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

jì niàn [ ji nian]
繁体 記念
注音 ㄐ一ˋ ㄋ一ㄢˋ

词语释义

犹挂碍。

怀念;记挂。

犹记诵。

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

词语解释

  1. 犹挂碍。

    《法身经》:“离诸记念,於无边三摩地门,不动不摇,而得解脱。”

  2. 怀念;记挂。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数年不见,音信皆无,也不知他得官也未,使我心中好生记念。”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我底前途,望你记念;我底往事,愿你忘却。”

  3. 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

    唐 张鷟 《游仙窟》:“遂唤奴 曲琴 ,取相思枕留与 十娘 ,以为记念。”《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之为后日记念。”

  4. 犹记诵。

    《神僧传·一行》:“ 玄宗 闻之,召令入内,谓曰:‘卿何能?’对曰:‘善记览。’ 玄宗 因召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 唐 李商隐 有《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诗。

引证解释

⒈ 犹挂碍。

《法身经》:“离诸记念,於无边三摩地门,不动不摇,而得解脱。”

⒉ 怀念;记挂。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数年不见,音信皆无,也不知他得官也未,使我心中好生记念。”
许地山《空山灵雨·债》:“我底前途,望你记念;我底往事,愿你忘却。”

⒊ 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

唐张鷟《游仙窟》:“遂唤奴曲琴,取相思枕留与十娘,以为记念。”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之为后日记念。”

⒋ 犹记诵。 唐李商隐有《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诗。

《神僧传·一行》:“玄宗闻之,召令入内,谓曰:‘卿何能?’对曰:‘善记览。’ 玄宗因召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

记念的国语词典

挂念。《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我家父病在床上,近来也略觉好些。多谢老爷记念。」也作「记罣」、「记挂」。

记念的网络释义

记念 (汉语词语)

  • 记念,汉语词汇。
  • 拼音:jì niàn
  • 释义:1、是指犹挂碍,2、.怀念;记挂。 3、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4、犹记诵。
  • 出自《法身经》,近义词是纪念。
  • 记念造句

    耶和华啊,我记念你从古以来的典章,就得了安慰。
    主日讲道很少提及家庭婚姻问题,让我们记念婚姻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基督徒夫妇。
    耶和华阿,求你记念我如茵?和苦胆的困苦窘迫。
    以法莲深深地败坏,如在基比亚的日子一样,耶和华必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
    因你忘记救你的神,不记念你能力的磐石。所以你栽上佳美的树秧子,插上异样的栽子。
    我便记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汜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蓝天与白云合影,留下美妙的瞬间,红花与绿草合影,留下迷人的刹那,鱼儿与河流合影,留下欢乐记念,我与你合影,留下幸福无数,亲爱的相片情人节到了,愿你快乐相伴。
    微物二件,烦干娘转寄心爱娘子三巧儿亲收,聊表记念。
    在那一刻我觉得,其实孤独也挺好的,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便不用惦记念叨着谁,也不用成天提心吊胆的担心谁会在我们的生命中走失,还有当我某天离开的时候,也不会看见凝视着我的不舍的眼光。
    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亲吻情人节,亲,你轻轻的一个吻,锁定我爱你一生一世!
    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
    神阿、求你起来、为自己伸诉要记念愚顽人怎样终日辱骂你。
    我却要为他们的缘故记念我与他们先祖所立的约他们的先祖是我在列邦人眼前,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为要作他们的神我是耶和华。
    那个背包载满记念品和患难,还有摩擦留下的图案,千金不换它已熟悉我的汗,它是我肩膀上的指环。
    耶和华阿、敌辱骂、顽民亵渎了你的名、你记念这事。
    记念你的一切供献,悦纳你的燔祭。
    我的供献羞涩得不能要求你记念,因此你也许会忘记它们。
    神也必记念您为邀请福音朋友来参加聚会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的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纪念。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就像是有些事情一直都是无能为力。
    你们义人当靠耶和华欢喜,称谢他可记念的圣名。

    汉字详情

    [j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SU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部首: 440
    笔画: 7
    五笔: WGNN

    英文翻译

    think of, recal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