讪讦

shàn jié [ shan jie]
繁体 訕訐
注音 ㄕㄢˋ ㄐ一ㄝˊ

词语释义

1.诋毁攻讦。

词语解释

  1. 诋毁攻讦。

    《宋书·颜竣传》:“卿受荣遇,故当极此,訕訐怨愤,已孤本望,乃復过烦思虑,惧不自全,岂为下事上诚节之至邪!” 元 王恽 《比干庙》诗:“ 朱游 訕訐何为者,敢辱先生地下游。”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至於直陈时事,类於訕訐,乃其下乘末脚。”

引证解释

⒈ 诋毁攻讦。

《宋书·颜竣传》:“卿受荣遇,故当极此,訕訐怨愤,已孤本望,乃復过烦思虑,惧不自全,岂为下事上诚节之至邪!”
元王恽《比干庙》诗:“朱游訕訐何为者,敢辱先生地下游。”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至於直陈时事,类於訕訐,乃其下乘末脚。”

讪讦的网络释义

讪讦

  • shàn jiéㄕㄢˋ ㄐㄧㄝ ˊ
  • 讪讦
  • 诋毁攻讦。《宋书·颜竣传》:“卿受荣遇,故当极此,讪讦怨愤,已孤本望,乃复过烦思虑,惧不自全,岂为下事上诚节之至邪!” 元 王恽 《比干庙》诗:“ 朱游 讪讦何为者,敢辱先生地下游。”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至於直陈时事,类於讪讦,乃其下乘末脚。”
  • 汉字详情

    shàn [sha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MH
    五行:
    仓颉: IVU
    四角: 327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山声。本义:毁谤)

    (2) 同本义

    讪,谤也。与姗略同。——《说文》

    讪,诽毁也。——《苍颉篇》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论语》

    居下而讪上,处贫而非富。——《盐铁论·地广》

    有谏而无讪。——《礼记·少仪》

    (3) 又如:讪上(毁谤在上位的人);讪议(毁谤议论);讪刺(毁谤讽刺)

    (4) 讥刺,挖苦

    见朝廷有所任使,非其资序,则相议而讪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偏加些恶谑毒讪。——清· 孔尚任《桃花扇》

    (5) 又如:讪人(让人下不了台;小看人);讪语(说讽剌话);讪嘴(斗嘴);讪侮(讥笑轻侮);讪诮(讥笑嘲讽);讪驳(讥笑批驳)

    形容词

    羞惭,难为情 。如:听到别人的批评,他脸上有些发讪;讪筋(恼羞成怒);讪不搭的(形容难为情);讪脸(厚脸皮)

    英文翻译

    abuse, slander; vilify; ridicul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3

    宋本广韵

    jié [jie]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FH
    五行:
    仓颉: IVMJ
    四角: 317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干声。本义: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阴私) 同本义

    讦,面相斥罪相告讦也。——《说文》

    恶讦以为直者。——《论语》。皇疏:“谓面发人之阴私也。”

    所上者,告讦也。——《汉书·贾谊传》

    吏民相告讦。——《汉书·赵广汉传》

    (2) 又如:讦发(揭发,揭露);讦告(揭发控告);讦奏(揭发上奏);讦调(揭露他人的隐私和短处)

    英文翻译

    expose other's secrets, pry

    方言集汇

    ◎ 粤语:kit3
    ◎ 潮州话:giah4

    宋本广韵