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避人密语。
《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见 贾谊 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嘆。”《汉书·傅介子传》:“王起,随 介子 入帐中屏语。”《隋书·李浑传》:“常日数共 李敏 、 善衡 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 知誥 每夜引 齐丘 於水亭屏语,常至夜分。”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且嘱立所养次子为 刘氏 后,復切切屏语,似不欲他人预闻。”
引证解释
⒈ 谓避人密语。
引《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见贾谊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嘆。”
《汉书·傅介子传》:“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
《隋书·李浑传》:“常日数共李敏、善衡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知誥每夜引齐丘於水亭屏语,常至夜分。”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且嘱立所养次子为刘氏后,復切切屏语,似不欲他人预闻。”
屏语的国语词典
避开他人而私语。
屏语的网络释义
屏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ǐng
动词
(1) 退避;隐退
侯生乃屏人间语。——《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屏居(辞官隐居,不问世事);屏语(避开他人,私下交谈);屏伏(隐退,避匿);屏移(退隐)
(3) 隐藏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縢》
(4) 又如:屏匿(隐藏);屏迹(隐避);屏藏(隐藏)
(5) 摈弃;除去,去掉。同“摒” 。如:屏绝(屏弃断绝,不相来往);屏弃(屏除废弃);屏除(除去,放弃)
(6) 保护 。如:屏卫(护卫);屏翰(保卫)
(7) 抑制。抑止不出气
宋将军屏息观之。—— 明· 魏禧《大铁椎传》
(8) 又如:屏息(止住声息。即屏气);屏气(暂时抑制呼吸)
(9) 掩蔽
屏王耳目,使不聪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10) 又如:屏处(隐蔽之处);屏遮(遮蔽)
(11) 另见
píng
名词
(1) (形声。从尸,并声。这里的“尸”是由“广”(
)演变来的,表示与宫室有关的事物。本义:宫殿当门的小墙。又称“照壁”)(2) 同本义
屏,屏蔽也。——《说文》
天子在外屏,诸侯在内屏。——《荀子·大略》
其社盖于周之屏。——《吕氏春秋·贵直》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荀子·大路》
(3) 又如:屏室(犹言幽深之室)
(4) 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屏摄之位。——《国语·楚语下》。注:“屏,屏风也。”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屏围(屏风);屏扆(宫殿上陈设在窗与门户间画有斧形图案的屏风);屏山(如屏之山;指屏风);屏户(门屏);屏风儿(指诏书的草稿格式);屏室(幽深之室);屏著(指门屏);屏帐(室中张设的帷帐);屏帷(指内室)
(6) 指类似画屏那样的东西 。如:荧光屏;网屏
(7) 屏障之物
大邦维屏,大宗惟翰。——《诗·大雅·板》
皆正设于屏外。——《淮南子·时则》
三镇国之屏蔽,割之何以立国。——《宋史·李纲传》
(8) 又如:屏翳(神话中的风神);屏插(笔筒);屏门(屏风);屏泥(车轼前的装饰。亦用以遮挡泥土);屏星(车前用以蔽尘的车挡);屏面(古代的一种扇子,用以遮面)
(9) 成组的条幅 。如:屏幅(即屏条);屏对(屏条和对联)
(10)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in2 [陆丰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2 [东莞腔] pin2 [客英字典] pin2 [宝安腔] pin2 [沙头角腔] pin2
◎ 潮州话:ping5(phîng) ping2(phíng) [揭阳]pêng5 pê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并 | 府盈 | 幫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pĭɛŋ | pjeng/pieng |
详细解释
yǔ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yù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