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唐· 陆龟蒙《耒耜经》

    英文翻译

    appraise, criticize, evaluate

    方言集汇

    ◎ 粤语:ping4

    宋本广韵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