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哑

ōu yǎ [ ou ya]
繁体 謳啞
注音 ㄡ 一ㄚˇ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象声词。

词语解释

  1. 象声词。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謳哑摇舴艋,出没漾鵁鶄。” 宋 陆游 《幽居初夏》诗:“詰曲穿桑径,謳哑响竹门。”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询:‘若何能?’曰:‘善歌。’遂自作謳哑之声。”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

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謳哑摇舴艋,出没漾鵁鶄。”
宋陆游《幽居初夏》诗:“詰曲穿桑径,謳哑响竹门。”
清吴骞《扶风传信录》:“询:‘若何能?’曰:‘善歌。’遂自作謳哑之声。”

讴哑的网络释义

讴哑

  • ōu yǎ ㄡ ㄧㄚˇ
  • 讴哑(讴哑)
  • 象声词。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讴哑摇舴艋,出没漾鵁鶄。” 宋 陆游 《幽居初夏》诗:“诘曲穿桑径,讴哑响竹门。”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询:‘若何能?’曰:‘善歌。’遂自作讴哑之声。”
  • 汉字详情

    ōu [ou]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AQ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VSK
    四角: 317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区( ōu)声。本义:无伴奏;齐声歌唱)

    (2) 同本义

    讴,齐歌也。——《说文》

    齐讴楚声。—— 曹植诗

    皆讴歌思东归。——《楚辞·大招》

    筑者讴曰:“泽门之皙,实兴我役。”——《左传·襄公十七年》

    薛谭学讴于 秦青。——《列子·汤问》

    昔日王豹处于 淇,而河西善讴——《孟子·告子下》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荀子·议兵》

    (3) 又如:讴者(讴歌的人);讴咏(讴歌吟咏);讴诵(歌讼);讴谣(唱歌)區

    (4) 歌颂;赞颂

    民讴思之。——《苗防备览·李瑜》

    名词

    (1) 歌曲

    京洛出名讴。—— 曹植《箜篌引》

    于是有赵代之讴。——《汉书·艺文志》

    (2) 又如:讴谣(歌谣);吴讴;越讴;采莲讴

    英文翻译

    sing; songs

    方言集汇

    ◎ 粤语:au1
    ◎ 潮州话:au1

    宋本广韵

    yǎ,yā [ya]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GOG
    五行:
    仓颉: RMTC
    四角: 61012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亚声。本义:笑声)

    (2) 同本义

    哑,笑也。——《说文》

    笑言哑哑。——《易·震》

    (3) 乌鸦之类的叫声

    乌之哑哑,鹊之唶唶。——《淮南子》

    (4) 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哑,哑呕,小儿学言。——《集韵》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西游记》

    语气

    (2) 相当于“呀”

    你放心,莫哭,我去哑!——《西游记》

    (3) 另见

    形容词

    (1)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吞炭为哑。——《史记·刺客传》

    (2) 又如:聋哑(又聋又哑);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哑羊(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说话 。如:哑密之事(机密事);哑坐(默坐);哑言(静默无声);哑忍(沉默忍耐);哑揖(相揖而不作声);哑谈(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哑声(无声)

    (3) 声音低沉 。如:哑板(旧时一种质量差的银元);哑飒飒(声音沙哑);哑沙沙(沙哑。声音低沉而不圆润);哑咽(啼声嘶哑)

    (4) 颜色黯淡 。如:哑白

    (5) 另见

    英文翻译

    dumb, mute; become h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aa2
    ◎ 潮州话:ê2 , ê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